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在网络上流行着一种新的被字句,如"被就业"、"被结婚"、"被失踪"、"被自杀"等,即"被+×"式的网络流行语。本文着重分析"被+×"与传统"被"字句在语法上的冲突,传统"被"字句只能接及物动词和部分心理认知动词,但是"被自杀"、"被结婚"、"被幸福"等词的产生,使"被+×"新结构有了不同于传统"被"字句的语法特征,解构了传统"被"字的用法和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被字语义的历时回顾及对被××中被字的共时分析,指出被××中的被字已经变成了类前缀;我们尝试运用模因论对类前缀被字的传播机制进行了解释,认为类前缀被是一个通过网络传播的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现实生活中人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渠道匮乏,使网络发展成为信息传播和反馈均更为直接、快捷的方式,受众可以利用网络发表个人意见、释放个人情绪,因此,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吸引了不少的眼球,凤凰卫视节目"一虎一席谈"邀请范美忠在节目中陈述自己逃跑的原因,在网络中甚至形成了两个阵型,一方坚持认为弃学生于不顾的"范跑跑"理应受到广大网民的道德批判,但另一方则认为,对于"范跑跑"的这种行为,是敢于说实话、讲真话,当然这样与社会道德相违背的真话与实话,不应该受到谴责,人们也应该对他们敢于坦诚吗,给予理解与尊重。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了行驶话语权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的传统方式。军事新闻要想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与“微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5.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当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盛行的信息时代,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挑战,用户量由原来的大众普遍变成小众主流,主要集中在几万人的机关事业单位,而更多的报纸读者聚集到形式多样的新媒体线上线下。如果党报不从内容和形式上迅速改革,加速媒体融合步伐,作为主流媒体则将失去"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papi酱"的横空出世绝对是网红界的一股清流,在很多网红凭借整容、身体语言、黄色笑话等比较低俗的手段博取眼球时,"papi酱"却以非常鲜明的幽默话语、热点话题选择、容易辨识的节目形式戳中了无数网友的心,凭借微博、微信、秒拍、哔哩哔哩动画等自媒体平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用自己的话语方式建构了一个自成体系的话语权。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发现"papi酱"个人品牌的印记在慢慢变淡,出现了其他的替代声音,如中美比较系列视频,这也导致了Papi话语权的稀释。  相似文献   

8.
王耀民 《新闻知识》2023,(8):50-53+95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主表达声音、立场、主张,并通过话语传播使自己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主张为他国所理解、接受、认同,进而影响舆论走向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集权利、权力、能力的统一体。文化话语权与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强化整体战略布局、搭建多元立体话语网络,主动实施“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创新话语传播内容、多维设计传播形式,加强国别研究,推动“一国一策”精准传播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信息渠道日趋多元化,公共话语权在开放性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普通民众通过网络等自媒体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随着话语权的日益分化,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收到了空前的挑战。面对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严峻形势,传统媒体如何坚守住自己的宣传阵地,保持话语权,成为传统媒体人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阐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别不同以及传统媒体的优势,分析传统媒体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并对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坚守住话语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互联网连接的媒介平台成为表达和传播不同意见的主要方式.面对全媒体时代下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在网络空间的意识体系整合、主流媒体宣传、西方文化入侵等层面面临困境,因此,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兼容性、树立主流媒体自身权威、以技术为基础构建宏观管控体系将成为建构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中国当代网络"恶搞"文化现象与社会话语权结构的关系及网络"恶搞"文化管理对策。网络"恶搞"现象与话语权的变迁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信息社会、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文化的弊端,为健全我国网络"恶搞"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文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悠涵  刘可 《今传媒》2016,(5):75-77
早在2012年,就有学者指出“大数据”时代其实已经到来,并且它的数据量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以各种方式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现状以及公众的个人信息重要程度,通过对天津本地大学生的调研,总结出其隐私泄露的几大原因;其次,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于此问题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当代社会互联网发展现状,对政府、企业、个人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社会分配的趋势、成因,指出当前话语权重新配置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指出话语权转移后的现实问题是:网民在拥有话语权后容易走向话语霸权、为抢占话语高地而丧失诚信、制造虚假舆情、话语权使用极端化以及话语失范等。文章认为政府管理者有必要建立一个良性的话语权分配机制,杜绝上述问题的发生:建立对话机制,防范话语向专制化集聚;促进传统媒体话语与新媒体话语之间的融合、互动;谋求话语表述脚本的社会共写,让话语权在事件中发挥其正面效应;为每一个社会个体提供一定的表述机会,促成社会话语权向下转移。建立这种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言论权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范话语权滥用。  相似文献   

14.
张轩语 《新闻前哨》2021,(6):113-114
高校网洛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思想认知、协同机制以及队伍建设三方面的挑战,本文探索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四条具体架构路径,即进一步打造融媒体的网络矩阵,建构一支高层次素质的新媒体宣传梯队,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隐形化表达,推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咸凯利 《新闻窗》2010,(6):108-108
什么时候能够关闭电视的声音,只通过看画面就能够完全清楚新闻事实、领会新闻报道意图,电视的画面就真正实现了其价值,发挥了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诞生使新闻报道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博、微信、论坛等都成为个人发布消息的工具。网络成就了一个自媒体时代,也成就了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这些消息,经过巨大的网络人脉的阅读和热评,就会成为一种网络舆论,影响着主流新闻媒体对报道题材的选择,甚至是议程设置。但是网络上的虚假消息、失实消息也很多,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如果不加以选择、核实就采用,往往会“被新闻”,造成新闻报道中的被动、甚至是严重的后果。本文探讨了在复杂媒介生态下谨防“被新闻”的一些方法,以期对记者同仁们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被时代"是时下流行的社会现象与大众传播事件,其出现绝非是偶然和荒谬的。本文借助传播学发展史上的"魔弹论"观点,从传播过程各要素呈现强弱对比的态势、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大众传播是其本时代社会背景折射三方面,对"被时代"现象进行了另角度解释,以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新闻舆论的影响力空前增大。如果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那么到了今天。“天上一颗星(卫星),地上一张网(网络)”,便使古代人们的这种美好理想成为现实。新闻和信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月6日,一项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09"活动中,"被"字被网民票选为"2009年度汉语第一字".这里所说的"被"脱离了我们平常的词语运用,反映在大众传播学领域中,形成了一种"被"现象.  相似文献   

20.
柴凤 《新闻世界》2011,(7):277-278
如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大部分内容都带有娱乐性,而人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娱乐。本文从受众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两方面对受众的"被娱乐"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