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虚拟社区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其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考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介绍教育虚拟社区中教学交往的基础上,从交往目的、交往主体、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交往情境、交往结果等方面对其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交往本体观、交往学说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课堂教学交往仍然存在很多失当,本文从交往的单一性、交往的不公平性、交往的控制性、交往的对抗性方面作了论述。提出在课堂交往中要进行平等交往、进行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创造情景,在活动中愉快的进行交往。  相似文献   

3.
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结果发现,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总次数和交往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在相同时间内,幼儿在室内与同伴的交往次数和交往时间显著多于室外;幼儿与同伴在交往性别、交往主动性、交往方式、交往性质及交往控制性上存在一定年龄和性别差异;同伴交往次数与交往时间基本能比较一致地反映同伴交往的质量,但两者有时会出现不一致,引入交往时间考察幼儿同伴交往质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交往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学校应充分重视交往教育的作用,在管理中适时融入交往理念、分享交往愉悦、拓展交往空间、促进健康交往、凸显交往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素质,从而形成乐交往、菩交往的师生群体,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充实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5.
论导师与研究生交往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的教学形态——教学交往与交往教学差异性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与教学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教学之外的交往、为了教学的交往、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以及教学就是交往”四种。笔者认为前三种可以统称为“教学交往”,而第四种称之为“交往教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态,教学交往与交往教学在“交往在教学中的存在状态、知识观、师生关系、终极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它有利于人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托班开始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托班幼儿交往能力主要在于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幼儿交往处理问题能力和幼儿交往互助能力。在提高托班幼儿的交往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创设交往环境、激发交往兴趣、扩大交往范围和家庭互动参...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借鉴多种教育方式。我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交往行动理论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过程中,就是要注重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与交往,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合理、正常的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会贯通交往理性,一方面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理性的认识互动交往的不足与弊端,在交往中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把交往中的障碍、压力和不良习惯控制在最小限度;另一方面要学会理性交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交往中提升各自的交往资质,遵循共同的交往原则和规范,合理调控自身情绪,能够换位思考,真诚地对待自我、他人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普遍的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9.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实现师生交往。这种师生交往具有主体性、平等性、整体性和互惠性的特征。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尚存在缺少平等民主氛围、多以单向交往为主、师生交往的不均衡性以及师生交往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等困境。为此,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观,树立和谐的师生交往课堂观;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实现师生在民主和平等中对话;提升师生交往意识,实现师生主体双向交往;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探索师生交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交往实践:内涵、特征及其基本规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它具有多极教育主体性、教育主体异质性、教育客体中介性、个体主体性与主体际性的统一等特征。与一般的交往实践相比,教育交往实践具有自身的基本规定性:教育交往实践主要是一种精神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生成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反思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学生德性是在教育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生生交往是大学生德性发展的重要条件.生生交往具有平等性、渗透性、渐进性、隐蔽性。应在重视师生交往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生生交往。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交往公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公正地进行交往,其不仅有利于师生形成平等、公正的交往意识,保障师生的主体人格和尊严,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当代教育中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公正的表现,为师生间公正交往带来挑战。当代教育者必须基于公正的相关理论,突破师生交往不公正的瓶颈,在师生交往体现出相对自由的交往权利、平等的交往机会和适切的交往补偿,走向师生交往公正。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交往水平,一定的合作技巧,是幼儿在未来社会中成功、成才的重要基础。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交往环境,放手让幼儿进行交往活动,培养其交往能力。幼儿游戏教学,不仅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人世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还能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合作水平、交往的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等,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课堂隐性文化是课堂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交往理念、交往方式、交往内容和交往目的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师生交往对象出现盲区、交往方式单一、交往内容非生活化、交往目的意向化等系列问题。它与课堂显性文化在功能方面混乱难以区分,在作用方面呈现背离与冲突,成为隐匿的负面文化的载体。加强方法论学习与深化课堂研究,凝聚利于师生交往的隐性文化场境,构建符合师生交往规律的隐性文化运行机制,可以实现课堂隐性文化的正向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交往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涵养,强调以理解、尊重为内蕴的礼尚往来,崇尚推己及人和言行一致的"正己"精神,突出"心交"。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一代,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在交往方面存在交往能力弱化、交往价值观异化、交往行为失范等问题。习近平交往观对青少年确立正确交往理念、有效提高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交往价值,具有重要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交往领域,也就是人的教育领域。将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引进教育学之中,在分析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从日常交往到非日常交往的演变过程的阶段,指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上的断裂,呼唤着二者的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学生德育交往从观念到内容的僵化和落后直接影响到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中学生德育交往困境使中学生德育交往创新成为必然。一方面,中学生德育交往困境减弱了中学生德育交往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德育交往在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修养、人格的健全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师生交往失落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为了实现师生交往的“成人”目的 ,需要在交往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交往教学是在全球交往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交往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交往缺失与阻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室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其课堂教学交往也主要是由教师———全班交往、教师———学生个体交往所组成,而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交往、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尽管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师与全班学生的正式交往形式,可能有利于学生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