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必须把一切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我就要说,影响学习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这个“学生知道了什么”,指的就是学生的起点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和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经验、新概念的过程。学生的前知识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前知识水平 ,不断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 ,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内容能够清醒地自我判断出“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 ,以及在完成了阶段学习以后 ,能明白“已经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前预习策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的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如何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以此进行教学呢?从大量的教学案例以及教育教学著作研读中,我们可以得知课前的预习为我们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点”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视角。课前预习是师生顺利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句话道出了“问题”对于发明的重要性。其实,课堂教学的起点也在一问,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靠教师的妙问来点燃,因为“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愿望的产生和思维品质的形成。课堂教学提问的关键,不在于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需知道什么,我怎样才能知道得更多。教师在课堂上要巧妙设问,  相似文献   

5.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四个循序推进的教学板块,简要说明如下:板块一:自主读——整体感知学生围绕议论文的一般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充分地阅读全文,教师不作其他提示和要求。板块二:自主说——发言交流完成自主阅读后,让学生自觉举手发言,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已经知道了什么;二是我还想知道什么(即学生的疑难)。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踊跃。其中“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的内容有:我已经知道了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是什么。我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我已经知道了本文的论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已经…  相似文献   

6.
有幸听了夏青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走进分数的世界”,感触颇多,收获颇多,信笔涂鸦,与大家交流。把握起点,“再三”等待——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夏老师一句“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调动了已有的认知结  相似文献   

7.
有人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则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这则材料引人深省。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提出了要求,所以构建思维灵动的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周宏兵 《考试周刊》2009,(42):186-187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所贯穿的新课程理念就是关注“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只限于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不是要求受教育者什么都知道.而是要知道“如何”与“怎样”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那么.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圆与小圆     
知道得越多就越无知——知识幛论索斯迫不及待地说:“我在半年前得到的问题是: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会越无知。”原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非常博学的人.在别人眼里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所以大家如果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来请教他。可是有一天他的一个学生却发现他独自唉声叹气,不知为何事发愁,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地追问:学生确实知道什么?学生究竟知道什么?学生能够知道什么?学生需要知道什么?在此基础上,确定“怎么教、教什么”。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些都有赖于课前学生的有效预学。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光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历练。  相似文献   

15.
安静 《宁夏教育》2012,(7):132-133
上学期,我参加了银川市优质课大赛。在参赛教师的课堂上,我发现,几乎所有教师上课时都在不停地向学生提问题,而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让我想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孩子生下来时,睁眼看世界,满脑子都是问题。刚开始学说话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在招架不住的时候会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孩子再问:“我已经长大了,为什么不知道?”家长往往会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16.
焦剑 《四川教育》2008,(11):46-46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所国际学校,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思考。显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时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思考,不懂得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甚至出现死记方法和套用题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面对这千篇一律的小结提问,“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学生那一成不变的套话回答,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期待。也许,课堂小结本来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了解学生课前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它有利于找准教学起点。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基础是:①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  相似文献   

19.
思之 《家长》2013,(7):28-29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越大,就越不听话。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明显不如上幼儿园时那么听话了,与父母顶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家伙们喊出“不”呢?  相似文献   

20.
奥苏伯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屯人知观点》一书中说:“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在这里精辟地概括了读懂学生的重要性。要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