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泊船瓜洲》这首诗,作者王安石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几易其字,而传为美谈。教学时,我想试试学生是否能体会到“绿”字用得巧妙。师: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生:我认为“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用得好。从京口到钟山隔了几座大山,路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尝试将古诗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两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迁移·“数”趣横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片断:师:宋代的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诗——《梅花》,大家会背吗?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师(圈出“数”字):大家想像一下,“数”枝梅可能是几枝梅呢?生1:5枝左右。生2:7枝到8枝吧。生3:也可能是10枝。生4:100…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江畔独步寻花》师 :读了诗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生 :诗中的“花”是什么花?师 :嗯!诗中的“花”是什么花?请大家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诗。(学生读诗、研诗、猜诗 ,有的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生 :有桃花、李花……生 :还有水仙花……师 :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生 :没有。因为诗中所写的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水仙花是草本植物 ,不可能“压枝低”。师 :确实如此 ,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生 :桂花。生 :对 ,桂花!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中看出来。师 :你能将这两句诗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吗?…  相似文献   

4.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 ,是苏教版第八册的课文。文中第十自然段的一个“拍”字用得妙。就这一字 ,我是这样教学的 :(课堂实录 )师 :请同学朗读一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 ,轻轻地拍了拍 ,说 :“你看 ,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要求 :找出一个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字。)生 :通过朗读我觉得“拍”字用得比较好。师 :为什么呢 ?生 :一时回答不出。师 :(启发引导 )“拍”是什么意思 ?生 :(查字典后回答 )拍”是用手掌打的意思。师 :那 ,这里可不可以用“打”?生 :不可以。师 :为什么 ?“拍”和“打”在表达意思上有何区别 ?生 1 :“拍”的动作既…  相似文献   

5.
师:你答得简洁明了,很好!这篇课文选自《浮生六记》,那么,《浮生六记》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大家看幻灯投影。(师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师:《浮生六记》中的“浮”字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把《浮生六记》改为《人生六记》?生3:不可以改,改过之后太平淡。生4:可以改,不过改过之后不太好。师:为什么不太好?  相似文献   

6.
[镜头一]“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节选《水乡歌》。师:这首小诗写了水乡什么多?生:水多、船多、歌多。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水多”这一节,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写出了水多?生:“千条”“万条”这两个词写出水多。师:说得好!还有吗?生:“池塘一个连一个”也写出了水多。师:老师问的是哪些词语写出水多,你说的是一个句子呀!还有吗?生:“处处”写出了水多。师:对!那么,这一段我们该怎么读呢?生:把写水多的词语读得重一点。[镜头二]“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  相似文献   

7.
戴秀华 《河北教育》2003,(11):27-28
案例:“比的意义”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比的意义,看到“比的意义”中的“比”,你原来是怎样理解的? 生1:比就是比多比少。 生2:比的结果有很多种。……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比的意义,看书之后你又是怎样理解比的呢?  相似文献   

8.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9.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应该说,这几个字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就以“日”字为例吧,它已经在学过的诗词中多次“露面”了。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还记得含有“日”字的诗句吗?生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师:这两首诗中“日”字的意思是———生:太阳师: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生:两个小孩儿辩论太阳……师:那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生:大小、冷热、远近……师:先不忙。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一定会…  相似文献   

10.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写一个人很有学问都用哪些词呢?生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学贯中西……师:你说的这些词,都是你烂熟于心的,也是人们常会在形容一个人很有学问时想到的一些套语滥调,这种现象在课文中说近代文艺心理学家称它为……生(齐):套版反应。师:作者对这种“反应”所持的态度是……生(齐):反对。师:那么作者赞成什么呢?生(部分):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12.
【案例: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教学片断】师:(板书“菩萨”)大家来读一读。生1:菩萨。师:你知道哪些菩萨?生2:我知道观音菩萨。生3:我知道文殊菩萨。生4:……师:这些菩萨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1:他们都是神仙。生2:他们眉心都有一个红色的圆点。师: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很多菩萨的形象。除了外貌上有这一相同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共同之处吗?生1:他们都很善良。生2:他们慈悲为怀。生3:他们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师:大家说得不错。一起再读一读。生:菩萨。师:(板书“兵”)再读一读这个字。生:兵。师:兵是指什么样的人?生1:兵是那些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13.
出示: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师:“你们已经到头了”是指———生1:没有机会了。生2:走完了人生……生3:你们没有把握住机遇。师:苏格拉底老师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1:失望。师:你来读一读,能让我们感觉到“失望”吗?(生轻轻地摇了摇头,读时语调较轻,语速较慢)生2:生气。师:你读。(生圆睁双眼,读时语调较高,语速较快)师:是很气愤。(笑声)生3:怨恨。师:你读一读。(生恨恨状,读时两个字一顿———你们/已经/到头了)(笑声、掌声)生4:惋惜。师:你读。(生轻轻摇头,语调很轻,语速很慢)师:真够让人可惜…  相似文献   

14.
[教例]《匆匆》师 :文中诗一般的语言给人以清新细腻的感觉 ,让老师喜爱不已。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呢?能有感情地读给老师吗?生 :我喜欢的句子是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有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师 :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生 :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它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师 :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上几句 ,好吗?生(思考片刻) :月亮缺了 ,有再圆的时候 :朋友散了 ,有再聚的时候。师 :你真是位不错的小诗人!听了你诗一般的语言 ,老师想起了一句话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以“还”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理解了全诗,现将教学过程记录如下:生:我不明白题目“早发白帝城”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还是早上出发到白帝城去?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极了,读了古诗也许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由读古诗。)师:你现在认为是从白帝城出发还是到白帝城去呢?生:应该是从白帝城出发,因为诗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这个“还”字中可见他是到千里以外的江陵去,而不是去白帝城。生:我从“辞”也能看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就是早晨辞别云霞中的白帝城,“辞”就是…  相似文献   

16.
教学纪实作课教师 :于海莹 (沙河口区民权小学艺术课教师 )播放《春姑娘来了》音乐 :学生进教室师 :小朋友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 ,有哪四个季节 ?生 :春、夏、秋、冬。师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 ,你喜欢哪个季节 ?生 :喜欢春天 !师 :老师和同学到公园去找了春天 ,你看到春天是什么样 ?生 :桃花开了 ,迎春花开了 ,小草绿了……。师 :听 ,谁在说话 ?(音乐《小雨沙沙》)生 :种子在说话。师 :种子在说什么 ?生 :我要出土 ,我要长大。师 :如果你是小雨 ,怎样表现小雨真甜 ?如果你是小苗 ,怎样表现小苗发芽 ?生 :(学生表演 )师 :听、唱歌曲《小雨沙沙…  相似文献   

17.
师:(出示生字卡片“情”)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和“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谁可以给这个字口头组词语呢﹖生:心情。生:事情。生:爱情。(同学们有的哈哈大笑,有的不好意思地掩嘴偷笑,看来大家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我也没打算多说)生(突然地):哈哈,爱情!你和张梦有爱情了,你死定了,哈哈……生(气急败坏):你才有爱情呢!生:爱情就是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和实践呢?先来看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师生对话:眼例一演四年级《雨中》教学片段师:苹果滚了一地,这时姑娘最希望什么?生:汽车能停下来……有人帮她……师:来帮姑娘———生:捡苹果。师:但是,姑娘———生:担心了。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皱起了眉头。师:她是怎么想的?生:他们捡了苹果会跑走的……师:这段话该怎么读呢?生:读得快一点、轻一点……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6页"分段计费"。教学片段:师:请仔细观察图1,从收费标准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师:"3千米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生1:行驶3千米一共花了7元。生2:不对,应该说3千米以内,都是7元。师:你能举个例子说一下吗?生2:哪怕行2千米,也是7元,不管多少,只要3千米以内都是7元。生3:比如说2.5千米,也是7元。师:正好3千米呢?生4:也是7元。  相似文献   

20.
香港选手舒伟参赛之后我十分感叹,感叹其执教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虽获得了一等奖,但却十分平实,她的精彩在于一个“真”字。先看,本课的开课片段———教师课件出示“中国龙”图。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代表我们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师:老师再请你看一幅图。课件出示含有橄榄枝的鸽子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没有注意橄榄,只说看见了鸽子)师:你们注意一下鸽子嘴里有什么?生:鸽子嘴里有树枝。师:这是橄榄枝。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和平鸽》。师:现在我们再看看毕加索。(课件出示毕加索画像。)师:你知道毕加索是什么人吗?生:我知道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