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最开始学习四部和声写作的练习中,还是在后期作品创作的实践中,和弦外音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弦外音能避免和弦频繁的交替带来的杂乱和弦色彩,也能带来和弦本身不具有的新的音响。文章内容包括和弦外音的分类,和弦外音与织体,和弦外音的运用三个部分,希望通过研究论述,能对认知和理解和弦外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附加音和弦是和声由简入繁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除了丰富和声色彩、扩充和声素材等实践意义,作为连接传统和弦与现代和音之间的桥梁,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附加音和弦被明确为西方音乐的标准和声语汇,该时期也是所谓"调性边缘化"时期,此间附加音和弦的表现形式较以往而言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作品中附加音和弦较为典型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和弦在调性衰微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声理论是每个音乐高等院校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是多数和声教材对于一些和声具体知识点的讲述不够深入或者描述不够,使学生认为和声就应该是书本上这样的,而不去研究书本外的扩展部分。如转调共同和弦和阻碍终止等几个具体的和声问题。此外和声教学中还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文通过对部分传统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总结出副属系列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音乐结构上的运用和丰富音乐色彩的需要,并特别分析了副属和弦对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试图阐明副属系列和弦作为一种超越调式自然音体系的和弦,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是扩展音乐和声语汇的上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学习借鉴英国现代作曲家迈克尔·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分析、探讨了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问题。对交响曲中的主要和弦结构、和弦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声进行与和弦相互关联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弦结构中有三度、非三度相同音程关系的叠置,也有混合音程关系的叠置。和弦结构的形成来自对位旋律的意外结合、和弦外音参与形成的和弦、双调性与多调性中形成的结合或是旋律或音阶纵向化的产物。在和声进行上,蒂皮特注重使用持续和弦与和弦贯穿、交替进行、平行进行、和弦移位与和声模进、通过共同音的连接、和弦对置与复合和声等技法。和弦的关联中既有功能性的关联,也有通过中心音响技术、和声场形成的非功能性关联。  相似文献   

6.
和声语言,从初创时期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古典调性的约束,四、五度功能序进,演化到千变万化的和弦结构和和声序进逻辑。十九世纪以来,和弦结构的复杂化有以下几个方面:高度的三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五声音调纵合化和弦,三度叠置基础上的变化音和弦,外音和弦,持  相似文献   

7.
自由对位     
正复调音乐内对位法的一种。严格对称。渊源于十七世纪,现如今还在实际创作与教学中继续存在。它对于各种音程、各种和弦、和声外音、变化音以及远关系转调等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当然,其中的协和音仍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不协和音大多用以调剂和弦,较少用为独立的音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历代音乐家都在探索着新的表达方式,由此而产生了和声风格的演变。因为和声永远是音乐中变化的潮流,也是一种一直变化着的音符。 ——罗歇·塞欣斯 我们音乐中的旋律听起来都是以和声做为基础的,和弦伴随着旋律赋予其音色,明确其进行的方向并加强其旋律的内涵。实际上,和弦限定了旋律所存在的方向。和声对于音乐就象透视画法对于绘画,其深奥的原理就是三度音程。  相似文献   

9.
和弦选择是和声习题写作中的重要一步,其中副和弦的使用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呈现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各种副和弦的功能入手,分别讲述每种副和弦的预备、解决与和声语汇,并讲解习题写作,试图阐明各种副和弦使用的规则和手法,指导其在和声习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勃拉姆斯《升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和声语言的突出特点是,bⅡ、bⅥ级和弦、各类持续音、离调式半音化及对位手法的运用,表现其在古典主义形式中极具个人特色的浪漫主义语言。  相似文献   

11.
传统和声学中,“自然音”指构成调性或调式音阶的各音,在这些音上建立起来的和弦,称为“自然和弦”;“变化音”指应用临时记号而产生的调性或调式以外的音,由此产生的含有一个或几个调之外的音的和弦,称为“变化和弦”。由于变化和弦扩展了它们在一个调与其它调中的功能关系,更多地运用不协和音的连续,以求得戏剧性音响,所以,为歌曲配置钢琴伴奏时,除了选配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以外,还可以适当选用一、二个变化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使得和声色彩更加丰富。上例标有记号处,应用了相近旋律而产生的变化和弦。这个和弦是G大调二级和弦升三音(#C…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和声的运用上,突破了古典时期一些规则的约束,其对和弦的运用就是调内和弦加增六和弦.这个在音乐关键曲式部位经常出现的明亮而带紧张度的和弦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揭示深刻的音乐思想及其音乐中的矛盾冲突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今大众教育的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而言,怎样快速有效地掌握基础和声的写作,是这些初学和声的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初学和声过程中关于和弦的书写方法、连接法、跳进的处理、唱名法及副属和弦的构写与识别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以三度叠置和弦为基础的传统和声学中,典型的四部和声进行给创作者和学习者搭建了创新和发展的平台,其中体现出了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意义所在。本文从和弦的自然生成、调式音级倾向的自然性和调式的功能关系三个方面,综合辨析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在音乐实践中的共性与个性,提示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用多维意识进行辨析综合,使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在四部和声的进行中,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声是高师音乐教学中一个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所学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高师和声应体现“师范性”的特点,提出教学中的三个结合,并根据这三个结合以原位属七和弦的学习为例提出了五步和声学习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长期从事高中音乐特长生教育工作,现就音乐考生参加高考乐理笔试,谈谈乐理学习中须注意的几个概念。一、和弦中根音与低音的概念和弦中根音与低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在学习和弦时,对以根音构成的原位与转位和弦不会存在过多疑问,存在疑问与不解的是以什么音为低音构成的和弦。这里需要向学生讲明的是,以某一音为根音构成原位及转位和弦,这个和弦的各音音名是不变的,只是移位而已。而以某一音为低音构成的原位和弦各音与转位和弦各音的音名是不一样的,不是同一个和弦。如以G为根音构成大小七和弦的原位、五六、三四、二和弦,它…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使用的和弦结构通常有三度音程的高叠和弦、纯四度与纯五度音程叠置的和弦以及附加音和弦。由于这些和弦的特殊结构,因此很难形成协和→紧张→协和的传统和声功能循环链,那就必须需要有一种独特的和声写作思维取代于传统的和声思维,从而推动作品的展开与发展,并且用于控制音乐作品的纵向音响。德彪西的和声写作思维与泛音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泛音率是德彪西调节音响色彩与控制作品纵向和声紧张度的"杠杆",成为德彪西和声写作的主要思维。本文通过对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解析泛音率在德彪西和声创作思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泛自然音(pandiatonic)写作手法是20世纪早期兴起的一种写作手法,最初主要是针对纵向和弦结构而言的;但由于这种写作技巧弱化了和声的功能倾向性,而强化了节奏对位的重要性,所以一般将其视为和声或对位的一种技术手法。本文将通过对泛自然音片段中的音高组织、和弦结构与节奏对位进行分析,从而对泛自然音写作技巧的一些写作特点做出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变和弦是一种具有特殊音响效果和表现意义的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离调变和弦向其临时的主和弦根音作四度或二度上行解决可获得离调效果;运用调内变和弦时必须将所包含的半音解决到调内的稳定音级;歌曲旋律中大、小调的因素相互渗透或是大小调之间相互转调时运用变和弦可实现调式交替;使用变和弦能够起到丰富和声色彩、增加和声表现力的独到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现有的《基础乐理》及《和声学》理论文献当中,对和弦的结构分析只是从根音层面上进行叠加梳理。比如,大小七和弦的结构分析为: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至七度音为小七度音的和弦叫做大小七和弦。这样的结构分析,实际上忽略了由三音到七音之间已经构成了另外一个三和弦这个因素,而这个三和弦的结构和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