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花儿”又称“少年”,是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和保安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成为各族人们传统的艺术狂欢节,是甘肃一大民俗景观,以松呜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3.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4.
“花儿”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它身上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一般特点。但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者,“花儿”体现出独特的民俗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花儿”的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用方言歌唱的民歌,其中包含着诸多称谓语,这些称谓语蕴含丰富的民俗事象。称谓语系统反映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的社会文化。以"女婿娃"、"姑舅哥"、"阴阳"、"新姐"等称谓语为例,透视了其所蕴含的特殊婚姻关系及民间精神信仰。称谓语蕴含的民俗事象,有助于解读"花儿"。  相似文献   

6.
"民歌"与"野合"历来关系密切,"花儿会"其实是上古流传之春季男女欢会的风俗余响。本文参照文化人类学所提供的跨文化材料和交感巫术原则,探讨"花儿会"背后的深层宗教意义——先民组织"花儿会",演唱"花儿",其目的就是为了农作物的丰产和人类自身的繁衍。  相似文献   

7.
"民歌"与"野合"历来关系密切,"花儿会"其实是上古流传之春季男女欢会的风俗余响。本文参照文化人类学所提供的跨文化材料和交感巫术原则,探讨"花儿会"背后的深层宗教意义——先民组织"花儿会",演唱"花儿",其目的就是为了农作物的丰产和人类自身的繁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自己曾经亲临现场的松鸣岩花儿会和二郎山花儿会的具体描述,分别从两大花儿会所处的地理位置、花儿隶属类别、花儿会所演唱的内容及花儿令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的区别。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及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常见的有记载神话传说、记录民俗民情、铭记历史人文和描写山川胜景四种。尾句多抒情,情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达男女爱情婚姻的,有表达男女爱情、描述男女情爱、抒发生活情志和传递生活情趣四种;另一类是描写社会情感内容的,有揭发黑暗丑恶、歌颂快乐升平和感悟人生哲理三种。  相似文献   

10.
狂欢与凄婉:“花儿”的对立修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中的情爱及性等羞于言说的欲望,被阻止在意识系统之外,常常处于缺失状态,于是便表现为"花儿会"表面的狂欢。透过狂欢的仪式、诗性的言语组合,可以读到"花儿"内心的凄婉。"花儿"和"花儿会"醉态的狂欢,其实是一种野性的释放,是人类自然本能压抑下自我情感的宣泄。狂欢和凄婉相互交织,构成了"花儿"的对立修辞论。  相似文献   

11.
在"花儿"流传区域建立"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对"花儿"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渊源、代表性传承人、民俗事相及相关文化因素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研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与发展,同新农村建设及文化旅游完美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花儿"流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加有利于保证区域内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区域内的文化形态,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形态得到整体性的保护,达到文化多样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12.
在"花儿"流传区域建立"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对"花儿"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渊源、代表性传承人、民俗事相及相关文化因素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研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与发展,同新农村建设及文化旅游完美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花儿"流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加有利于保证区域内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区域内的文化形态,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形态得到整体性的保护,达到文化多样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13.
以歌手口传和花儿会为主的人际传播场域是花儿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花儿歌手将小说故事改编为整花儿,或运用于散花儿当中,以通俗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通过花儿会等场域将明清小说故事广泛传播于回、藏、土、东乡、撒拉、保安等民众中,成为明清小说故事在西北地区的重要传播者。  相似文献   

14.
花儿     
妈妈,花儿怎么还不长出来呢我已经等了十分钟那么久了妈妈,花儿怎么还在睡觉呢我已经给它喂了牛奶这样它是不是会很快长得和我一样高妈妈花儿如果长出来了也会是和我一样的女孩子吧叶子会是它的手吗可是它的脚会在哪里呢它的头发会在哪里呢妈妈,花儿怎么还不长出来呢我已经等了十分钟那么久了花儿![湖南]@唐辛子  相似文献   

15.
莲花山花儿会是花儿表演的艺术场,是自然环境与乡间情怀、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政治等力量相互交织而成的文化场,也是倾听、解读、研究花儿事象的第一现场。在日益物化的社会背景下,花儿会的声音表现出对娱乐性、现代性的呼应,花儿的原生意味在减弱,花儿的自生能力在退化,歌手心灵的自我放逐也有收束成社会性格的取向;花儿会的功能,也由"口头对话"的原生展演逐渐异化为物质"狂欢"的场所。这是乡村文化被物化侵蚀后的被动选择,是对乡村社会的疏离与逃离,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衷的偏离。  相似文献   

16.
莲花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花儿"传承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举行。花儿会由莲花山、王家沟门、紫松山、足古川、枉子沟门、萨巴寺、戚家庵、斜角滩等花儿会场。具有四个基本点:一是惊人的即兴创作速度;二是严格的演唱韵律;三是浓郁的乡土语言以及深邃的兴比含意。  相似文献   

17.
莲花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花儿"传承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举行。花儿会由莲花山、王家沟门、紫松山、足古川、枉子沟门、萨巴寺、戚家庵、斜角滩等花儿会场。具有四个基本点:一是惊人的即兴创作速度;二是严格的演唱韵律;三是浓郁的乡土语言以及深邃的兴比含意。  相似文献   

18.
串班长是花儿会的核心人物之一,是花儿的词作者,是花儿得以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人物。故笔者以莲花山花儿优秀串班长米兆仁为例,对优秀串班长之基础、要求和风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为什么要保护串班长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情书     
你可听到过一朵花儿的歌唱?也许你会惊奇:花儿还会歌唱?我怎么从来不知道?是的,花儿的歌唱许多人不能听到,那是因为你只用耳朵,而没有用心灵去听。只有将你的心与花儿的心相通了,你才能听到她的歌声。花儿的歌声直抵倾听者的  相似文献   

20.
花儿研究是青海民歌研究的重要领域.青海花儿研究的学术史大致分为20世纪30至40年代、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70年代至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80多年来,青海学者们通过对花儿歌词和曲令等的搜集整理,以及对花儿起源、流派、类型、思想内容、文化内涵、音乐艺术、歌手和花儿会等的研究,推动了中国花儿学的建构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青海文化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