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路上多注重学生发声技术的能力训练,而忽略歌唱艺术综合演唱形式的锻炼和实践。重唱与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正是培养学生整体演唱能力的一个途径。本文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需要、从基础教育对“一专多能”实用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师声乐课程中重唱与表演唱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关重唱与表演唱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素质教育类学科,在培养学生个人审美能力、陶冶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而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侧重点,这种演唱形式借助于集体合力,对音色、音域、声效的表现力远远超过独唱与重唱的演唱形式.因此,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当始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教学主抓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趣味化的授课流程、生动化的技巧讲解,帮助学生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所构建的艺术氛围当中,深刻体会和感悟音乐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随之不断得到发展,高职院校想要获得更多的声乐人才,很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开展有关声乐的教学项目。从当前的高职声乐教学的教学形式着眼,声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的得到个人性化的发展,因此高职声乐教学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共性问题,当前高职声乐教学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问题,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类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在培养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实践体系上区别于本科院校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应多体现小学与幼儿园师资培养的特征。但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这一体现并不明显,主要存在声乐教师课程思政理念薄弱、声乐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声乐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教学育人实效;优化声乐教学内容,紧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声乐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求真正实现师范类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测控系统当中传感器技术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了研究、设计、试制、生产、检测和应用等多个环节。但现阶段高职院校传感器技术教学还普遍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评价考核方式单一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及时革新高职院校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用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娟 《广西教育》2023,(18):65-70
本文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目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声乐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分析声乐课堂红色歌曲思政育人的价值,并从重构高职声乐课程体系、打造专业课程思政队伍、丰富红歌声乐教学形式、建立思政导向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红色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也在不断壮大、完善与发展,并开始寻求具有专业特色的办学之路。作为音乐专业必修课的声乐课程教学也在不断的寻求改革发展之路。但是,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起步较晚,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之路还在不断探索与前进中,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仍然在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形成科学、完整、符合培养标准的教学体系。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小组课"与"个别课"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普遍存在问题的解决改善办法,为将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安丽 《文教资料》2008,(33):221-222
当今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使更多的音乐教育者重新审视声乐教育的现有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不同于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本文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手段、形式的多样化、演唱方法的多元化、思想内涵的丰富化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结合声乐教学的实践,探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所以在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要求上,并不像是报考专业音乐院校那样严格要求,声乐课教学主要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如何成功地实施声乐集体课教学,除了做好一般意义上歌唱发声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外,在教学上还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对象(一)对口高职类对口高职类的学生在中专学校学习时,就已经学习过声乐课程,在声音上具有了一定条件,发声技能也有一定的基础,学生的形象和整体素质都还是不错的。入学以后的声乐学习是在原有的声音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培养和发展。在声乐课的教学当中,应注重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重唱与表演唱"在高师声乐表演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首先探讨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多声部演唱能力的特征,然后探讨"重唱与表演唱"能够带来的新颖独特教学方式,接着研究"重唱与表演唱"教学的目标设定,最后从短期教学目标的实现;逐渐强化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排练作品三方面,探索如何在高师声乐表演课程教学运用"重唱与表演唱"。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有助于坚守学生工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优秀文化重视不够、文化育人氛围不浓、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形式,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教学活动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始终以一个辅助型工具的形式融入到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当中。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当充分发挥利用图书馆的德育功能,配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做好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史航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78-79,91
艺术指导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应用于声乐、器乐、舞蹈、影视表演等多种专业中,是一门学生自身专业技能辅导课程,是提升学生专业技巧与实践能力的实用性的学科课程。该课程教学应从高职院校艺术指导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思考怎样在艺术指导课上通过良好的教学效应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技能提升。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艺术指导课程要进行有效教学环节设计,明确教学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参与,注重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郝孟荣 《教育与职业》2012,(27):149-150
随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声乐集体课这种授课方式已逐渐成为音乐职业院校声乐教学的基本形式,这种授课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体现"师范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等,在高职音乐院校改革中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师具体授课过程中却出现了些许缺陷和不足,如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课程内容却体现在通用性基本操作,忽视学生的专业差别,教学目标单一,没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体现专业特色。针对计算机在各行业领域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的需求不同,我们结合专业需求,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形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旨在加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服务学生工作岗位的职业需要,扩充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的中职、高职衔接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声乐课作为高职学前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应把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状况和高职教学目标相结合,解决好中职、高职教学内容、方法等的衔接问题。高职声乐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在了解声乐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声乐技能及声乐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当中越来越关注音乐,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课程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需要优化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本文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主要为了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计算机技能是各行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应当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学生素质和能动性不高、教师素质亟待提升、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学发展,急需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科分类、教学语言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合唱是多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之一,它以不同的音色,音高,音量形成和声的效果,从而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它以宽广的音域,丰厚的音响,多样的音色,丰富的表现手法,成为声乐艺术重要的演唱形式。同时也是声乐专业的主要应用方向。这是因为在声乐的艺术实践中,独唱演出的机会比竟有限,更多的时候是参与齐唱,重唱或合唱等表演形式。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声乐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参与合唱的能力。合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