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湘鄂川黔四省接壤的广大区域。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为570多万。土家族先民居住在中原华夏文化最发达地区的接壤地带,很早就同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关系密切,受中原先进民族文明影响很深,开化较早。土家族的教育也很早就发展起来了,在历史上曾培养出众多的民族人才,并对提高民族素质起到过巨大作用。认真研究土家族的古代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纺织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来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土家族人口约为803万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主要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部分区县、贵州省部分县。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土家族虽然早已形成,但作为一个民族正式被确认,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了5次调查,于1956年10月确定了土家族的民族成分。1957年1月,确定土家族为  相似文献   

4.
田芳微 《文教资料》2009,(4):123-12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光华灿烂、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作为构成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独特的本质上的特点.因此,如何更好地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日趋"多元一体"化.以此来体现教育平等,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家族的民族心理精神具有充满活力和勇于进取的特征,它的吸收包容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社会生活中都带有积极性.本文主要以土家族为例,论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土家族学生的民族心理进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土家族从1956年11月被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以来,土家族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与认定;改革开放以来以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事象为主的研究;90年代末开始的整体研究三个阶段。当历史进入21世纪后,土家族研究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土家族研究的新任务是必须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构建土家学这一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灶神信仰普遍存在于中国各民族的生活当中,灶神信仰与先民对火的崇拜密不可分,由最初对火的超自然崇拜发展到现在的俗性崇拜。土家族也信奉灶神,其形象多为灶神公公和灶神婆婆。土家族主要在年节中祭祀灶神,分为送灶神上天和接灶神下凡间。土家族的灶神信仰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我国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通用汉语。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织绣、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西兰"是"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西兰卡普构图大方,  相似文献   

8.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古老的民族,该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已经在湖南湘西生存了2000多年。目前的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湘西的各个地区,在湖北省也有土家族与苗族、汉族杂居,各个民族和睦乡土,生活非常和谐。土家族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民族,每一名民族成员都能歌善舞,其中的摆手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土家族人勤劳而且勇敢,该民族的摆手舞就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写照,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土家族中比较典型的舞蹈为例,浅析了土家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从中进而了解土家族独特的民族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族名为"土家",然而土家人自称为是"本地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本论文是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S村落为例,解析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的功能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沟通与协商功能和祝福与认可功能以及承诺与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怡 《涪陵师专学报》2013,(5):26-31,137
土家"哭嫁"习俗生成的最初土壤,以一个"苦"字为基调,磨砺出土家族人民敏感与细腻的情感。"娘"在"哭嫁"得以发展成一套完整民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哭嫁"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民俗,拥有较为固定的环节和仪式。"哭嫁"等民俗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实也是民族精神的外化、习俗的具体化和日常化,日复一日地塑造着土家人民不可复制的气韵与风骨。  相似文献   

13.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在现代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土家族织锦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有很好的机遇。通过对土家织锦之乡——苗儿滩镇织锦工艺传承及教育模式的田野考察,揭示教育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舞蹈作为土家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其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充分发挥土家族舞蹈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的资源开发价值,本文结合土家族舞蹈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学的共性,探究了幼儿园课程挖掘民族特色的相关问题,以期发扬土家族舞蹈的优势,丰富幼儿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邹珺  田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10-13,22
毛古斯仪式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厚重的缩略图。它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多层面地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的历史、经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并蕴含着土家族人民顽强的生存意识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通过在湘西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的调查,发现毛古斯仪式不仅追溯与传承历史的功能,还具有传递伦理、支撑生存、凝聚民族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杨龙斌  丁雷  李建锋 《教师》2014,(29):28-29
正湖南西部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是一个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它具备我国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所定义的经济特征,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一直以来,该地区存在着人才"引进难、稳定难"的现状和困惑。因此,培育"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还需发展民族地区的成人高等教育。但是,湖南西北部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与发达地区相比,本身就存在着基础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湘西是个多民族地区,各种文化现象都有很突出的民族特征。在同一种文化现象中,民族间由于生产、生活、习俗的差异,其表现方式也色彩纷呈,各具特色,其中梅山文化的诸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从民间传说看梅山文化的历史渊源 梅山,是湘西土家、苗、汉等各个民族共同信仰的猎神。土家族称梅山为“梅嫦”、“媒山”或“梅山阿打”(1)。土家族敬的梅姐是女神;苗族、汉族敬奉的梅山是男神,在性别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民族文化保存与传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石柱土家族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较强,愿意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希望了解本民族文化,渴望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得到很好的保护。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土家族文化发展予以扶持,加大对土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促进土家族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摆手舞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研究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然而,当代土家族摆手舞创作过程中存在着对土家族文化了解不充分、舞蹈语言概念提炼不准确、创作思维缺乏等问题。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发现,只有深入生活,充分了解和挖掘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取动作的核心要素,遵循摆手舞的美学特征,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和活力的民族舞蹈,从而推动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土家族人口众多,且多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构成了武陵山区土家族聚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族源与古代巴人、濮人、蜑人、賨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为视角,对贵州土家族族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结合"土家"称谓的历史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贵州土家族族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