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语的操作活动都用“教育”一词来表述,如:“语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总结我国语教育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素养”的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等。其中“语文素养”一词出现…  相似文献   

4.
教育以人为本,习惯造就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从育人强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为依据,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承“重习惯”之传统,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笼罩在“功利、应试”的阴影中,使语文丧失了它应有的价值和功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使语文教育由科学世界逐步向生活世界回归。《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  相似文献   

7.
教育以人为本,习惯造就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从育人强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为依据,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承“重习惯”之传统,创“习惯篇”之特色,编入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篇。爱心与智慧铸就的创新内容为孩子们良好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传统的语文课解读,追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 ,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广大教师必须弄清的问题。一、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 ,而不是其它学科性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 ,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 ,让学生学习 ,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 ,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 ,哪门学科 ,采取哪些方式 ,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现代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秀载体。因此,“诗教”实际上就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那何谓“诗教”?“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运用诗歌的主旨和意蕴进行教化。有人说,“诗教”是教苑奇葩,它的操作很讲究艺术性。那如何操作?我们可…  相似文献   

11.
用新课标的对话理论来考察,会发现许多标举印证新课标理念的所谓“对话”,恰是对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误解。一、“言说”权的维护不应以“倾听”权的丧失为代价权威人士在评论2000年《大纲》和2001年《标准》的差异时指出:“《大纲》主要是维护读者(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倾听’权,《标准》主要是维护读者(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言说’权。”但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言说”权的维护决不能以“倾听”权的丧失为代价,《标准》也没有那样认为。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对话”这一“三个主体”间多向度的言说和倾听,在许多执教者和评课者、甚…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走向真正意义的好课,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报刊共同关注的问题。前不久,《人民教育》、《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上海教育》等刊物组织语文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著名特级教师、名校长进行了“好课标准”专题讨论,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好课”话题虽老,为什么永远扯不完——因为好课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语文的好课标准是语文课程性质观和目标观的反映。一堂课是否是好…  相似文献   

13.
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于2001年颁布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高中语文课标》)又于2003年面世,从而使小学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链接成一个完整、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大体系。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对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新的《高中语文课标》充分体现出它的鲜明特色: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其“选择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标准》在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了“人文”一词 ,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 :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何为“人文精神”?通过学习《标准》,我们认为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是教材中那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 ,是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悟!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是阳光并不是每天都在灿烂。两年来的岁月流转(《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两年有余),蓦然回首,脚印还始终歪歪斜斜,诸多的“感悟”让人颇难释怀。现状点击镜头一:某教师执教《小鹰学飞》,一会儿让学生读读课文,一会儿让学生演演…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笼罩在“功利、应试”的阴影中,使语文丧失了它应有的价值和功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使语文  相似文献   

17.
JJ《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学生感受图形…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欲立先破 ,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被《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 ,表明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 ,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 ,与时俱进 ,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是不断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课文课程标准》推广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语文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它具有法定性质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是…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笔者在《教学月刊》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一文,从语文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2006年3月,笔者又在《现代语文》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一文,从语文的知识观、训练观、实践观、整合观、创新观、生活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两篇文章先后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复印。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不论语文教材还是报章杂志,误将“截止”作“截至”,时有发生,试举三例:①北京图书馆……现有(截止1991年)藏书1598万册,工作人员1680人。(初五册《语文》第121页)②截止1996年底,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有1人担任国家副主席,1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97年5月12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