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有弱化的趋势,如果地方政府能抓住机遇,锐意革新,改变传统官民对立的二元结构,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度,加强反腐力度,将有助于遏制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趋势,从而赢得民意,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体对体育发展的影响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媒体作为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现象,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正因为大众媒体的介入才使得体育有今天这样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它将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加以影响,我们理应正视它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顾巨胜 《文教资料》2008,(21):53-54,59
大众媒体对原生态音乐的宣传报道,给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报道宣传的失真,也给人们了解学习原生态音乐及其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理性、客观地对待这一现实并审视之、学习之、推动之.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体对体育发展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体作为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现象,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正因为大众媒体的介入才使得体育有今天这样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它将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加以影响,我们理应正视它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偶像的塑造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思潮的改变和不良思潮的入侵,大众媒体在偶像的塑造方面也产生了许多的伦理问题。偶像在社会的精神引导和价值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偶像的塑造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需要从传播的主体、内容和受众来解决问题,为舆论传播的内容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用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陶冶群众情操,更要以政府为主体做好抓牢文艺作品受众的道德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体与公共政策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并在现代政治沟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往往会借助于大众媒体的创新扩散.大众媒体承载着政策创新的信息扩散,从而给政策议题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它又是政策创新信息搜寻的主要渠道,以此来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在公共政策创新扩散过程中,大众媒体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系统,促进了政策知识的更新.大众媒体通过影响公众舆论,提供决策信息,从而在公共政策创新过程中,既发挥了决策的民主化功能,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相比较,在一些特殊的报道领域具有优势,近年成为媒体比较喜欢采用的采访手段,但不应该成为媒体哗众取宠和提高收视率的手段.隐性采访的隐瞒身份和采访意图的做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从法律和道德伦理角度质疑它的合理性.本文从隐性采访涉及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入手,探讨了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道德自律问题,并且关注隐性采访对媒体公信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飞 《文教资料》2011,(25):113-114
大众媒体作为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构建大众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对突发事件报道关系到新闻媒体的信誉即媒体公信力程度的高低,处理得当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将以非典报道和汶川地震报道比较为例,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应如何加强其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要想改变新闻报道现状,提高其公信力,首先要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清醒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要把对新闻报道数量的要求转变到对新闻报道质量的要求上来。最后是要有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新闻界存在的“四大公害”——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正使传媒公信力遭受着侵蚀与损害。打造和提升传媒公信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大力倡导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记者队伍,以保证传媒公信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接连出现了有关企业公信力缺失的案例。企业公信力的缺失不但使公众茫然,使所涉及到的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公信力的内涵,并探讨了我国企业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影响企业公信力的企业自身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企业自身视角提出了构建企业公信力的相应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环境新闻传播:提升公众环境伦理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新闻因与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而备受关注,其传播催生了人的环境伦理,标志着人对自然的新思维.它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推进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环境新闻的特点及其传播对提升人的道德的关系,回顾环境新闻传播在中国的发展,讨论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器是伴随着“社会”这一管理体系的设置与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社会公器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批判的公共性、公开性和多元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结合等方面。社会公器具有协调服务、稳定社会秩序和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等功能。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器,既是一个公共信息传播的载体,又是舆论载体。新闻媒介通过与民间舆论场的重合、互动,构成了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闻媒介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界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集中于经济学、法学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缺乏伦理的参与.本文试从伦理视阈分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面临的伦理困境,从而探寻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议程设置是媒体的重要功能,而媒体公信力则是其实现传播目的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时只有充分发挥议程设置的正效应,才能提高媒体公信力,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与义务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依据和标准,新闻媒体也必须明确法律规范为自己确立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以法律规范为准则与尺度,更切实有力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共伦理修养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论述了公共伦理修养的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中进行自我解剖、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所达到的境界及其层次,特别是阐述了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所要求的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的地位和特点,论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意义和对新闻宣传的要求,指出新闻宣传是大学“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并从强化组织目标、提高运作效率、夯实思想基础、丰富文化环境、树立社会形象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新闻宣传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ress is often attributed with little credibility, and the recent phenomenon of fake news has put it under the spotlight once again. As a resul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over the margin of the veracity versus falsehood of the news reports on tablets in primary education published in digital newspapers. This qualitative study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120 news items in Spanish newspapers. The conclusions show that news items on the topic correspond with reality and can be considered credible since they are in line with results provided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Nevertheles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type of publication, the treatment of the topic in these news items is superficial, even though they usually dedicate a full page to it. When discussing benefits and controversial points, both newspaper articles and scientific studies highlight the immediacy offered by tablets and the motivation generated in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ir use is also linked with harmfu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echnopath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