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原是一名平凡的推销员,他不甘心这样庸碌一生。于是,转行投资股市。然而,他很快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颗粒无收,连自己的房子也被银行抵押,伤痛的妻子无法忍受这样贫寒窘迫的生活,一番挣扎后离开了克里斯,留下5岁的儿子与克里斯一起漂泊,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最潦倒时,父子俩甚至连火车站的澡堂、地铁站的厕所都住过……  相似文献   

2.
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原是一名平凡的推销员,他不甘心这样庸碌一生.于是,转行投资股市.然而,他很快遭受了沉重打击,颗粒无收,连自己的房子也被银行抵押.伤痛的妻子无法忍受贫寒窘迫的生活,一番挣扎后离开了克里斯,留下5岁的儿子与克里斯一起漂泊,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最潦倒时,父子俩甚至连火车站的澡堂、地铁站的厕所都住过……  相似文献   

3.
黎明 《语文新圃》2010,(2):27-27
有一天,格林斯潘去见上帝了,一脸忧郁。 上帝慈祥地笑了:“艾伦,不要悲伤,天堂很需要你,这里的收支不平衡很久了……”  相似文献   

4.
春天到了,五个孩子上山采桃子。 采桃子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快乐,等到桃子采完后,却为了怎么分桃子而争吵起来。  相似文献   

5.
上帝不干预     
陶杰 《课外阅读》2007,(7):8-48
国家地理频道播映《动物世界》时,时时有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一只母狮子窥伺着一匹斑马,一步步悄悄逼近,摄影机纹丝不动,观众不忍,暗呼温文尔雅的斑马快逃。母狮猛扑过来咬住斑马的咽喉,摄影机还是没有动,因为摄影师和探险家要守行规:天地不仁,不可以干预,不可以出手相救。  相似文献   

6.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个典型的美困式的劢志故事,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饰),处境落魄——拖欠的税款使得他一夜破产,而长期忍受艰难处境的妻子琳达也甩手离去,只有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与其共同艰难度日。  相似文献   

7.
何帆 《成长》2007,(10):19-21
才智平车的人却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 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的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小龙女、周伯通之类的人物,智力固然卓异。但也有其木讷、天真的一面。像杨过这样飞扬洒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必然是泯然众人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63年,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相似文献   

9.
上帝的助手     
范道锦 《班主任》2007,(3):22-22
我不相信上帝,但是,看着小慧慧妈妈写给孩子的圣诞信,心里暖暖的。我几乎一下子要相信上帝真的存在。我想,对于教育来说,对于孩子们来说,上帝就是爱,是存在老师心里、妈妈心里、孩子心里的爱。小慧慧真幸福,有这样一个好妈妈。我在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被感动了,我建议读到这篇文章的班主任,如果有机会,不妨在家长会上把这篇文章给家长们读读,一起研究研究如何把爱转化成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采访上帝     
李剑红 《师道》2010,(10):1-1
我梦见自己采访了上帝。我敲开了上帝的门,上帝对我说:"进来,你是想采访我吗?""是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说。  相似文献   

11.
琢磨上帝     
高兴 《课外阅读》2008,(1):50-51
——在自然界,在宇宙中,使人占便宜的只有两个字:琢磨。一上帝造一个萝卜,就给萝卜造个坑。凭借这坑,小萝卜成就为一个大萝卜。上帝造一个人,也必然为这个人造个位置。人应该凭借这个位置,成就为一个大人。人不如萝卜。萝卜知道它的坑,而人却很少明白。于是,有的人终生寻找而不得,有的人自以为找到了而不是,有的人长吁短叹,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石头悖论是质疑上帝全能观念的重要论证。该悖论提出一个诘问:“上帝能否造出它自己也不能举起的石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悖论的前提部分蕴含两个相互矛盾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上帝是全能的,它是显性的,也是目标假设;第二个条件是上帝也必须服从逻辑,但这一条件是非常隐蔽的,而且是逻辑假设。由于从矛盾的前提可以推出任意结论,所以,该悖论是无效的。如果剔除原悖论中的第二个条件,保留上帝全能这一条件,则可以推论出,上帝可以不服从逻辑,因而它既能制造出也不能制造出它自己也不能举起的石头,而这种在人类思维中的矛盾恰好证明上帝是全能的,因为只有全能者才能允许矛盾存在。进一步,还可构造更多同构案例,对这种全能者逻辑加以复制、推广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一位叫玛莉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调皮捣蛋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的主持人。多少次,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的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  相似文献   

15.
上帝的解释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我梦中我看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你想采访我么?” 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你是否有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上帝进步了     
一个小女孩坐在那边一直研究她外公的皱纹,她的外公正在看报纸,没有注意到她。过了一会,小女孩问外公:“外公!是不是上帝创造你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新片《上帝未死》虽然拍摄手法草率拙劣,并行线索缺少关联,但反映的核心问题仍然触碰了社会神经:到底有没有上帝?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灵了,上帝自然是存在的;不灵,那是因为心不够诚。因为命题证伪的困难性,成了全世界所有宗教甚至邪教的普遍伎俩。在黑格尔看来,人终究是需要一个心理归属的,上帝之死留下的真空必须由独立精神的确立来填补。这种说法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考证遥相呼应:人在困境中总会产生心理诉求,而臆想的上帝恰恰能满足人们几乎所有的合理要求,这就是上帝存在的理由与“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上帝的假期     
这一天,上帝从睡梦中醒来。他舒服地伸了个懒腰,四下环顾,满意地发现阿波罗已经在他的寝宫周围洒满了暖暖的阳光——这象征着新的美好一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上帝的盒子     
我手上拿着上帝给的两个盒子。他说:"把你所有的悲伤放进黑色的盒子,所有的快乐放进金色的盒子。"我按照他的话做了,在两个盒子里存放了我的快乐和悲伤。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小男孩,他希望能够见到上帝。他知道要见到上帝需要走很远酌路,于是收拾了一个小旅行箱,装了一些小馅饼和饮料,就上路了。他走过3个街区以后,看见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凝神望着在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