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史载禹封皋陶后裔于英、六.到战国秦汉年间,皋陶文化逐渐形成.历史人类学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皋陶的身份经历了华夏英雄祖先之一、儒家化及神化的演变.此间,主要生活于皖西境内的群舒,曾十分活跃,其独特的文化面貌曾形成一定的影响.战国晚期,楚都寿春18年,寿春成为晚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寿县被认为是楚文化考古研究的起点,寿县境内发现的楚国晚期铜器,是最早被认识和受到注目的出土楚器.  相似文献   

2.
寿县地名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其中凝结着寿县深厚的人文积淀。文章主要针对寿县地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试图挖掘出寿县地名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地名中反映的寿县人的宗族文化、历史事件、民间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等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保护与开发地名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名片是现代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于现代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寿县城市文化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打造新的寿县城市文化名片十分有必罢。结合寿县及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出寿县为“淮河流域第一历吏文化名城”的概念,并就这一概念的必要性、理由及内涵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4.
自宋代以来大量金文文献在安徽境内出土,截至2010年10月发表的资料:安徽共出土金文资料243件,其中宋代3件、20世纪以后240件;出土地域涉及省内25个地区,其中寿县出土163件,居各地之首。安徽金文的发现、著录及整理,为认识安徽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可靠的文字依据,为研究楚、吴越历史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自宋代以来大量金文文献在安徽境内出土,截至2010年10月发表的资料:安徽共出土金文资料243件,其中宋代3件、20世纪以后240件;出土地域涉及省内25个地区,其中寿县出土163件,居各地之首。安徽金文的发现、著录及整理,为认识安徽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可靠的文字依据,为研究楚、吴越历史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有铭文共十六字。其中前足膝部和左腹外壁下部有相同铭文"安邦"二字。关于此二字的释读,学界存在分歧,结合所见到的铭文拓片对其进行补充释读。  相似文献   

7.
黄潇凡 《课外生活》2015,(Z2):34-35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安徽博物院(原安徽省博物馆)!我是博物院的小志愿者黄潇凡,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我馆的镇馆之宝——楚大鼎。进入第二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我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楚大鼎。它1 9 3 3年出土于寿县朱家集,通高1 1 3厘米,口径8 7厘米,腹围2 9 0厘米,重达4 0 0千克,距  相似文献   

8.
寿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民富于艺术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其中民间故事成就尤高。寿县民间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含了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童话寓言、民间笑话等多种类型。面对目前寿县民间故事所呈现的颓势,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创新和利用,使之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努力开创有特色的办学新路子寿县师范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李家勋寿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铺垫了寿县师范产生和发展的丰厚底蕴,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励它扬帆远航。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几年来,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理清思路,脚踏实地,走向未来,开创了颇...  相似文献   

10.
宋玉步入文坛在屈原即死之后,当时楚人迁都于陈(河南淮阳),随后又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个时期也是宋玉创作高峰时期。宋玉的主要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有些作品中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楚襄王时期,但作品的最后定型却是在考烈王时代。  相似文献   

11.
学界历来对李白诗歌中的庄屈精神多有阐述,而对这种精神的文化背景少有涉及。李白于诗歌中表现出的强烈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以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质与楚文化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他本人也以“楚狂人”自称,狂言狂行中流露着楚人率真任侠、促急剽悍的性情。这些精神气质与李白早年游楚的经历、家世以及盛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13.
楚人具有追求意识、英雄意识、悲剧意识、百折不挠及至死不渝斗争的精神。楚神话悲剧正是这种集体的表象。这里从楚神话悲剧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影响,探讨楚地神话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楚辞文学,在其载体内外和因缘空间,表现出多样态的文化交流、整合、吸纳、排拒与融合的动态过程。楚辞的文化认同和冲突集中表现为楚辞的文化焦虑、楚辞的宗教文化特性以及楚人精神结构中的故国意识与历史观念,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楚文化的蜕变和兴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把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认为,匈奴屠各来自休屠王部,身为屠各的刘渊应为休屠王部的后裔,他的南匈奴单于嫡裔身世系假托。考查历史资料,可知,西汉武帝时浑邪王部与休屠王部降汉,汉在缘边五郡故塞外置属国安置之。休屠王部部众被称为休屠,主要分布在凉、秦二州。十六国时期,有的休屠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大族。而屠各或异译为“休屠各”、“休著各”、“休著屠各”,可以混用。但是,休屠与屠各及其异译绝不混用。由于南匈奴单于与部众之间的矛盾长期积聚和不断激化,酿成中平五年南匈奴的事变,作为南匈奴“国人”,屠各在事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屠各种是匈奴占统治地位的部落,包括匈奴单于挛鞮氏及呼延、卜、兰、乔所谓“四姓”。《晋书.北狄匈奴传》关于“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的记载无可怀疑。屠各刘渊本是南匈奴单于嫡裔,绝非假托。南匈奴五部都以屠各刘氏为部帅,故五部匈奴都称为屠各,这不是所谓屠各之称的泛化。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因多种因素,形成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分别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原文化趋于理性的实用主义精神,楚文化趋于自然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楚歌是汉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之一。虽然楚歌的创作和成果不及汉代的其他文学形式,但其独特的历 史和文学性决定了楚歌的成功。《史记》作为司马迁的绝唱,受到楚歌的影响,其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 神与楚歌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神完全一致,共同构建了汉初文学。  相似文献   

19.
屈原作品中包含大量的爱情内容,它们向来多被视为芳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屈原作品的准确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爱情描写就是爱情本身,它们与深厚的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说来,楚风的开放性是《九歌》产生的社会基础,而楚风的女性化影响了《离骚》中的爱情模式。屈原的伟大在于,他完成了恋爱关系的转换与升华,使爱情成为政治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