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5月21日,我国著名的民间体育活动家、哈尔滨环球体育俱乐部创办人阎庚华为挑战珠峰而牺牲整整一周年了。我因采访认识他,后又与他相交近二十年,在这些日子里,与阎庚华相识、相熟的往事连连浮现在眼前。 A 1983年,我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那时听说有一个哈尔滨青年从哈尔滨徒步跑到了上海,迎接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这件事对我很有吸引力,就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去采访他。阎庚华当时在大学的食堂当炊事工,他身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下旬,温家宝总理到三峡库区考察工作,这是他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第一次到三峡库区考察工作。按照惯例,中央领导活动的文字和摄影报道都由新华社发通稿,我和新华社国内部经济采访室主任孙杰、摄影记者刘卫兵承担了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举国欢庆.那一天,也是我到新华社工作的第一天.七年多来,我从事了各种门类的采访工作,却总是无缘体育报道.也或许是因为这几年自己中文、英文,采访、编辑都做过些,最终被召唤进奥运前方报道团,成为一名机动记者.回想一下,过去七年里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好像都是为北京奥运会准备的.  相似文献   

4.
1988年5月6日,也就是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取得巨大成功后的第一天,我在珠峰北侧大本营意外地看到了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传真样。这是日本《读卖新闻》设在北京的机构人员通过珠峰北侧卫星地面站传来的。使我更为欣喜的是,《读卖新闻》社会部部长冈岛成行还将《读卖新闻》当天有关双跨珠峰的几乎六个整版的报纸传真样也复制了一份给我。在《读卖新闻》的报纸传真样中,《读卖新闻》珠峰报道队的组织者冈岛成行就我与其它中方记者在珠峰的采访活动作了介绍,还很客观地报道了我们指出的  相似文献   

5.
【前面的话】近几年来,新华社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听技术人员反映,这与社党组重视、社长亲自抓是分不开的。经验表明,哪个单位的领导对技术和技术工作重视,哪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就快。于是我就萌发了采访田聪明社长的念头。但是,作为新华社的一社之长,公务一定十分繁忙,能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吗?我一直迟疑不定。前不久,在新华社第三届体育运动会上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的采访愿望得到了聪明同志的欣然允诺。此后,为准备这次采访,我翻阅了2001年以来田聪明同志有关通信技术工作的批件、讲话稿,粗略估算多达50余页、近5万字。在我接触的新闻媒体主要领导干部中,对技术和技术工作如此关注的还不多见,于是,我们的访谈就从技术工作在新闻媒体中的地位这个话题开始。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闻是新华社整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体育报道伴随着新华社事业的发展而壮大,培养了一代代体育记者,记录了中国体育史上的一次次重大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着重从写作与报道的角度,研究新华社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的这个时候,我们黑龙江电视台的《攀登珠峰》报道正紧张进行。虽然过去了4年,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参加这个报道的人来说,那段日子将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对记者要“以新闻为己任”的真正涵义有了更深的体会。2000年初,黑龙江省的极限运动爱好者阎庚华宣布他将只身攀登珠穆朗玛峰。此前我国运动员曾5次登上珠峰,但都是集体攀登,而国外已有十几个国家的运动员只身登顶成功,阎庚华立志成为我国只身登上珠峰的第一人。我们台新闻部的领导知道这个消息后,提出对阎庚华攀登珠峰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的想法。听说这件事后我马…  相似文献   

8.
值此国庆佳节50周年之际,我访问了当年采访和报道开国大典的新华社记者李晋。走进新华社宿舍楼,一位身穿大红T恤衫的白眉老人与我如约而见。知道我是来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后,李老开门见山地指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的实现。”“我有幸采访和报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和开国大典。”李老强调说他是和李千峰同志共同承担并完成这项任务的。当时他们既是新华社负责发布公报式新闻的记者,又是政协新闻处的工作人员,被安排住进了中南海勤政殿,并于IO月1日那天登上…  相似文献   

9.
<正>“还记得,当年两位新华社记者来我们家采访,那时我16岁。”个头不高、脸庞黑里透红的李安胜走出家门,微笑着迎接前来寻访的我们。这是2021年下半年,一场穿越40年报道寻访中的场景。李安胜是当年新华社《春到上塘》报道中农民的儿子,而我们是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后辈记者。冬阳下苏北乡村的这温暖一幕,时常回荡在我脑海中。三年多来,我对新华社在贵州和江苏四篇有重大影响的经典报道,  相似文献   

10.
1953年9月27日的上午,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正召开全国第二次文代会美术分会大会,中国美协副主席叶浅予走上讲台,怀着沉痛的心情宣布:美协主席徐悲鸿病逝了。当时,我正在大会上采访,同与会者一样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情不自禁地想到徐先生生前最后一次接受我采访的情景。当时,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参加全国第二次文代会美术分会场的报道工作。徐先生担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又是全国第二次文代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在大会开  相似文献   

11.
《记者摇篮》2006,(4):39-39
记者应当怎样采访?收集哪些素材。实践看,不管采集的素材在下一步的写作中是否用得着,但在采访中一定要把新闻事实的“横向”和“纵向”搞清楚,这种采访法叫“十字法”:“横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性质,规模、特点等。“纵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将来。例如,《珠穆朗玛峰边走边长》(新华社北京某年6月30日电)一文就是这样。首先介绍珠峰上升的情况和水平运动的“自选速度”(横向);接着写珠峰和青藏高原的形成(纵向);最后还介绍了发展趋势。这样,读者就能清楚地了解珠峰边走边长情况。非事件性新闻的情况更为复杂,尤其需要采访…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新华社江苏分社连云港采访站成立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13.
珠峰行     
从珠峰采访中日尼三国登山队双跨珠峰归来,常有人问我山上的各种情形,就像我去之前常问登山界的人一样。为此,我就谈谈我在珠峰两月余的采访生活的体会及印象。“义无反顾”与“量力而行”一名记者临行前,所在单位为其开了个壮行酒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0,(6):91-91
朱玉,女,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进入新华社,曾任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主任记者,以调查性报道和人物报道见长。曾报道塑造过任长霞、郑培民、宋鱼水等多个重大典型人物,并  相似文献   

15.
准确的第一手消息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关键 2004年5月10日,在巴格达电站的大火以及几次突发事件中,作为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记者,我比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摄影记者都早到现场,也因此赢得他们的尊重.但是无法避免的是,根据二手消息源采访,很少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此,突发事件的采访,决定摄影报道成败的关键就是时间和速度.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我在欧洲担任新华社驻外摄影记者进入了第五年。在这一年里,我报道了不少体育重大赛事,但有一段采访经历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它给我带来了强大、积极的正能量,让我每每想起时仿佛又回到那个创造梦想的地方,充满信心。六七月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骄阳似火,2022年游泳世界锦标赛在浪漫的多瑙河畔举行,我在现场记录了中国跳水“梦之队”创造历史的动人过程,以及中国游泳队、花样游泳队的精彩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18.
媒体扫描     
新华社改进会议报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华社把改进会议报道的重点放在“授权播发”以外的会议新闻上,从报道内容、采访形式上,坚持大胆创新,使会议报道有明显改进。 过去,新华社在会议新闻采访中,  相似文献   

19.
“十六从军惜白发,一生未曾下战马;驰骋写军赋,至今笔生情。”老军事记者阎吾的这首自抒诗,正是他离休后的真实情怀。阎吾同志是新华社老一辈军事记者的代表,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同他共事25年了,他那种特有的热爱生活、热爱军队、热爱军事报道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一”前夕,我来到总政干休所看望阎吾。他刚从部队采访归来,兴致勃勃地谈了在部队采访的见闻和对新时期军事报道的意见。他仍沉浸在部队和军事报道之中,继续活跃在军事记者行列里。阎吾是1983年因年高有病,卸下了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主要领导的职务,离休住进干休所的。这位在军事报道战线上奔波了40年的老军事记者,年过花甲,身体不好,总社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好好休息,不要  相似文献   

20.
距伦敦奥运会圣火点燃已不到百日,新华社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性通讯社,此次依然享受国际奥委会单独下发采访名额的待遇,将组成116人的前方报道团出征伦敦.这占到国内平面媒体注册记者的一半左右. 在28年的奥运会报道史上,新华社等中国媒体把奥林匹克理念和中国体育、中国文化的精髓完美地揉合在一起,向中国民众传递奥运会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