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维锋 《天中学刊》2005,20(3):82-86
"味"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概念.通过融会"风雅之味"与"晚唐异味",杨万里建构了自己的诗学理想,完成了儒家诗教观念与审美超越意识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消費主义意识影响下,文学经典的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使文学经典重现魅力,重获活力,首先要与"狼.'共舞,在大众文化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两级寻求价值互补;其次是用审美标准统摄"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的教学;最后是重新发现新的阐释空间,在文学经典教学中体現当下关怀与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3.
吕婷 《文教资料》2012,(12):27-28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诗艺》是西方文艺理论的经典作品,其中诗与戏剧的规范指导着几个世纪的文学家们创作。然而在二十世纪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与古典诗学的某些理论大相径庭,但它们以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反映出时代的精髓,本文在此试图探讨二十世纪西方几部经典现代戏剧对某些古典理论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角度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文学生存的生态环境 ,指出了文学的形态总是和它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 ;并就经典话题做了历史性表述 ,常规经典形态是专制意识时代的产物 ,多元意识社会有没有经典及会产生什么样的经典 ,今天还难下结论  相似文献   

5.
"雅"是中国诗学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在先秦文化的土壤里诞生,与儒家诗学之教化观念存在密切联系。"诗教"是儒家诗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指诗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儒家学者从《诗经》的性质、内容、社会功用等总结出的一套文学主张,诸如教化意义、讽谏作用等,在文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雅"文学之评判标准。"雅"之审美内涵具有鲜明的儒家伦理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族群、阶级、经济状况、性别、时代的诗学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道德价值、可读性等内部要素,但同时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外部要素的影响。剖析影响文学经典建构的错综复杂的诸多要素,以布尔迪厄关于场域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文学经典场域中场域、资本和文学经典建构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文学经典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而清晰的恒常性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或法则是稳定甚至不变的,而为了证明这些原则与法则的稳定、不变性,当时的人们发现可以诉诸历史经验或诉诸历史典籍,由此遂形成了相应的经验意识和经典意识,久而久之,这些意识形成为一种强烈的传统,并由此催生了先王观念、始祖情愫、尚古意识以及远古传说。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动辄引经据典,以及孔子推崇周代,墨子崇尚夏代,而老子喜好远古时期的小国寡民等思想行为,均植根于当时已经形成的经典意识和尚古观念。这一文化传统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思想乃至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问题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它大概缘起于人类学的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现时代的要求等三个方面的原因。文学经典的创造是文学经典文化化的过程,建构与重构是其主要环节。文学经典的创造过程一般包括前经典化、经典化以及后经典化三个阶段。文学经典通常有文化性、典范性、主题思想的多调性以及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等特点。文学经典的功能往往是综合性的、复杂性的。它对于现时代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翻译文学的主要生产者,译者有彰显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会通过其个人的诗学倾向和翻译策略来影响主流诗学规范的形成。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译者如何通过个人的诗学观来操纵翻译经典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岁月珍藏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13,(11):F0002-F0002
作者简介 刘强,笔名留白,别号有竹居主人。1970年生于河南正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诗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先秦诸子经典、古典诗学、  相似文献   

11.
对经典文本的每一次改编,就是一次崭新的诠释。尤其是对古代经典的改编,无论是于再度创造者还是于接受者都是一次挑战。对经典的改编是皈依还是颠覆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内核是不能改变的,她的文化价值、美学精神和哲学意义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别和任何种族共同追求的目标。经典文本改编的母体只有一个,然而,改编的子体是因历史、时代、人群的不同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来说,经典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古代文学经典和部分文化经典的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味,这是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对《大学》的疏解面临依据经典和超出经典的情形。因此,经典的解释不仅仅是一个追求经典本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经典和阅读者互动、生成新意的过程。经典解释应遵循“返本”和“开新”这两个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经典才具有永久的开放性,我们对经典的解释才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经典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经典教育课程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国现当代经典著作、外国经典著作和科学技术哲学著作等五类,每门课程内容以文本细读为主。通过经典教育课程学习让不同专业大学生拥有一部分共有的知识、记忆和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而设立经典教育中心、推行经典教育课程计划、实行必修和选修制度、严格授课管理和监督等办法是实现大学经典教育的基本路径。大学经典教育可以有效构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为开创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中华文化提供基础的精神资源和智力支持,形成复兴中华民族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诞生在欧美文坛的意象派,主张使用简明清晰的意象和凝练浓缩的语言进行诗歌创作.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及其诗论与意象派诗歌的联系与契合,阐释了其对意象派诗歌理论与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中的重要内容,任何知觉场都由图形和背景两部分组成,被感知的区域称为"图形",被忽略的部分称为"背景",两者不可同时被感知。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图形与背景理论不仅可以对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可以对文学文本进行探究。把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中国经典诗词的研究,探讨图形-背景之间的基本关系对经典诗词意境的形成以及读者在理解诗词意境焦点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为诗歌的研究和赏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文专业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经典阅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文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经典意识,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锻造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30年文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文学经典化问题上却难以界定。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确立的过程和在新时期面临的颠覆和重置可以看出,文学经典化既是历史化也是当代化的过程。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现状、作家创作和读者鉴赏有着积极意义。新时期30年文学经典的构建,需要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流行音乐等的出现使得古典音乐的地位日渐衰退,然而古典音乐在电视文艺中发挥着其他音乐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我国综艺节目中的古典音乐应用实际的例子出发,阐述古典音乐在电视文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 ,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 ,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 ,或援用诗典 ,或化用诗意 ,或引用诗句 ,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 ,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 :既是政治的、经学的 ,也是诗学的、文学的 ;汉人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 ,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