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纪交替之际,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人们的政治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知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记者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概括起来:一是时代,二是科技。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实现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求信息和效率。记者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处在新旧体制转型的时期,碰到的任务和问题要比过去复杂得多,艰巨得多。不懂得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记者,在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而献身的总目标下,应当有何追求?新华日报社的老社长金靖中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我毕生追求的,无非是一条,尽可能使我写的新闻报道合乎实际。”此话是他数十年的经验之谈。他解释说:“有些报道,虽然在一段时期中可以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过了一段时间,它的破绽就渐渐显露出来。”所以,新闻报道要合乎实际,对于记者来说,“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同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刘尊棋同志,已在1993年9月间去世。他毕生为宣扬真理和普及文化奋斗,功勋卓著。他有许多事迹是开拓性的,是前人没有经办过的。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他的英才被埋没多年,但是,他无怨无悔,在种种艰难复杂的条件下,苦斗不止,终于完成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光辉业绩。笔者和尊棋同志共事多年,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怀念尊棋同志,我有意记下他的优秀品质,记下他取得成就的一些显著特点并反复研究和学习。首先,我想到了他的学习精神,这是他成长、成熟和重业的根本。他同已故的文化名人胡愈之一  相似文献   

4.
唯有创新 才能创优近年来,我有幸以评委身份多次参加湖北广播奖、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评奖活动,也参加过一些全国性的广播新闻业务会议。了解到我国广播新闻改革的动向和趋势,欣赏到许多广播新闻精品佳作,更加深切地感到,创新是广播的唯一出路和必然选择,也是广播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创优,在历史转变的关头,我们每一个广播人都应当有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把创新创优作为毕生的追求。在20世纪80年代,湖北电台在广播新闻的改革创新方面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湖北电台提出的"上中央台带动本台"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新闻媒体,尤其是暂时处于相对弱势的广播,更应当立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每一个广播人都应当有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把创新创优作为毕生的追求。 唯有创新 才能创优 近年来,我有幸以评委身份多次参加湖北广播奖、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评奖活动,也参加过一些全国性的广播新闻业务会议。了解到我国广播新闻改革的动向和趋势,欣赏到许多广播新闻精品佳作,更加深切地感到,创新是广播的唯…  相似文献   

6.
年轻记者最紧迫的"功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批"80后"记者进入新闻从业者队伍,他们大多受到专业教育,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对提升新闻队伍的素质起了不小的作用.但相对于老记者而言,他们缺乏的不仅是实践经验及"三贴近"的本领,更缺乏普遍的社会责任感与勤奋吃苦的精神,这也成为制约他们更快成长的瓶颈问题.本文拟就年轻记者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勤奋敬业精神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10,(6):52-53
孟晓云(1955年—),女,高级记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教师,《华北石  相似文献   

8.
“全心全意做一个记者”。这一句话,写在张煦棠新近出版的作品集《一个记者的足迹》里。每次读到,总是怦然心动。 张煦棠是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新闻事业的第一代人。从随军记者到政法、文教、科技、经济,几乎所有的“记者行当”都做了一遍。他的这一本作品集,收入120余篇代表作,以写作年份排序,让我这个年轻记者,得以追寻一位素来敬慕的前辈长者的成功足迹。 我曾在他手下当一名兵,当时他已年过花甲,从文汇报副总编岗位上下来后受命主持新闻报,做总编辑,在我的印象中.很有些与众不同。他始终不改记者本色。近10多年,他当“新闻官”,虽分  相似文献   

9.
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刘尊棋同志,已在1993年9月间去世。他毕生为宣扬真理和普及文化奋斗,功勋卓著。他有许多事迹是开拓性的,是前人没有经办过的。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他的英才被埋没多年,但是,他无怨无悔,在种种艰难复杂的条件下,苦斗不止,终于完成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光辉业绩。笔者和尊棋同志共事多年,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怀念尊棋同志,我有意记下他的优秀品质,记下他取得成就的一些显著特点并反复研究和学习。首先,我想到了他的学习精神,这是他成长、成熟和重业的根本。他同已故的文化名人胡愈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闻行业,从入门到资深,轰轰烈烈或磕磕绊绊地做过几年之后,假如你既没当"新闻官儿",又还没打算跳槽,怎样设计自己的未来?媒体又该怎样为员工铺设更为宽广的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记者挨打,时有所闻。有被打造成身体轻微伤害的,也有受重伤或致残的……远的不说,只说近的。2007年9月10日,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多名记者在长春市采访一家豆腐房锅炉爆炸事件时,竟遭到业主杨金航等人的疯狂殴打。4名记者被打伤,其中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的摄像记者被打成颅骨骨折、轻微脑震荡,价值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这个工作,是比较令人瞩目和尊敬的。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应有什么样的追求?具备什么样的情操?甘苦是什么?……对于这些饶有趣味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陕西记者贺俊文同志的事迹,给我们做了较好的回答。贺俊文同志从事新闻工作已二十年。他说:“一个记者最大的乐趣有两点:一是对工作的无止境的追求,二是他所采写的稿件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所采写的稿件就有二十篇分别被评为中央台或全国的优秀稿件,受到了奖励和表扬。同时他接到了大量的听众来信,殷切希望他为四化大业采写更多的好稿件。这些年,他除了被评为中央台的优秀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级)外,还被评为广播电视部的先进工作者和中央直属机关的先进工作者。在这些成绩和荣誉里面,渗  相似文献   

13.
(一)做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记者,就是在新闻业务实践中使个人的素质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主义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品德正,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方法对,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方法;写作好,具有驾驭文字的能力和新闻写作知识。当前,最要紧的是要在“主义真”、“品德好”、“方法对”三方面加强锻炼。这个问题的特殊重要性,通过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通过十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是是非非,被愈来愈多的同志深刻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14.
你读过新闻著作《新闻采访方法论》《记者的素养和技巧》吗?一定会被书中所作的某些新探索所吸引吧!这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从事新闻工作的宝贵经验谈,也是他的主要著作。这些新闻理论指导他进行了新闻述评写作的实践,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好评。艾丰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广播电台工作过较长时间,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他常常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在求知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二日,著名新闻记者华山在广州逝世。十月六日,华山同志的子女遵照父亲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流经山西省左权县麻田乡的清漳河里。一小部分骨灰,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安放在麻田乡“太行新闻烈士纪念塔”南侧。华山,这位党抚育成长的名记者,同《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以及四十多位在一九四二年夏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新闻烈士一起,安息在太行山上。面对着满山遍野的红叶,滔滔不绝的清漳河水从烈士身旁流过。他们的英名,将与巍巍太行永存。 (一) 一九三八年十月,华山是党领导的木刻工作团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6月1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为了纪念这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本刊特刊出这篇稿件。这篇稿件是作者在1984年4月特为一家新闻专业刊物采写的。在稿件即将刊出时,郭超人接到就任新华社副社长的任命,有很强组织观念的郭超人告知作者,称这一级干部的宣传,须经有关方面批准,希望不发。16年之后,我刊节选刊登这篇稿件,以表示对郭超人同志的怀念。他的精神和作风,令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国信息产业部向英特尔公司的奔腾Ⅲ亮出了黄牌,建议政府机关慎用奔腾Ⅲ,以防泄露国家机密。这项保护政策的出台,与《光明日报》记者杨谷有着密切关系。7月30日《新闻出版报》发表王坤宁采写的专稿,披露了其中的内情。 奔腾Ⅲ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今年2月推出的微处理器,代表着当今电脑科技发展的最高成就,被推崇为最新一代的主流电脑配置,正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电脑市场上炒得火热。但是,毕业于北航计算机系的光明日报记者杨谷却对1月20日英特尔公司的一项宣布产生了疑问,该公司说为了增强网上电子商务的安全,将在奔腾Ⅲ处理器中设置用以识别用户身份的序列码。2月初,杨谷带着疑问对此项技术进行了论证,他希望做点什么报道。3月中旬,杨谷从网上了解到与机器永久相联系的序列码等于是在变相邀请别人窥视自己的机器,对保障电子交易安全来说没有用处。他觉得这个问题不简单:如果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是政府部门,那么通过网络泄浴出去的,就不仅仅是个人隐私,而是国家需要保守的秘密了。  相似文献   

18.
湖北新闻界的同志告诉我,《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是一个有胆略的记者。真没想到,我见到的他,竟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年轻人。“王楚同志,你写的那几篇敞开武汉三镇大门的报道,我们都看了,想请你谈谈采访经过,比如……”没等我的话说完,他咯咯地笑了:“我还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初次见面,王楚这么一说,气氛也就宽松了许多。三十出头的年纪,一米七○的个儿,还有那一张带着浓重湖北口音爱说笑话的嘴,谈起什么来,没有顾  相似文献   

19.
记者挨打,时有所闻。有在采访时被打的,也有在报道发出后被打的;有在隐性采访时被打的,也有在公开采访时被打的;有在采访突发事件时被打的,也有在调查有关案件时被打的;有主持正义,坚持某种正确观点时被打的,也有被人诬陷,强加某种罪名后被打的;有被打造成身体轻微伤害的,也有受重伤或致残的……2005年9月10日,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多名记者在长春市采访一家豆腐房锅炉爆炸事件时,竟遭到业主杨金航等人的疯狂殴打。4名记者被打伤,其中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节目的摄像记者被打成颅骨骨折、轻微脑震荡,价值20多万元的摄像器材也被这伙歹徒砸坏(见《新文化报》)。当年10月20日,浙江台州市交警支队椒江大队因对一篇批评报道不满,大队长李小国竟然调集四五十名警察,乘坐十几辆警车冲击台州日报社,《台州晚报》一位两年前因患癌症进行过肝脏移植手术的副总编辑吴湘湖,被他们强行从五楼扭抬到楼下,塞进警车,造成大便失禁,肝功能异常,全身多处受伤(见《现代快报》)。记者遭袭挨打的情况虽然各有差异,但记者和新闻媒体的新闻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被打记者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则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20.
我的这次危险的经历发生在去约翰内斯堡南部黑人居住区的路上.当时与我同车前往的是两位南非记者:一个黑人、一个白人.我们去那个地区采访最近发生的这个国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运动.我是作为外交使团的成员来到南非的.对于这个我以前从未到过的美丽而又神秘的国度.我并不知道是否应避免到一些危险的地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