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初中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其微观设计、单元设计和项目化学习三个视角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个性化的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微观化设计从知识分类的视角,通过设计与知识类型高匹配的活动,让学生深度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单元设计从知识结构的视角,通过设计逻辑统整、内在关联的知识层级和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本质与变式、抽象和具象、迁移与应用;项目化学习通过“设计”真实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重构核心“概念”、深度加工知识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深刻体味知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3.
崔聿 《教学月刊》2023,(3):12-17
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变革学习方式,将传统课堂中被动、重复、零碎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转变为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运用迁移策略解决真实问题,让学生在个体的成长中获得丰盈的生命体验。这种由“输入”到“输出”的跃迁,需要教师对两个层面进行重构。教师既要基于单元大概念,整合单元教学资源,创设单元大项目,构建“单元导读—知识建构—成果展示—反思评价”的学习路径,又要贯通“单篇”与“单元”教学,设置“关注主体—初步生成—评价促读—修改展示—评价深入”的学习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深度投入、具身沉浸,从而不断内化知识、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TPR教学法”被称为“让语言动起来的教学法”,即把目标语言转化成具体的行为,教师通过创造真实语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力求在愉快的氛围中教授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学习语言。“做中学”是“TPR教学法”的基本原则,运用“TPR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使知识学习与实践操练在课堂上收到双赢的效果,对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准备《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课时,曾随机请高一学生谈谈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学生思虑半天只说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空想社会主义”等词。后又询问数人,结果大同小异。从知识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重要内容;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学生对此没有多少印象,更谈不上认识。由此笔者意识到:历史课堂中有很多机械记忆的浅层学习,但这些知识没有让学生真正产生共鸣。刘月霞、郭华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本文试从深度的知识学习、深度的思维训练、价值与评价三个维度阐述深度学习发生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所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笔者以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将语文学习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认为学习语文是有用的,是能解决生活问题的;二是要能在课堂中设计出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提高孩子们对于语文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三是能够设计孩子在课外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真实发生呢?笔者以二下《亡羊补牢》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中思政课堂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浅表化、实践教学普及面不广等问题,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策略:基于知识整合,丰富政治认知;基于真实情境,实现以史化人;基于价值引领,坚定政治信仰;基于社会实践,推进知识迁移,让高中生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增强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教学和育人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纠正知识本位的错误倾向,把握学科本质,挖掘学科的思想价值和情感意义,调动学生具身学习的积极性,在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活动课能真实、适切、形象地体现“做中学”,为夯实、提升历史学科教育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以活动课“海之蓝,梦之蓝——中国海权之逐梦深蓝”为例,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9.
陈炜 《新教师》2022,(5):50-51
<正>“问题”和“趣味”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做到“疑趣相融”,使数学课堂教学既有儿童趣味,又有数学味道,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探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驱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内驱力,能促进学生经历思考过程、建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思维构建,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趣味,否则数学学习就会枯燥乏味。构建“疑趣相融”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有趣味,让学生学习有动力,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词汇教学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机械操练为导向,强调对单词音、形、意的掌握,虽然学生能在大量的练习中学会词汇,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运用单词的能力也较弱。“TPR”教学法把课堂上的目标语言转化成具体的行为动作,是一种能让语言动起来的创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造真实语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在愉快的氛围中教授知识,学生能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学习语言。“做中学”是TPR教学法的基本原则,运用TPR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使知识学习与实践操练在课堂上达到双赢的效果,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大庆路小学大力推行项目式学习,在不断地教学探索中,总结出项目式学习的“四真三通”模式。一、“四真”驱动成长,让项目式学习真实发生所谓“四真”,即满足学生真实的需求、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指向真实的项目成果。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往往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现实生活情境进行分析与探究,将教材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正>何为“温暖的教学”?其蕴含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凸显教学的育人价值,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获得促使其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我们的目光应聚焦在教学的重要支点——课堂。作为教学的载体,课堂的质量、氛围、效率等时刻影响着教学的温度。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拥有真实的问题解决经历,学会在项目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赵健 《现代教学》2006,(12):55-56
如何让儿童在学校里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让课堂中参与者的对话像真实的科学探究那样充满质疑和协商,让课堂中的社会交往有效地支持学生社会性地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当我们对知识意义的社会性本质了解得越来越透彻时,在课堂学习中建立起一个支持意义协商的社会结构,就随之越来越迫切了。  相似文献   

14.
<正>探究性作业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能有效延伸课堂,承接学生生活,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着认知上的差异,可以在学习交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因此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设计,能让作业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历史融入现实生活,可以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数学课堂中“以知识、文本、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却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外在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是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人性化氛围——课堂对话的基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说过,“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教人求真,学,也不仅仅是学习教材的知识,而是在知识的习得中学会做人”。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因此,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设计,应该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如此,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以学为本的课堂。反之,则是虚假、低效、负效的课堂设计。如何才能够设计出以“生”为本的课堂,让历史课堂更加真实有效呢?下面就以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为例,谈谈教师如何设计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问题驱动下的数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机械和沉闷,使教师“教”得更有效,学生“学”得更积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真实的、递进式的多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充分发挥问题在“教”与“学”中的价值,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稳固的、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追求思想品德课堂真实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真实是课堂产生活力的基础所在,更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惟有真实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的价值得以体现和提升。1.求真是实现师生人格互动的需要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中“真”是基础,“善”是枝叶,“美”是结果。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让学生追求真善美,首先教师自己要追求真善美。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育人中更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最基本的手段。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历史教师作为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要摒弃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讲课思维和方式,要在“讲”字上下工夫,突出“三讲”,讲出新意,讲出特色,讲出魅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自述三尺讲台是教师职业最闪光的地方。我希冀在政治学科的三尺讲台上摘掉“空洞、枯燥、无用……”这些帽子,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生动、真实和活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放牧”独立的思想,学会思考的方法,拥有思考的能力;我要借助知识学习这一平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主动和忘情的参与中,智慧和人格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