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_2和H_2O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生成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为( ) A.1.4g B.2.2g C.4.4g D.2.2g~4.4g之间解析: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2.
下题为200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复赛试卷中选择题的第11题: 乙醇发生不完全燃烧,可表示为假设得到燃烧产物CO、CO2、H2O的总质量为27.6g,其中H2O为10.8g,则产物中CO的质量是: A.1.40g B.6.53g C.16.8g D.不确定统计显示,该题错答率达90%以上,其中80%  相似文献   

3.
题目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若乙醇燃烧产物CO、CO2、H2O的总质量是27.6 g,其中H2O占10.8 g.求 (1)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 (2)产物中CO的质量.错解:设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x,产物中 CO的质量为y  相似文献   

4.
题1 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氧气不充足时还能生成CO.现用下图装置实验,以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  相似文献   

5.
一、已知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 例1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 ).  相似文献   

6.
例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 CO、CO_2、H_2O 的总质量为27.6g,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 CO 的质量是多少?解法一十字交叉法设乙醇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初三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往往存在着种种问题,现将同学们平时存在的错误,归类分析如下,请同学们注意.一、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错例:(1)S+O2ΔSO2(2)CuO+CO点燃Cu+CO2(3)CaCO3ΔCaO+CO2↑(4)C+O2燃烧CO2(5)2H2O电解2H2↑+O2↑(6)CO2+C=2CO(7)Cu2(OH)2CO3高温2CuO+CO2↑+H2O错因分析:(1)加热不一定燃烧,反应条件应改为“点燃”;(2)“点燃”的结果是发生燃烧,而该反应并无燃烧现象发生,反应条件应改为“Δ”;(3)CaCO3分解需高温煅烧,故反应条件应改为“高温”;(4)“燃烧”是指发热发光剧烈的化学反应现象,不是反应的外…  相似文献   

8.
[题目]:(1997年高考化学试题第26题)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_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  相似文献   

9.
一、燃烧通式法例11体积某烃的蒸气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0.1mol该烃完全燃烧的产物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39g,求该烃的分子式。解析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则该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y+(x+y4)O2→xCO2+y2H2O(g)。∵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CO2和H2O的质量和为碱石灰增加的重量39g,∴y2-x=1,0.1x×44+0.1×y2×18=39 解得x=6,y=14。因此该烃的分子式为C6H14。二、商余法(只适用于烃)根据烷烃(CnH2n+2)、烯烃和环烷烃(CnH2n)、炔烃(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CnH2n-6)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竞赛复赛”的第27题是:糖类(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发酵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 H 2CO2问多少质量分数的糖类溶液发酵能得到1°的酒?(1°的酒是指1体积乙醇和99体积水的混合溶液,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1.0g/cm3和0.8g/c  相似文献   

11.
题 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2、CO和H2O的总质量为27.6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  相似文献   

12.
考生对于涉及多种反应可能的计算题往往头痛,为什么呢?主要是对反应过程理解得不清楚.如9.3 g酒精在16.8 g O2中燃烧时生成有CO、CO2、H2O,有些考生认为反应是这样进行的: C2H5OH+O2→CO+CO2+H2O 对于这样的反应式,考生又往往有两种配平处理方式,一是依靠自己的第一感觉  相似文献   

13.
舒鲲 《理科考试研究》2006,13(12):64-64
题目一化学小组为测定某铜矿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30g该铜矿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03+4HCIl-2CuCl2+CO2↑+3H2O,反应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u2(OH)2CO3为222,HCl为36.5,CuCl2为135,CO2为44,H2O为18.共用去146g盐酸.(假设铜矿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14.
1.(烟台)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现象,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 9O2——4CO2 2X 6H2O,X的化学式为( )(A)H2SO4 (B)SO3 (C)SO2 (D)CO  相似文献   

15.
例1:CO和H2的混合气体3g,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在150℃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增重的质量为( ) A.1.5g B.3g C.6g D.无法计算 解析:CO和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 O2=2CO2 2H2 O2=2H2O  相似文献   

16.
极限法又叫极端假设法,即假设本来不存在的两个极端,拟定两种虚拟状态,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该量的取值范围。一、极限法解物质燃烧问题中的取值范围例1.(2002年全国高考24题)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设与CO反应的O2为xL,与H2反应的O2为yL,则2CO(g) O2(g)=2CO2(g)2H2(g) O2(g)=2H2O(l)2122102xx2x2yy因是完全燃烧,当有O2剩余时,不可能有CO或H2剩余,则剩余气体为O2和生成CO2的总量。根据题意可得:(1)2x 2y=10[15-(x y)] 2x=1 x=2.5y=2. V(CO)=2x=5LV(H2)=2y=5 (2)2x 2y=10[15-(x y)] 2x= x=a-10/2y=20-a/ V(CO)C(H...  相似文献   

17.
极限法又叫极端假设法,即假设本来不存在的两个极端,拟定两种虚拟状态,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该量的取值范围。一、极限法解物质燃烧问题中的取值范围例1.(2002年全国高考24题)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设与CO反应的O2为xL,与H2反应的O2为yL,则2CO(g) O2(g)=2CO2(g)2H2(g) O2(g)=2H2O(l)2122102xx2x2yy因是完全燃烧,当有O2剩余时,不可能有CO或H2剩余,则剩余气体为O2和生成CO2的总量。根据题意可得:(1)2x 2y=10[15-(x y)] 2x=1 x=2.5y=2. V(CO)=2x=5LV(H2)=2y=5 (2)2x 2y=10[15-(x y)] 2x= x=a-10/2y=20-a/ V(CO)C(H...  相似文献   

18.
许多化学试题如用巧解则事半功倍.对2004年全国理综试卷第12题就可运用方程式合并法巧解,可省时、省力.题目 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 H2;    B CO;C C6H12O6; D C12H22O11分析 在《碱金属》一章中,我们学过Na2O2的主要反应有2个:2CO2 2Na2O2=2Na2CO3 O2↑,①2H2O 2Na2O2=4NaOH O2↑.②而该题是在以上方程的基础上,多了2个初中学过的反应,如用传统方法解题,则过程如下:(1)2CO O2=2CO2,  28×2…  相似文献   

19.
题目 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过氧化钠性质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例1 (2005年福州)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G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点燃4CO2+2X+6H2O.X的化学式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