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董国英 《考试周刊》2010,(32):39-40
对英诗的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凡赏诗者无不为英诗的音乐而叫绝。诗歌的音乐性在于它的音韵和节奏。音韵可以加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增添艺术趣味;诗歌的节奏匀称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只有全面了解英诗的音韵和节奏,方能真正领会英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突出地强调了要把教育与儿童发展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的思想。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对照《纲要》的这一思想我们需要深化对艺术教育具体内涵的认识。首先,我们要把儿童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强调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又要强调儿童各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诗的内容浅显、凝炼,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易于幼儿的接受与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出"声"入"画"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将诗歌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幼儿,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诗歌的感知和理  相似文献   

4.
作为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兼具了音乐和绘画的艺术,是古人抒情言志的载体,并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中占有特殊地位。朗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初读,把握诗歌韵律节奏;熟读,掌握诗歌内涵意象;深读,切实体会诗歌情感。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具有好动、爱美的天性,他们喜欢唱歌跳舞表演、涂鸦画画剪贴,以音乐、美术审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就能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认知心理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显然,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此,我们对《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诗经》中描写西周王朝兴亡的诗歌为对象,重点研究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一韵到底以及换韵四种韵律,探究韵律与内容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诗经》的韵律不仅增加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使诗歌形式富于变化,读起来错落有致,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更使所描述的事物和形象饱满、生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的这部《诗论》中,作者对诗的节奏、音律、韵律等因素极为重视,他将诗歌起源、诗的本质等问题用音乐性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探讨,把音律节奏看作是组成诗歌思想情趣的天然特征且对其加以强调。本文从音律是诗歌的命脉、音律是区分诗与散文的重要标志以及音律的艺术功用这三方面简要的论述了音律节奏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一、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合理的停顿能更好地突出作者的思想.比如说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反反复复地朗读.一般说来,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一些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时,了解了作者的情况,我就给大家听一次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节奏、重音.(并让大家用铅笔做好标记)然后给他们示范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狭义上讲.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广义上讲,节奏又是大干世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本文则试图培养学生从会认、会读、会听、会写节奏型的能力开始,将节奏教学提升到音乐艺术的高度,让枯燥无味的节奏教学趣味化、生活化、艺术化。从而达到认知节奏、感知节奏、把握节奏、创造节奏的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格律诗,因其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而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在欣赏这类诗歌的时候,形式是我们必须赏析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法,详细解析古典诗歌的形式,从形式入手来体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一、立足古典诗歌的"节奏",运用"文本细读法"韵律和节奏为中国古典诗歌所独有。"节奏"本是音乐术语,中国古典诗歌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音乐美。正是古典诗歌借鉴了音乐的形式,从而呈现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在幼儿园几乎贯穿每个活动,并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天性喜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愉悦心情,在敲敲打打中发展个性,在拍拍奏奏中提高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音乐的核心是"感受"和"表现",旨在引导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关  相似文献   

12.
杨赢 《河北教育》2023,(10):60-61
<正>文学和音乐的关系,是一个说之不尽的话题。我们知道诗歌和音乐本身同源,不管是中国的《诗经》,还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人类文明早期的诗歌都和音乐密不可分。虽然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诗歌和音乐彼此分离,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和特点,但是这一对姐妹艺术,却始终分分合合,藕断丝连,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引人遐想的爱怨情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学和音乐中一对有着奇妙姻缘的艺术体裁:十四行诗和奏鸣曲。孔子说,必也正乎名,名正则言顺。  相似文献   

13.
论《四个四重奏》的音乐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美现代派大诗人T.S.艾略特的代表作《四个四重奏》表现出与他的前期诗歌杰作《荒原》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音乐手法的运用在艺术上奠定了该诗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目前国内对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尚缺乏研究,本文从音乐结构,诗的音乐节奏、音乐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旭霞 《生活教育》2011,(17):80-82
音乐课凭借其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正日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和青睐,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亦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开设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课程。"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音乐学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陈月霞 《儿童音乐》2014,(4):42-43,47
正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美的意识、美的情感,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一、听觉感之、情感融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音乐是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只有让学生亲自去聆听音乐、咀嚼音乐、享受音乐,才会使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变化有致的节奏、绚丽多彩的音色、起伏跌荡的旋律,才能用"心"去体味音乐之美。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为例: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乐曲时,教师采用让学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韵律操的特点,引领幼儿用心去感受、去体会音乐,并随音乐旋律、节奏做操,它不仅能带给我们和孩子们无穷的乐趣,而且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底蕴奠定基础。”作为我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诗歌,历来被誉为“艺术中的艺术”,在我们现行的高初中语文教材中,理所当然地据有重要地位。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传统底蕴呢?我认为,对“三美”的注重十分必要。注重音乐美诗歌(词)是借助富于音乐美的语言,创造具有音乐美的图画,表达作者强烈而凝重的思想感情。其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构成诗歌的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表现为四个要素:节奏、停顿、重音、韵脚。音乐美的…  相似文献   

18.
吴媛媛 《学前教育》2005,(10):36-36
活动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随音乐的节奏尝试按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做模仿动作、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动作协调优美,能表现出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为此,我选取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玩偶进行曲》,这首曲子节奏鲜明,富于童趣,便于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诗歌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记载的《燕燕歌》和《候人歌》,它们分别作为“北音之始”和“南音之始”,不但从神话学角度记载了诗歌发生的不同地理位置,同时也在寥寥数字中留下汉语诗歌不同发生状态的若干信息。前者在两两句读组合中有一叠词,使得语音体现出明显的节奏;后者四字之内有两个语气助词,从而初步形成语音曲线,是为旋律的萌芽。节奏更具有公众性而旋律则来自于个体时间体验,《候人歌》具有相对明确的作者,是创作个体在等待过程中对于生命之体验和呈现,此为“止于心上”,《燕燕歌》是对于自然和历史事件的记载,实现了“诗言志”的记忆功能。这些音乐信息同样反映在《诗经》和《楚辞》之中,《诗经》多为民歌且节奏明显,《楚辞》则为文人作品,其整体语音过程具有较强的旋律性,而旋律的内在实质则是对于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直观呈现。汉语诗歌在作者、节奏模式、诗歌主要表述对象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在汉语诗歌发生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并通过特定音乐信息昭示出歌唱主体的时间体验和流逝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英文诗歌是具有声音效果(音韵和节奏)的艺术。声效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是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指为增进某一场面之真实感、渲染气氛,而加于声带上的声音。诗歌的音乐性不仅寓于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之中,而且有的还直接表现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诗与音乐浑然一体。本文以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婴儿的欢乐》和《婴儿的忧伤》为例,对比分析这两首诗中的不同韵式、音素分布、音节长短等等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感情,表达其诗歌主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