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秦末农民起义军曾于故赵地域先后建立过称号赵国和常山国的地方割据政权 ,其政治中心均在故赵地区的信都、襄国 (先称信都 ,后改称襄国。今邢台市 )。在秦末汉初的前后几年战乱之中 ,信都、襄国就曾四次作为农民起义军所建赵国政权和常山国政权的政治中心。现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梳理归纳。一、武臣立都邯郸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 2 0 9年 ) ,陈涉发动了大规模的秦末农民起义 ,不久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涉称王之后 ,原魏国的名士旧官吏张耳、陈余也投奔陈涉 ,加入到农民起义军行列。陈余向陈涉建议说 :“臣尝游赵 ,知其豪杰及地形 ,顾请奇兵北…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秦汉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概况一、社会背景:(一)秦末农民大起义与汉的建立:秦的统一。由于秦始皇施行暴政,引起以陈涉为首的秦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的失败及重大意义:推翻了秦帝国的残暴统治,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秦末陈胜(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政权,《史记·陈涉世家》记载说:“号为张楚”。根据这一记载,一般都认为这“张楚”乃是这个政权的国号,但有的不这样看,前些年就有人提出异议,近几年又有人旧事重提,有几篇文章相继发表,重复不承认“张楚”为国号的说法。按说这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但如果不分辨清楚,在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学中就会造成混乱,因而不殚烦地提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就正于关心这个问题的诸方家。探讨这个问题,必须以《史记·陈涉世家》的记载做依据,它这样说:“(陈涉)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  相似文献   

4.
明史讲座     
第二讲 明成祖迁都北京。南倭北“虏”问题 上一次我们讲了明太祖建国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对当前正在争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现在就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到底能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的问题进一步提供一点意见。 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到底能不能建立政权呢?答复是肯定的。既然农民战争是要推翻旧的政权,它必然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这个政权有大有小,有地区性,名称可以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农民战争问题研究中。不少论者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予以称引。本文认为,这种看法不妥。因为这句话未能反映秦末农民的共同愿望,没有给起义农民直接指明反对什么、要求什么与斗争目的和方向,秦末农民起义也不是在它的号召和鼓动下爆发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不能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与农民起义的成败问题,是农战史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个理论问题,过去史学界有一种压倒一致的观点,农民战争总是限入失败,而我认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而共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凡属知识分子参加和支持的农民战争,其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小,秦末、新末、隋末农民战争是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参加和支持农民起义而成功的典范,因此,对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行为给予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规模是空前宏大的。但是,这场农民革命却未能取得应有的胜利,最后被中外反动派凶残地绞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失败有诸多因素,缺少知识分子人才就是重要的一点。在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知识分子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当农民起义由绿林好汉式的队伍发展成为有组织、有制度、以夺取政权为斗争目标的革命大军时,队伍中有无知识分子及其是否参与决策谋划,成为敌我强弱的一大关键,对于农民革命的成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刘邦礼贤下士、克己待人,得到了肖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与农民起义的成败问题,是农战史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个理论问题。过去史学界有一种压倒一致的观点:农民战争总是陷入失败。而我认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而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凡属知识分子参加和支持的农民战争,其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小。秦末、新末、隋末农民战争是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参加和支持农民起义从而成功的典范。因此,对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行为应给予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9.
关于平均主义问题,史学界曾经讨论过一些时日,认识上颇有收获,但是还可深入讨论。现在我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意见,就教于学界同道。一、流寇主义不是平均主义的产物平均主义思想,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里,历代贫苦农民和沦为流氓无产者的破产农民都有。而历史上发生的农民战争,并不每一次都表现为流寇主义的形式。秦末农民大起义,陈涉据陈(今河南淮阳县)称王,建国号“楚”,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大败秦军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性质和结果——刘邦建汉.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显示了农民革命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尤其是关于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理论和观点,是正确研究中国古代农战史的指南,科学地理解和掌握他的这方面理论观点,是我们正确解说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等问题的关键。一、关于研究阐述农民问题、农战问题的出发点毛泽东继承了马恩列斯关于农民问题、农民战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农民问题,中国  相似文献   

12.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涉、吴广领导戍卒七百人在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反抗秦政权残暴统治的烽火,掀起了推翻秦王朝的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农民不畏强暴、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精神,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的伟大斗争。这是史学界众所公认的事实。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充分肯定他的功绩说:“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①。然而秦朝政权的复亡,不单是陈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力量推翻的,其中还有六国复国势力这个历史因素的作用,也不应当忽视。因为陈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仅存在半年的时间就被秦朝政府军镇压下去了,在此后的两年当中,是六国复国势力对秦王朝的反抗斗争,经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一直把陈涉、吴广首倡的秦末战争定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然而细加考析,称其为六国复辟战争或更为切实。其一,秦统一以后,六国谋求复国的活动一直存在。其二,陈涉等义军领导人的身份大多似为贵族,而非农民;义军队伍的主要成分即使是农民,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性质是农民战争,而是要看义军的纲领和目标。其三,战争初期的形势,都以复立六国为主要目标。其四,反抗暴秦的斗争,多发生在原六国地区,故秦之地并无战争,说明秦地人民并未反秦。其五,项羽分封是实现战争初期达成的战略目标以及应和当时要求“封建”的社会思潮,而非主观的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4.
正陈胜的车夫,杀主投敌,终亦被杀"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两句响当当的千古名言出自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口。陈胜,字涉,与吴广等揭竿而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农民起义",并在陈郡(今河南淮阳一带)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其规模之大和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中学中国历史课本封建社会部分,用较多的篇幅叙述了规模较大的农民战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的农民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中国;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为秦代.在秦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为汉高祖),重新统一中国,建立汉代.汉又  相似文献   

17.
《陈涉世家》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生动形象地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  相似文献   

18.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促使西汉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号召,建立了大楚农民政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显示了被压迫阶级的伟大力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大楚农民革命政权,从公元前209年7月建立,到当年12月覆亡,存在时间不到半年。其寿命之短,灭亡之速,同这次起义的声势之大,冲击之猛,适成显明的对比。大楚政权为什么迅速覆亡?它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进行仔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共处于封建社会这一统一体中,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因此,要全面深入研究农民战争,不仅需要着重研究农民阶级,而且还应对它的对立面,即地主阶级进行认真的探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曾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对这次战争爆发前的地主阶级作过一次粗浅的论述,现在,再拟对这一革命战争爆发之后,对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地主阶级本身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继续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