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经》既是一部诗歌总集,又是被统治阶级奉为"经"的典籍,致使《诗经》学与诗学有着复杂的联系。追踪溯源,诗学脱胎于《诗经》学母体之中,自魏晋"文学自觉"有了明确的文体意识以后,诗学才真正脱离《诗经》学,开始独立的发展,二者既相互影响,又沿着不同的脉络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思妇题材的优秀篇目,其魅力在于以一瞬表现永恒;取景典型、移情于景;语句朴素而内蕴丰厚。对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时期抒写相思离别之情的民歌和人诗、唐朝的春怨闺情诗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思妇诗在《诗经》中占有一定的数量。这类诗篇以设置实幻对举两条线索,采取以景烘情的布局,营造典型的时空环境(山村傍晚),描写思妇特有的心理状态(怠于梳妆、明咏物暗夸夫)等多种多样的构思技巧,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主人公的离别相思之苦和怀亲念远之情。其精妙的构思艺术,为后代文学创作所模仿和借鉴,对我国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经》与汉乐府中均有一定篇幅的弃妇诗,由于时代等方面的不同,《诗经》与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也存在很多差异。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类型比《诗经》多,所刻画的弃妇形象比《诗经》中的更为生动饱满,性格特征也更为复杂;在面临被弃命运时她们或者更具有奴性或者反抗更为决绝。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汉代女性所受的礼教约束较之前代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当代流行歌曲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它们之间却仍保留着一定的"血缘关系",这种传承既有主题方面的延续,也有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弃妇诗”用现实的笔触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即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从“弃妇诗”产生的原因入手,探究“弃妇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弃妇诗”的悲剧力量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经》思妇诗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为:注意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相思之苦;把笔触直接深入到思妇的内心深处或用心理独白的方式来写相思;采用细节描写,从侧面怀人;用想象直至进入幻觉,极言相思之苦;用景物来烘托映衬人物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队生活的艰难困苦,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厌战心理。通过《采薇》,我们能够大致地了解《诗经》中战争题材诗歌的厌战主旨,进而使我们更加理解先秦时期人民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0.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化;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化,也滋养了它故的化。“楚辞”继承了《诗经》铺陈词藻、咏物说明,引类比兴的特点,但较之《诗经》,“楚辞”形式更解放,主题更深刻,手法也更多样了。  相似文献   

11.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12.
曹植与李贺在人生经历遭际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李贺正是在对曹植的解读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进而形成对其诗歌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曹、李诗歌有着鲜明的渊源与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曹植作品引用《诗经》典故的统计、归纳,分析曹植对《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继承以及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追踪曹植艺术风格的溯源,探求文学观念的蝉变。  相似文献   

14.
15.
曹植与李贺在人生经历遭际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李贺正是在对曹植的解读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 ,进而形成对其诗歌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曹、李诗歌有着鲜明的渊源和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次提到了葛,笔者认为它有4种基本含义,即生产劳动对象的葛,具有比兴意义的葛,代表不同情感取向的葛,具有宗教色彩的葛,这是葛作为周民诗歌题材的思想意向。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婚恋诗所占的篇幅颇丰,它们充分展现了先民们的婚约缔结过程:在《诗经》的时代,周礼所规定的婚姻“六礼”就已通行于贵族及平民阶层,但婚姻仪式又因社会阶级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周代主要的婚姻形式除以一夫一妻为标志的聘娶婚外,还有一夫多妻的媵妾婚、亡夫亲属收娶寡妇的收继婚和野合而婚;与此同时,《诗经》中又不乏弃妇诗,从这些诗篇出发可以分析先民婚姻的事实终结的部分原因,从而窥测整个周代婚姻形态的大端。  相似文献   

18.
曹植受到《诗经》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对《诗经》的接受虽不拘一家,但从其现存作品来看,他经常采用《韩诗》说,表明他对《韩诗》有所偏爱,这是因为《韩诗》通达的解经方式符合他的个性特点和学术观念。曹植通过荆州学接受了由蔡邕带到中原的杜抚、赵晔的《韩诗》说。  相似文献   

19.
论《诗经》中的弃妇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弃妇诗早在汉代前就已提出,但是弃妇诗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在(诗经》中,作者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弃妇形象。弃妇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方面现实,而其艺术特色也较高,尤其是诗的感伤、哀怨基调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曹植受到《诗经》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对《诗经》的接受虽不拘一家,但从其现存作品来看,他经常采用《韩诗》说,表明他对《韩诗》有所偏爱,这是因为《韩诗》通达的解经方式符合他的个性特点和学术观念。曹植通过荆州学接受了由蔡邕带到中原的杜抚、赵晔的《韩诗》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