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初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部分内容。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代,南北朝时期出现局部统一,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北方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统一奠定基础。这一历史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具体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改革的具体措施及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系统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二)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晓强 《贵州教育》2009,(10):34-35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是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和同为一家》一课子题目,它是该课的“重头戏”,其与“天可汗”、“点苍山会盟”一道,记录了大唐和周边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的这段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4.
南岭走廊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走廊”之一,有着2100多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南岭走廊各民族之间的民族互往、经济互通、文化互融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全面总结、整理、研究南岭走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经验,对广西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首次提出以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我国开展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也用“交融”这一概念替代了以前通用的“融合”概念。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对民族交融问题的教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图片资料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培养学生历史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资源,它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命制原创题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岳麓版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与挖掘教材图片资源。一、利用历史地图抓住鲜卑族历史的变化过程本课可以通过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历史事件,介绍了鲜卑族的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在秦汉和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跨度近四百年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同时它也是继炎黄时代(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春秋战国(中原的华夏族与周边的蛮夷戎狄)之后又一次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时期。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标题就点明了这一时期的两大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是这一单元的第四课,这一时期的两大特征在本课都有体现,其中民族交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相似文献   

9.
方毅宁 《历史教学问题》2006,(5):104-107,51
课堂应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课堂。历史教育应是一种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教师所要做的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充分成长的情境,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发学生的生命力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本文以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朝的中外交流》(华东版)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六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生命课堂,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一、《汉朝的中外交流》一课的教与学实践中外交流史、民族交往史一直都是历史课堂教…  相似文献   

10.
尤李彩 《考试周刊》2024,(6):158-161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而在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中,有效使用地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历史地图”的视角来探索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做到“左图右史”,图文互补,图文互证,促进学生析图说史的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11.
作为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我校大力推进“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校领导和各学科带头人率先垂范,进行公开教学。笔者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为教学内容.开了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后交流时,听课老师这样评价:“这是一节真正以学定教的小班化教学常态课,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常态课。”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有独有的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归根结底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文以呼伦贝尔俄罗斯族为例,阐述了笔者对文化变迁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非常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当今我国56个民族中,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较多,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综合发展的重点。文章拟就民族走廊的概念及西南民族走廊空间结构和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性的分析,并西南民族走廊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启示作简要阐述,意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纽带的西南民族走廊,在西南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共同发展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节教案设计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为教学重点,以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为贯穿教材的主线,这样理解与处理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及重要时代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状态,有着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其目标指向方面,呈现出从共筑中华民族有机实体、凝聚统一社会共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价值生成。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好民族工作,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继续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各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厘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对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新时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学历史说课的几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历史“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历史老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历史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课教学的总体构想: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历史“说课”的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17.
从课前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前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方式、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件,以及对鲜卑族、北魏孝文帝等问题,能做出正确回答的包括有所了解的有12~1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0%~70%,还有30%~40%的学生,对这些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或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错位     
章礼华 《学语文》2008,(1):52-5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长征之歌”,第一课就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对学生进行革命历史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安排本身无可厚非。但要把放在更大的背景下,从课程角度来看,就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史的教学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为广大教师所忽视的部分,由于中考的现实性,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使之丢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本文即以人教版七年级最后一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为例,通过对本课的一节公开课,一方面探究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呼唤历史教师们要加强对中学历史文化史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小学常识课是一门融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对历史常识性课文,由于学生年龄和时空的限制,学生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缺乏感性知识,难以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如何改变这个状况,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现以《北魏孝文帝改革》(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策略,并在体验中感知改革的伟大;初步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以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和迁都作为教学重点,将课文倒过来教,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历代尺来帮助学生理解时空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