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际理解教育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在各国开展的一种国际素质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要在人心中构筑起共存、共享、合作等观念,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问题和全球问题(战争,民族、种族歧视与仇恨,发展中的不平等,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开启了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交融发展的新画卷。不同国家的交融发展,使国际理解教育被大多数学校提上日程,同时使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事政治校本课程建设迫在眉睫。一、缘起与内涵:慢识庐山真面目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中提出。大会指出,国际理解教育目的是促使青少年学生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近些年来 ,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和各国认识到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 ,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 2 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柏林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19 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制定了世界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1999年 4月 2 6日 - 3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  相似文献   

4.
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6年提出以来,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但是,各国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这使其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诸多矛盾和冲突。本文对焦中日韩三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冲突,以期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际理解,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对其他国家、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理解.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llding)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推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近些年来 ,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和各国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 ,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 2 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柏林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 ,1 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 ,制定了世界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1 999年 4月 2 6— 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起,亚太国际理解教育中心与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都会合作评选年度国际理解教育最佳实践案例。本文在简要分析2012年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和不丹四个国家最佳实践案例所呈现特征的基础上,展望了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世界,“地球村”矣,国际理解遂成为所有民族和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的事,而学校历史教育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我们承认中国历史教育过去在国际理解上做过好多、却做得不够好,这反而恰是一种在更高起点上变得更好的开端。赵亚夫先生的《国际理解:学校历史教育的新课题》,就由“历史·文化·理解”几个关键词切入,讨论了历史教育中国际理解的定位、目标、价值,人们在他对主体、践行、策略的分析笔触中,亦不难感到交互主体性(而非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在国际理解中的特殊作用,同时自然地会洞察为什么“尊重·沟通·宽容”是历史教育中国际理解不可或缺的内涵。“他者是另一个我”,人类要学会相互和谐相处,就不能不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国际理解作为历史教育新课题,同仁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把这种思考和实践引向深入,当然深为本刊所愿。此文是赵亚夫先生2007年9月10日参加北京中韩两国“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的交流论文,其部分内容已刊载于《中国教育学刊》,本刊在此全文刊出,以便读者朋友了解亚夫先生完整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越发明显。国际理解教育要从孩子们抓起,要把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贯穿到小学教育的授课内容中。校内同学之间,不同社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国际理解的基础。国际理解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们学会考虑、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民族成员的立场、情感和文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能培养尊重他人、团结社会与实现国际一体化的意识,最适合将国家与世界的文化及价值传于后代,而教育政策应有助于增进个人、种族、社会、文化、宗教团体和主权国家之间的理解、团结和宽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国际理解,并可以从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世界各国的经验也证明,武力和暴力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而实施同化政策,也不能真正做到民族融合。因此,当今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是:唯有通过教育才能寻求理解和尊重人类差异,尤其是学校的跨文化教育才是真正走向民族互尊共存和民族和谐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与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经济、政治与文化矛盾也频频发生,甚至造成局部地区的动荡和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备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与合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人类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国际文化理解教育资源,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知古鉴今".在历史教学与"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互动中,使学生们在感叹历史中反思"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紧迫性;在感悟历史中洞悉"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现实性;使历史教学成为"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中期,针对因二战所带来的国家间、民族问的仇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冀望“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多年来,国际理解教育已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我国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加入了这个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4.
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以来便致力于国际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国际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经历了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和平教育等形式。之后,国际上多有全球教育的提法。任何一种教育的发展都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同样和国际、国内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黄志成 《辅导员》2014,(15):6-7
<正>"教育能培养尊重他人、团结社会与实现国际一体化的意识,最适合将国家与世界的文化及价值传于后代,而教育政策应有助于增进个人、种族、社会、文化、宗教团体和主权国家之间的理解、团结和宽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国际理解,并可以从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世界各国的经验也证明,武力和暴力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而实施同化政策,也不能真正做到民族融合。因此,当今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是:唯有通过教育才能寻求理解和尊重人类差异,尤其是学校的跨文化教育才是真正走向民族互尊共存和民族和谐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是当今比较教育学界一个极为重要的全球性组织机构。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附属非政府组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出席国际活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在促进比较教育学术研究、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教育和文化理解以及推动全球教育平等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曾于一九七六年三月中旬,有机会参加了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部第七会议室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会议。这个会议的正式名称是很冗长的,叶做《〈关于为了国际理解、国际合作、国际和平的教育和人权以及基本自由教育的建议〉实施的专家会议》。  相似文献   

18.
和平理念作为世界遗产教育的主题之一,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决定的。而来自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省和全球化进程加剧的需要而出现的国际理解,正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是不同文化的国家和民族视界融合的过程,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方式,也因此成为世界遗产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价值观念。在基础教育中,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世界遗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全体青少年建构国际理解理念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处理好世界遗产的本土性教育与世界性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冲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6年提出以来,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但是,各国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这使其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诸多矛盾和冲突.本文对焦中日韩三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冲突,以期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倡导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政治课以其自身的学科优势,成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最佳载体.在教学要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拓展文化视野;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高爱国情感,拓展民族视野;加强国际时事教育,提高理论修养,拓展国际视野;加强生活情境设计,提高实践能力,拓展生活视野,使学生能够真正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