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几年,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与世界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是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幸福缺失。现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当然也是文艺创作必须展现和回答的课题。只有契合时代,掌握了时代的精髓,艺术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才能引导时代发展的方向并发挥其旗帜作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通过杨晓东立体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展示了深刻的时代课题和人们对当下生活境遇的现代性思考,这是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的,这种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创造性地发展歌剧甚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里程碑和标杆,不仅为我国的歌剧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艺术评价标准和创作标尺。  相似文献   

2.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抗日题材的民族歌剧典范之作。它的成功源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本文将立足歌剧音乐本体研究,着重对重唱部分的音乐体裁运用、歌词处理及民间曲调的融合进行分析,以探寻歌剧重唱部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优秀的现代民族歌剧,音乐在主要人物金环的形象塑造和气质渲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环在剧中共有四个唱段,其过程具有逻辑上起承转合的关系.本文通过结合剧情需要和人物形象,对每个金环唱段进行音乐分析,揭示出金环唱段有效地承载并完成了重要的戏剧矛盾冲突,在全剧中具有重要的音乐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中学生阅读》2007,(12):6-7
1942年前后,抗战处于最困难时期。我党、我军向“敌后之敌后”推进,从政治、军事上瓦解伪军。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在艰苦的年代、艰苦的环境,进行艰苦的地下斗争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胡芳 《老年教育》2014,(11):10-12
<正>1963年,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正式公映。无论是雪片似的观众来信,还是奠定一代人审美取向的"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坊间热议,都印证了这部电影作品的巨大成功。缘起1958年,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出版后,风靡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歌剧演绎时,唱法与表演艺术是同等重要的。一部歌剧最终的完美呈现同时也投射于每个演员扮演的角色中。用高水平的唱法与舞台艺术相结合,"以情带声,以情代景"相互贯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成功,才能使台下观众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9.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由我国五十年代的文学小说改编而成的红色经典抗战歌剧,以抗战历史作为小说背景,以抗战英雄为人物构造核心脉络,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抗战时期亲情、友情、爱情与民族抗战事业相交织的故事。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红色精神丰满了人物的形象以及故事结构框架,其所歌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渗透了民族红色精神的价值观念,讴歌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红色文化。本文以红色精神在《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一歌剧中所渗透与融合的内容为例,简要分析红色精神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优秀的中国民族歌剧,是中国歌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部剧,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还是唱段的考究,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让人过目不忘.歌剧中杨晓冬的英勇无畏、孝顺的形象更让人印象深刻,演员表演过程中除了在服装道具和唱段等的演绎表现对角色的阐释外,肢体语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  相似文献   

11.
12.
大型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根据著名作曲家李英儒长篇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中国经典歌剧,而后总政歌舞团对整部剧进行全新的梳理及打磨,并在2007年庆祝建军80周年之际在北京成功上演,使得这部文学名著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大放光芒。笔者有幸参与了整部歌剧的排演,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演唱处理及人物台词的分析,较好的饰演了杨晓东这个英雄人物,并在舞台表演实践方面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直到敲开她家门的那一刻,我脑子里萦绕着的依旧是王晓棠塑造的那个年轻美丽的银环。然而,当老人家迎到我面前时,"王晓棠"立刻跑得无影无踪了。这位革命的老妈妈身材很高,也很挺拔,眉清目秀的面孔,流露出超凡的刚强和坚毅,如雪的白发为这刚强和坚毅做了最形象的注脚:她和革命一起从无涯的沧桑里走来。老人热情地把我让进了客厅,寒暄几句之后,她慢慢地讲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5.
欧洲大歌剧最早形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至19世纪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实际上,我国也具有悠久的音乐戏剧传统,最早的歌舞剧雏形源于汉代的"百戏",而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歌剧是从儿童歌舞剧的模式开始的,在我国20世纪出现。我国第一部大型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具有"民族新格局"的模式。而继《白毛女》问世之后,《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嘎达梅林》等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相继产生,同时我国还引进《茶花女》、《蝴蝶夫人》等欧洲经典歌剧,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来了我国歌剧的繁荣局面。歌剧《江姐》在这一黄金时期应运而生。无论是从其创造的时期还是从题材内容来看,歌剧《江姐》都在我国现代歌剧剧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歌剧《江姐》的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分析和研究了其演唱风格,旨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一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诺尔玛》是作曲家贝利尼在1831年创作的一部英雄性正歌剧,以表现女主角悲剧爱情为主。本文以这部歌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圣洁女神》为研究对象,对这部歌剧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此文能使歌唱者对这首咏叹调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选择歌剧《维特》中的《为何唤醒我》这首咏叹调,从男高音演唱风格把握的角度,研究分析并阐述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声音技术的运用及音乐情感的表现等相关内容。指出演唱时,在控制声音力度、合理运用气息、声音及法语语言的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威尔第歌剧《弄臣》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戏剧性、欣赏性、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威尔第也是一位被称为"意大利歌剧大师"的伟大作曲家。对其作品演唱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为在演唱中对其风格的理解、掌握、表现打好基础,更准确把握歌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我国著名作曲家江定仙先生,在他创作的众多艺术歌曲中,有一首1993年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岁月悠悠》。此曲的创作融合了西方和声体系及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堪称经典,本文着重对其作品创作及演唱风格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为歌者演唱此曲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歌曲《红梅赞》节选于歌剧《江姐》,它是由我国著名的作词家阎肃填词的,由姜春阳、金砂、羊鸣作曲,是一首抒情心理歌曲。姜春阳三人采用了新颖的演唱技法,巧妙地以音乐形象展示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奋力抗争、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文章将对《红梅赞》的词曲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歌曲《红梅赞》演唱风格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