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晓慧 《新闻传播》2023,(15):52-54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纷至沓来,算法技术逐渐被应用、深化于传播领域,使得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算法推荐模式成为了新的信息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算法推荐模式却导致了“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抖音的算法推荐为案例,总结了算法推荐的形式风格,对信息茧房的效应进行分析,明晰出抖音短视频中信息茧房的具体表征和产生诱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茧房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对信息偏食、观点极化、谣言传播等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信息茧房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也存在诸多研究争议。为厘清信息茧房概念及其演化过程,本文从同质化困境这一重要问题出发,回顾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选择同质化、内容同质化和群体同质化三个角度对信息茧房概念及其领域内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技术、信息和社会四要素的互动,构建了基于同质化视角的信息茧房理论框架,并从人际扩散和技术助推两个层面解读同质化困境的形成路径,最终形成从信息窄化到群体极化的茧房效应演化过程。该框架旨在对信息茧房“有态而无形”的概念内涵提供理论解析,对现有研究争议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可参考的量化思路和研究切入点,并为治理实践提供借鉴。图2。表1。参考文献87。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推荐主要面临威胁人类主体自主性、“信息茧房”与“回音室”效应、大数据“杀熟”方面的质疑。“一键关闭”功能因能够实现隐私个人控制、促进信息自由流通和预防价格歧视而被推崇。然而,用户往往缺少隐私自治能力,个性化推荐造成群体极化之前首先具有议程凝聚、促进交往的价值,以关闭个性化推荐来解决价格歧视存在目标和手段的错位。“一键关闭”不仅难以符合规制预期,其自身还存在可操作度低和所承载公共价值模糊的弊端。个性化推荐的治理应以算法向善为方向,通过打造以信任为中心的透明可解释、用户交互友好的算法推荐,发挥个性化推荐的公共价值,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信息茧房对高度依赖微媒介获取信息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信息接收失衡、碎片化阅读和群体极化现象加剧.消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需要相关机构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媒介要借助第三代信息搜索引擎从技术的角度打破受众构建的信息茧房壁垒,引导用户接触更多的信息源;相关机构要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避免大学生在信息阅读中陷入信息茧房所带来的狭隘认知和偏激情绪.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出现,可以让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信息。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分发率,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信息茧房"现象。在"信息茧房"的影响下,易出现群体极化下的网络暴力,受众的全面发展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判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昌凤  仇筠茜 《新闻大学》2020,(1):1-14,124
桑斯坦提出的"信息茧房",基于美国两党政治的语境对新技术降低政治信息多元化以及政治信息极化的忧虑,如今却被泛用于所有信息。但是西方学界尚无有力研究证实"信息茧房"的存在。事实上,造成"信息茧房"的单纯信息环境很难在现实中出现。Web2.0技术提供了与志同道合的人讨论问题的机会,也增加了与那些持不同观点的人讨论问题的可能性,很难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本文也探讨了算法优化以降低信息茧房风险的可能性。算法技术对多样性的提升主要基于两种路径:第一种路径是使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使用者"意识到未知";第二种路径是通过加深"个性化"来有效增强"多样性"。本文分析了信息聚合及其积极意义,以及Web2.0技术条件下"积极的受众(用户)"的可能。文中讨论了一些"除茧""破茧"的可能途径。我们不认同桑斯坦提出的偶然性信息的解决方案,认为真正要解决"信息茧房"之忧的问题,不如回到问题提出的原点,将实验条件下的单纯信息环境还原到人们的真实信息环境中,反省"信息茧房"这个虽有衍生空间和警示价值,却仍似是而非、缺乏科学证据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张银婷 《今传媒》2023,(1):118-120
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媒体时代,5G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精准算法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促进了“千人千面”“我的日报”时代的到来,完美展现出了媒介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但是,无处不在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导致受众沉迷于“信息茧房”,从而加速了个人的时间危机。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信息茧房”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力求找出媒介技术进步是如何消磨个人有效时间、使受众裹挟在“信息茧房”之中的,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算法推荐技术在为读者提供更精准优质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催生了信息茧房效应等风险。论文通过分析信息茧房效应对读者文化质量权的妨碍,并有悖于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价值,指出应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规制。具体的规制方式包含进行符合公共图书馆自身特点的算法设计、在公共图书馆算法推荐的过程中进行双重监管和保障读者在图书馆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时的权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算法推荐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新闻领域,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内容需求,然而新闻算法推荐技术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茧房问题、隐私安全问题以及对其公共价值的讨论。当下经常使用的今日头条、抖音等都在采用算法推荐机制,是否真的会导致马尔库塞所指出的问题--丧失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带来技术异化?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算法推荐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新闻领域,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内容需求,然而新闻算法推荐技术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茧房问题、隐私安全问题以及对其公共价值的讨论。当下经常使用的今日头条、抖音等都在采用算法推荐机制,是否真的会导致马尔库塞所指出的问题——丧失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带来技术异化?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智能传播时代,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算法推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之成为隐忧的,还有信息茧房效应.本文阐释了当前对信息茧房效应的片面解读,并基于信息效率的工具理性扩张和技术反思的价值理性回归视角,丰富了信息茧房效应的概念维度.通过对典型算法推荐媒体平台知乎用户的配额分层抽样调查,本文考察了使用时间、媒介环境、媒介素养、社...  相似文献   

12.
智媒时代的算法推荐技术有效解决了既往传播环境下的信息超载性危机,极大提升了信息生产、分发和管理的工作效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算法推荐语境下信息内容野蛮生长、信息传播自我封闭以及暗箱操作的潜在风险,容易引发价值观导向错乱、信息茧房与群体极化、算法垄断与算法歧视等诸多社会风险。为此,从加强政治引领、实施分级管理、强化协同治理和推动公开透明等维度,提出会同多方建立、健全智媒时代的算法推荐监管体系与协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彭兰 《新闻界》2020,(1):30-38,73
信息茧房问题虽然因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但它所指向的人们的选择性心理带来的信息视野狭窄以及观点、立场固化等,并非新的现象。从新媒体传播来看,人们的视野与其获取信息的路径以及相关的信息过滤机制相关,社交网络、平台、算法等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固化人们的信息获取路径、强化人们的选择性心理,信息茧房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要破解信息茧房,同样需要依靠算法与平台的优化、信息供给侧的改进以及个体媒介素养提升等多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泛滥与信息茧房现象共存,网络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日益下降,给网络环境治理带来更大困难。文章在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信息窄化、群体极化和过滤气泡三大效应基础上,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信息层面构建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信息茧房三大效应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发现,信息窄化效应通过个人层面和信息层面直接影响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群体极化效应通过个人层面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社会层面产生间接影响,过滤气泡效应则通过信息层面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社会层面产生间接影响。最后提出了图书馆参与提升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相关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字阅读中的信息茧房效应容易造成读者信息窄化与知识局限,识别信息茧房的触发因素有助于探寻破茧对策以促进阅读推广。文章选取信息特征、个性化选择、算法推荐、社交环境4个维度的条件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方法,对信息茧房效应的触发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阅读中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由信息特征、个性化选择、算法推荐3个因素联合构成的组态路径覆盖率最高,在非以上3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社交环境也会触发信息茧房。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或削弱数字阅读中信息茧房效应的阅读策略,以期为数字阅读中的信息茧房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21,(23):4-5
我们应当建立什么样的算法伦理算法推送的最大特点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投送他们爱看的内容,让人“一看就停不下来”,大大增加了用户对App的依赖。算法推送会不会导致“信息茧房”?目前学界对此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从常识来看,算法推送确实在改变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单一类信息长时间的不停轰炸,有可能让受众的认知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偏好设置和算法分析让“按需获取信息”成为趋势。“信息茧房”的概念也因此提出并广受关注。对于青少年来说,定制分发模式的挑战似乎比“茧房”更加严峻。青少年的知识和素养体系均在生长期,尚未建立起一套属于自身的“偏好”系统,极易被平台商所制造的刺激性、高感官舒适度以及碎片化的信息精准“狙击”。媒介更像是一种新型“魔弹”,通过大数据和私人定制的方式给予青少年预设的信息和正确答案,钝化他们对信息源的质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让他们相信并且做出符合媒介预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数据积累加上算法的偏好投喂助推了“信息茧房”的形成,用户、网络平台和社交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使得用户受困于“信息茧房”之中,阻碍了档案文化传播的高效性,文章基于“信息茧房”视域下,阐述了“信息茧房”效应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策略与途径,探讨如何高效地推广和宣传档案文化,有利于档案文化传播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傅芳鸣 《新闻传播》2023,(11):21-24
饭圈是由专业性和组织性的粉丝群体所组成的利益圈层,它的形成是由原来的单一“个粉”渐渐变化为族群化的“团粉”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网路平台出现、传播模式变化、把关人缺失等因素成为“饭圈”乱象的催化剂。饭圈中的成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沉默螺旋效应和群体极化等一系列群体心理的影响,最终使饭圈发生群体极化现象。那么,面对一个极化的群体,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治理,内部既要群体成员加强自我意识走出信息茧房;同时又要在平台的协助下去监管和规范饭圈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杨洸  佘佳玲 《新闻大学》2020,(2):102-118,123
算法已成为当今数字媒体技术的决定性因素,新闻推荐平台借助算法技术连接人与信息,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本研究基于算法和用户互动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新闻算法推荐平台的使用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算法推荐的信息可见性、用户主动性和信息茧房效应。结果显示,新闻算法推荐整体上以用户为中心,在新闻可见性上,用户对趣味新奇性价值的认知感最强,新闻个性化程度凸显;用户对新闻推荐的使用上,以被动浏览行为最为普遍,自主性总体不高;用户对推荐算法技术有一定了解,表现出一定的算法素养;算法推荐对用户并未造成单纯的信息茧房效应,它同样可扩大受众接触资讯的范围,将用户带入更广阔的世界。最后,本文讨论了用户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而是始终处于相互响应、相互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