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的竞争力与活力也取决于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基于资源共享的视角,对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高校人力资源区域共享配置的价值意义、设计思路及其运行机制,力求立足于应用,并从可操作性角度促进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和竞争实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对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类别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给出有关策略,旨在为优化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方法与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3.
曹园园 《科教文汇》2009,(1):177-177
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论述了胜任力模型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岗优化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仿真学习,已经成为研究组织绩效同个人素质结构特征间相关性的重要实证方法。本研究以2014—2017年浙江省75家市县两级供电企业为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基于供电企业特征的人力资源素质结构识别模型。通过参数设定,进行神经网络循环仿真训练,研究得出了基于优化训练目标的输出值,对进一步指导与改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胜任力模型,对高级家政服务员的胜任力特质进行实证研究,分别对家政公司、家政人员、及其雇主采用问卷分析与访谈法,根据通用胜任特质指标、行业标杆及调查结果建立其胜任力模型,阐述对当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见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优化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分析了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我国高等院校农业学专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政府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及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就如何优化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许多单位总量超员和结构性缺员并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再配置缓解这一矛盾,文章介绍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及原则,并提出了优化配置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应重视对人才的开发管理,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劳动者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公平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坚持以人为本与激活人力资源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由选聘双方共同参与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创新做法,并对合肥联通利用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系统进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及运行特点,构建资源配置结构模型,基于ERP思想和集群运作过程链的分析,提出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计划的概念及体系结构,分析其对集群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并建立集群任务分解和资源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线性规划模型的水-土-作物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博  解建仓  汪妮 《资源科学》2012,34(6):1101-1107
为了进一步对陕西省蒲东灌区农业的规划发展,本文将线性规划模型和模糊优化模型应用到灌区土地-水-作物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之中。该模型用于优化经济效益、作物产量和劳动力的利用,并寻求相关作物种植模式和对土地,水,肥和劳动力利用下农业系统的优化配置。根据研究区域情况,决定采用线性规划模型的三个目标函数输出数据作为模糊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在模糊目标和模糊约束的模糊环境下,取得模糊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方案。这些非结构化的模型能够很好的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有效地联合利用。此外,对灌区农业系统优化配置后的净效益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管理模型应用到农业系统土地-水-作物的优化配置中是可行的,合理地分配土地和水资源,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净效益。  相似文献   

13.
邵玲玲  牛文娟  唐凡 《资源科学》2014,36(10):2029-2037
根据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特点,跨界流域经常被看作是由具有自利性和异质性的相互联系的各用水区主体构成。实践表明以流域管理机构行政配置为基础的水资源集中优化配置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跨界水资源冲突问题。分散优化方法考虑各用水区主体的自利性和异质性,是解决跨界水资源冲突的可行水资源配置方法。本文以漳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为实例,基于分散优化方法建立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并将配置结果与集中优化配置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分散优化配置模式通过多轮博弈,使系统内各主体的自利因子值相等。系统最终平衡在较小的自利因子值上,形成较优的配置方案。这种配置模式对于地方保护色彩浓郁、跨界水资源冲突不断的漳河流域,比集中优化配置模式更加符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野生北柴胡根资源量与地上植株形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北京东灵山300株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植株形态因子和根资源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分析与模型模拟等方法对3种典型生境下北柴胡根资源量与地上植株形态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生境类型下,株高和叶片数平均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林地>灌丛>草甸,而分枝数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类型下植株地上形态特征株高、叶片数和分枝数差异性显著;③所选3种模型对根资源量(Y)与株高(x1),叶片数(x2)和分枝数(x3)之间关系模拟效果排序为,广义可加模型(GAM)>广义线性模型(GLM)>多元线性模型(MLM),最优模拟结果R2可达0.90以上,且分生境模拟结果优于混合模拟结果;④实测值对最优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以95%的可靠性估计,GAM模型对北柴胡根资源量的预估精度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太政  侯景伟  陈准 《资源科学》2013,35(1):132-139
基于中国知网中水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的核心期刊和硕博论文视角,对文献的时间分布、来源分布、类型分布、内容分布和主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多角度地揭示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发展的历程和特点;继而从政治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规划与模糊数学方法、系统学方法、人工智能方法5个方面透视水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方法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分析表明,1987年以来,相关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质量和规范性有较大提高,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研究内容更加深入,学科交叉更加广泛;方法体系由单调走向智能,但有过分依赖模型的趋势;评价体系多元化、综合化,但评价指标及其权值有待深入研究.学科交叉、方法融合、“3S”技术以及各种优化算法和软件的发展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的深度发展和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项目群工期-费用优化模型和提高模型求解的精确性及有效性,研究并构建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集时间、资源和费用的工期压缩模型。首先,根据承包商一致性将工程项目群分成若干个子网络,通过对基于子网络的项目群工期压缩机理分析,剖析资源约束下工期压缩对业主支付费用的影响。其次,以业主支付费用最低为目标,构建单一资源约束下工程项目群工期压缩模型,并进行模型求解的算法设计。最后,结合南水北调江苏段东线一期工程,对其工期进行压缩,通过模型的应用和求解,得到业主支付费用最低的项目群资源调配方案和工期调整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将资源要素考虑在内的工期-费用优化模型更加全面、详细分析工期压缩给项目群、承包商和业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在该目标规划模型求解中的有效应用,为项目群工期压缩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关于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特点表现为:对单项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较多,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的较多,将两种尺度结合起来研究的较少;越来越重视资源配置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况及其能否满足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研究方法逐渐由定性向定量化转变,在定量研究中,较多使用一般线性规划、灰色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决策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越来越重视以3S技术为基础,结合专业模型进行模拟,为水土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科学决策支持,但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区域性的支持系统。通过重点对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今后的研究应当重视:①进一步完善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与区域特点相结合,利用系统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宏观尺度上的优化配置;②加强GIS技术与定量模型的契合;③着力解决若干重要的科学和实践问题,如: 特定地区生态效益的量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比例的确定、生态需水量的理论与方法、森林植被的水文效应、农业节水与水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等;④开发建立流域水土资源优化的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市场要素供给结构,为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机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城市层面和技术企业个体层面的数据,使用“VHSD-EM”模型从多维指标体系评价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技术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在替换变量和引入工具变量后,其配置效应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使用门槛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使用空间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研究意义:从企业微观层面加深了对数字经济红利效应的理解,对提高资源配置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校图书馆优化配置信息资源采购资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依据一流学科评估要求建立学科的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并结合TOPSIS模型得到各学科资金配置权重,根据资金的预算约束条件构建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借助MATLAB方法建立资金预算约束条件下信息资源采购资金最优配置方案,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案能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资金的投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