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央视9套热播的BBC电视台拍摄制作纪录片<<人类星球>>作为蓝本,尝试从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角度浅谈自己对纪录片社会意义的一些看法.文中简述了国内外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体现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音乐音响是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工作者要善于设计运用与纪录片相融合的音乐音响,使之起到延伸语言,深化感情、感染观众的作用,更好地表现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音乐音响是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工作要善于设计运用与纪录片相融合的音乐音响,使之起到延伸语言,深化感情、感染观众的作用,更好地表现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谈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的艺术魅力顾岩罗丹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同样,对于一部电视纪录片来说,它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实。看过八集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哟观众,都很难忘记片中那鲜明强烈的真实感。《中华之剑》代表了近期中国电视纪录片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我国涌现出一批洋溢着浓郁人文关怀的电视纪录片。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共同作用的语境下,这些纪录片关注人的力量、人的本性,运用俯视、仰视、平视三种视角,表现出对普通生命的关注和敬意。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以旅游节目的视角,沿着中国的陆路国境线行进,关注自然、关注民生,既为观众展示了一个视觉化的地理中国,同时记录了众多鲜活的人物、温暖的故事,使人在领略中国边疆秀美风光的同时,也饱览边境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受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荧屏上出现的一个新的新闻现象,它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因此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主持人要在节目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就要确立自己的平民化风格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定位:个人形象平易近人,主持风格贴近百姓,评论语言朴实通俗,叙述方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8.
真实地记录生活是电视纪录片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仅仅再现生活的真实是不够的 ,必须选取生活中最动感情的人和事 ,并将编导新的情感倾注其中 ,并及时抓住情感的高潮点加以渲染 ,把特定人物特殊情感置于特定情景的特定事件之中 ,使观众通过人物感觉到纪录片的情感力量。为此 ,电视工作者除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 ,还要投入一份人格 ,投入一份情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伦理观念的变化以及电视传媒的不断成熟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电视文化中的精品一族——电视纪录片应运而生。由于它直面现实人生,在忠实纪录当代人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生命体验和信仰追求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在浓缩人生精华的同时传达出人文关怀的思考而倍受观众的青睐。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理性的今天,人们不再喜欢电视里大话的说教,讨厌那些不着边际的虚构和古怪离奇的梦幻,而是祟尚“实际”、尊重“现实”。人们对其所生存的社会越来越关注,对变革的事态发展越来越倾心。他们希望了解别人在同样的时空如何  相似文献   

10.
正心理学家曾拿一部乏味的纪录片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第一次,心理学家将这部纪录片作为一部卖座片的“赠品”送给观众,也就是说,观众在看完那部卖座片后,可以继续免费观看这部纪录片。也许是纪录片太乏味了,没有一位观众坚持看完它才离开影院。第二次,心理学家将这部纪录片作为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音乐这一原始的艺术也脱离了背景烘托的作用而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了更为广泛的效果,由画面与音乐的契合产生了纪录片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而音乐在形式上对于叙事空间的转换则产生了纪录片的节奏样式,其表达效果上的多义性给纪录片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风格。本文结合多部电视纪录片作品,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特性,旨在说明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视专题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不仅为视觉提供直观形象,而且也为听觉提供借助于想象、联想、情感等手段所形成的内心视像。在电视专题片创作中,“文”与“画”构成互补、互动的关系,即:以声画对位、相互辉映来强化细节,以聚点成线、一线贯穿来完成主体叙述,以文画形神共筑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3.
精英电视纪录片与独立制片电视纪录片是纪录片生态环境中的两大种群,通过媒介种群的四大特征数量、空间、遗传、系统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电视纪录片种群的发展深受媒介环境的影响。虽然纪录片种群的基因相对稳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基因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与媒介生态整体形成一种平衡互动。  相似文献   

14.
《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能够在当今引起轰动,其原因在于用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的优势,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而让每个观众如身临其影地“参与观察和体验”,更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较好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等宏大主题的当代表述。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流程十分复杂,但在实践中,常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完成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本文以专题片《学习者的网上家园》为例,探讨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简化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流程,缩短制作时间,以提高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文化展示应该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手段。其中,电视纪录片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传播形式。它积极地运用各种叙事策略,将原汁原味的精英文化与原生态文化展示出来,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充分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时下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便堪称展现这种电视纪录片与文化展示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八集电视纪录片《水问》是纪录片转向现实题材的新探索。社会价值使一部纪录片具有影响力,而《水问》艺术价值的大小则决定它的感染力的强弱。《水问》的出现实际是现实题材纪录片社会价值取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梁思成林徽因》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电视纪录片佳作。文章认为该片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情感与事业的交响;其二,个人与民族的交融;其三,历史与人文的交织。  相似文献   

19.
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对于大时间跨度的电视专题片制作尤为不易。本文以武夷学院50周年校庆专题汇报片《传承与跨越——武夷学院50周年誌》为例,从前期准备工作、构思创作和后期编辑三个阶段,阐述大时间跨度校园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并肯定其宣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