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教育选择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基本要素。父母及其学生教育选择权的行使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可能带来双重影响。本文主张在法律上确认教育选择权,在实践中引导和规范父母及其学生教育选择权的行使,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康安峰 《中学教育》2009,(10):30-33
教育选择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基本要素。父母及其子女教育选择权的行使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可能带来双重影响。本文主张在法律上确认教育选择权,在实践中引导和规范父母及其子女教育选择权的行使,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层次的概念。推进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要突出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关注个体的教育选择权、突出弱势关怀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从而保障教育政策能够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所有受教育者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选择权是受教育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义务教育的接受者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事实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其父母教育选择权却屡遭侵害。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其父母教育选择权的真正实现,必须有完备的法律救济制度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通过纯粹的市场机制调节教育资源易导致学校之间发展失衡,影响教育公平.政策制定者通过带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的"公民同招"政策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方式进行调整."公民同招"政策实现了部分政策目标,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政策"副效应":民办学校的特色发展受到影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受到侵蚀.为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一要提高教育政策的精准性,二要提高政策的权变性,三要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在法制框架下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教育选择权源自于市场化导向要求,教育公共经费匮乏,社会多层次需求,对义务教育的总的原则,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及学习机会平等原则对教育公平问题产生不利的影响,国家推行教育选择权时必须保证公共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义务教育则更是其基石。义务教育的实质在于体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普及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对改进现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免除部分费用(如学费)的义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是确保一定年限的免费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是缩小义务教育资源的地区差距;义务教育阶段须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而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中作过很多积极的努力,但是在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非均衡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去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大程度地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是各国孜孜以求的政策目标。在我国,教育公平侧重指义务教育公平。由于投入、地区、城乡以及阶层的差距,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缺失。我国要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投入。  相似文献   

11.
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效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修订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根本动因。新《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经费投入、政府责任、学校安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教师队伍、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重大的突破。这部《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立法和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在政策领域,采取了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均衡发展政策,针对社会弱势儿童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随班就读政策、"两为主"政策等,形成了相对全面的普及和救助政策体系,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是改革开放30年来义务教育政策和法制建设的主旋律。尽管如此,还存在着义务教育发展尚不均衡、弱势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全面保障等突出问题。为此,要强化政府的义务教育公平责任,建立和完善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政策和法律机制,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障每一个儿童都能上好学。  相似文献   

13.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家长择校权利的实现,大多数遵循的是差序原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政府改变最初对择校限制的态度,转而制定政策让择校成为现实.择校权利的实现依赖于经济条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法制的完备.在我国,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择校政策的制定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教育公平从社会正义、平等、自由、人权的价值中产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发展目标。我国教育理论界过于关注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争,是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泛化的结果,也与我国“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路径有关。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其冲突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平与效率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入学机会问题上,主要是公平、公正的制度和政策设计问题,与效率无关。  相似文献   

15.
南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机制与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保障"人人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的重要体现,为此,南非政府通过采取许多机制和措施来切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弱势群体采取行动和各种措施,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落实的关键.通过采取各项措施,南非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进步,其主要机制和措施对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倡导全纳教育理念,为推进全民教育发展目标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开展全民教育监测。我国一直把监督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依法行政,作为基础教育监测评估的首要任务,并从法律保障、机制创新、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面实现“普九”之后,基础教育发展与监测的重点转向为内涵发展。为提高基础教育监测水平,建议加强基础教育监测体系与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国际趋势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确定义务教育法律地位"、"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两个基本阶段,今后一些发达地区将率先进入后均衡化时代。顺利地跨越第二个阶段,在认识上主要要实现从"认同差距"到"缩小差距"的飞跃,而进入后均衡化时代必须在认识上实现从"追求均衡"到"鼓励差异"的飞跃。它包括:第一,人们在看到均衡发展的优势和价值时,也应预知它可能产生的问题。人们在弘扬"均衡"的价值时,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小由"均衡"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二,要辩证并有所区别的看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方面寻求均衡,在教育过程、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方面鼓励差异。这也是"均衡"与"差异"的主要区别。第三,要有序地推进差异性发展,必须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法律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不是法人,这是由义务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不赋予学校法人地位,是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必要措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不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公立义务教育学校都不是法人。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比较规范的政府预算制度,目前我国公立学校也不具备成为法人的外部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仅体现在拥有受教育机会的选择权,还体现在选择权背后的无形教育成本,包括可量化的经济成本以及不可量化的其他成本,如就近入学权利的丧失。我国在新世纪初实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体现了农村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需求,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但是,布局调整确实伤害了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的就近入学权,这和我国的法律体系有所冲突。唯有回归乡土,重振乡村教育,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才是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路径,也就是“使每一个孩子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