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观念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1910年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随有形的商品、设备、交通工具、人员和无形的文字、语言、宗教传人,是导致近代云南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风尚习俗、宗教伦理变迁的主要核心因素,显著影响了滇人的求学观、地理观、价值观、就医观、就业观,对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观念的演变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八大前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维;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从总体上脱离了正确轨道,步入了歧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重新走上正确轨道,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社会处在一个新旧世纪更替的时代。近代社会"公"的观念的生活基础——公共领域发生了变化与转型,具备了新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公"观念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近代众多的思想家从爱国角度出发,从各个层面探讨了国人的公德现状以及缺失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公德的对策,为中国公德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外来语的演变模式可分为两个层级,即初始外来语层级和汉化外来语层级.两个层级的区分,表现在是否重视汉字的特点;音节形式和构词方式的不同;词义概括和"社会契约"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女国民”观念提出于20世纪初,是在国民概念的基础上“国民之母”的延伸,反映了人们国家意识和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民国成立后,人们的“国民”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时期,全民性的思想启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作为“国民”,也是具有个体尊严与独立人格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形象出现了整合趋势,“新女性”成为流行更为广泛的语汇。由于在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中华民国始终未能成为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国家,因此民众的国民意识与国民观念,尤其是女国民观念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考试大纲》以“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和“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6个专题为框架,选择了中外历史上20多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作为考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改革不彻底,近代日本在经济、政治、思想化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封建残余,天皇制得以继续。近代日本政府通过神话天皇,鼓吹日本国体优越,宣扬大和民族优秀,使皇国观念成为近代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战后日本的皇国观念并没有受到彻底批判,至今仍然在社会中产生影响,阻碍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近代社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进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挑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逐渐发生演变,通过承认、吸收、融合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过程,充满生气的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终于形成。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载体,是特殊的科研机构。它的社会职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大学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充、完善,从单一的教学演变成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职能,知识的创造、传播及应用在大学统一起来。本文从究竟什么是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出发,对高等学校的出现、发展及其社会职能的演变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0.
民权的概念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过程中承接中国传统的民本观念的同时,吸收西方究政文化中民主与人权的因素而创造出来的.中国近代民权观念经历从君民共主到君主立宪,从民主共和到民主人权,直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演变过程,民权观具有工具性、集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涵又不甚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自由与责任有内在的矛盾,对责任的要求窒息了自由。新《婚姻法》增加了离婚的自由度,在离婚问题上贯穿了现代自由与责任的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将有助于个体、特别是女性走向独立与自治  相似文献   

12.
也谈在校大学生的婚姻自由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关于“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作退学处理”规定的违宪性和违法性以及当前赋予在校大学生结婚自由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教育部解除大学生婚姻禁令后,有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成为高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婚恋现状,必须以道德、理想、责任教育为背景,分析和研究婚恋观教育的道德内涵和社会内涵,把友情、爱情、责任、事业、婚姻、法律作为根本内容,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公共选修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为婚恋观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集知识性、指导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结合大学生性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获取多元化教育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网络所带来了的问题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网络婚姻的现状入手,着重讨论不同人群对网络婚姻的不同看法,以及网络婚姻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最后探究网络婚姻产生的根源及其实质。只期从网络婚姻引起的社会反响之中,发现些许问题和它可能带来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5.
西方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进化论传入中国,先后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进化论的传播紧紧抓住了广大国民的社会危机心理,进化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西方话语向中国话语的顺利转变,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进化论做了细致的抉择和筛选;进化论传入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成为民主革命家的思想武器,奠定了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践的类型出发,论述了社会实践与个体自由的关系:个体自由来源于社会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制约,同时,个体自由也会促进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体社会实践的人类性与审美的个体性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迁徙自由与市民社会--兼评我国对迁徙自由权立法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长期以来,我国除了在个别历史阶段,法律对迁徙自由基本上采取了限制的态度。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市民社会的缺失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民社会的发育,要求迁徙自由入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现实中完全实现迁徙自由是有区别的。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变不是一时就能实现的。迁徙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基于目前的情况,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规定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8.
自由的实践是教育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的新转变。作为一种自由的实践,教育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关注每一个人的生命完整性、主体性的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了当前以人为本的应然向度。作为一种自由的实践,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由,培养其实现自由的能力,关注其自由的走向引领,使其学会正确运用自由的能力,并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受教育者的自由,发挥教育应然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现代文学史教材运用了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体观念、文学观念四种主要观念,评价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其中,一些以政治观念为主指导下的教材,漠视爱情、亲情、友情和经济等因素对鲁迅创作的影响,使其作品形成了极强的陌生化效果,导致文学家鲁迅的个人形象被反复抽象化并最终被神话。  相似文献   

20.
法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要素,公民的法律理念则是实现法治和谐的关键。然而我国当前社会公民的法律理念较为模糊,存在权利意识不明、诉讼意识薄弱、对法律权威存在淡漠等诸多问题。现代民主社会公民的法律理念首先应包括对法律本体的信任,其次还应包括对具体法律制度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