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疑惑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迷茫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面前拥有一切,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将由此升入天堂,我们将由此坠入地狱。  相似文献   

2.
老子在《道德经·十六章》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充分反映了老子在国家管理方面的哲学理念。老子的这四种管理思想可以诠释为对应的四种教学管理境界,按照境界的高低依次为:“春风化雨”的境界,“两情相悦”的境界,“敬而远之”的境界,“以牙还牙”的境界。在这四种教学管理境界中,要根据师生双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管理境界,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引瞬间,往往是美的。夏夜,绿藤之下,一丝莹光匆匆闪过,这是美的梦幻之光; 傍晚,日落西山,一抹夕照在你转目之时隐隐消逝,这是美的遐想之翅;  相似文献   

4.
这本书是一个中篇系列,写的是上古神话故事里的龙生九子。传说中龙九子有:九子之一,囚牛;之二,睚眦;之三,嘲凤;之四,蒲牢;之五,狻猊;之六,霸下;之七,狴犴;之八,负质;之九,螭吻。但是龙生九子在传说中又是约数,九,形容其大,其多,传说饕餮、貔貅、椒图也是龙九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卢亚明 《保定师专学报》2009,(6):107-109,119
海德格尔从“存在”思入“诗”并不是偶然突兀的,而是经历了一番沉思之漫游的结果。海氏对诗歌的思考也留下了这条漫游的痕迹,这使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作出了不同的界说:诗是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诗是真理之创建;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诗是道说神圣的歌唱;诗是对诸神的命名;诗是持存之创建。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做到这一点,乃教学之成功。这就是  相似文献   

7.
宋珂 《考试周刊》2010,(25):233-233
体态语是人类古老的交际形式。人类早就学会了手势、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这一丰富多彩的“语言”。正如《礼记·乐记》所云:“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文,足之蹈之也。”可见,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体态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余启明 《现代语文》2005,(10):45-46
一、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可能性 古人在<乐记>中曾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充分说明,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语言就是和音乐同出一源的产物,区别的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9.
维也纳之梦欧陆雨,欧陆风,这里的一切都伴随音乐进入梦魂中。欧洲,是美的;这是壮阔之美,是哲学之美。奥地利,是美的;这是深邃之美,是艺术之美。维也纳,更是美的;这是隽逸之美,是音乐之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是指青山绿水、花草树木,还包括那欧洲特有的建筑:气势恢弘的大教堂、古朴庄重的桥梁、富丽堂皇的歌舞剧院,还有那哥特式、巴洛克式的楼宇……那独特的气息和文化氛围,引人入胜,令人陶醉。我来到维也纳,一直住在大使馆里。除了演讲外,我在傍晚总想到街上走一走。我常常会来到街心广场,坐在路边的椅子上,静静地欣赏这里的一切:树的绿,花的…  相似文献   

10.
简单     
一 行云流水的艺术,从古到今,恋之者万千。 这爱恋源于它寥寥数笔亦自然而然,创造出象形之物并使之生发美感。这美,使世间万物为之心旌摇荡;这美,使五尺男儿撇下伦理纲常,为之奋斗终生。 安藤忠雄就是这样的奋斗者。  相似文献   

1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这两句话,历来有人认为是“愚民政策”。因为可以解释为“只叫人民去做什么,不必叫他们懂得其中的道理”。康有为在主张“维新”时,却在这两句老话中各加一个逗号,变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说:“人民的认识或程度可以了,就让他们去做;如认识程度还不够,就教育他们,使他们懂得。”康有为这种高明之处,一时为人们所赞赏。康有为用两个逗号@张广林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美丽中国”? 在中国这个“诗人之国”里,对祖国、家园的赞美,自古以来就是以诗句来描绘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田园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边塞之美;“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城镇之美……  相似文献   

13.
爱必用心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用心,多么感人的词汇。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多种的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儿女之爱、朋友之爱,等等,而这诸种之爱其中心莫过于用心。繁  相似文献   

14.
健康箴言     
——《论语》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毛泽东:“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周恩来:“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规律的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巧 《考试周刊》2015,(20):92-93
<正>《荀子·儒效篇》中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换为英文,即为:"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在十几年的英语教育中,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我践行着这一理念,自认为此即为我在教育中要追寻的佳境,让学生都参与课堂,即为高效课堂之关键,也是教育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许鼎 《安徽教育》2009,(1):35-36
<正>中考,利及莘莘学子;关乎千家万户。如何在考前,科学、高效、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好中考作文,这是众人心之所系,思之所虑的迫切问题。众所周知,作文之份量,几乎占据中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其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说不出缘由,我从小就敬畏树。某天偶尔读到明代松江派画家宋懋晋“树为山之侣、水之伴,道路之朋友。屋宇之衣裳。故从古至今无无树之画”。顿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清朗。原来,在我们的生命里,树,无处不在。父亲是一棵树,根深叶茂;母亲是一棵树,绿叶婆娑;爱人是一棵树,英姿飒爽;孩子也是一棵树,青翠欲滴……凡在这世界里活过的人都是树,  相似文献   

18.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人类所有的行为,那就是"力"。"力"无处不在:衣食住行涵养生息之力;琴棋书画陶冶性情之力;革故鼎新获取发展之力;追求信仰成就精神之力……这其中颇具魅力的是人类的科学之力,从古至今,任何的科学发明和发现,无一不是对"力"的揭示和汲取。事实上,人类的智慧就在于从自  相似文献   

19.
师颂     
您,用心血播种,用汗水浇灌。不是这心血,何来的程门立雪之典故;不是这汗水,何来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之千古佳话?正是这千万支粉笔,架起了现实与理想的桥梁;正是这二尺教鞭,指引了迷失自我与方向的羔羊。老师,在这里,我不愿意用红烛春蚕来形容您,只怕幼稚的我,将师恩描绘得太淡太淡  相似文献   

20.
<正>东坡歌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自然之恩赐,何其慷慨,何其大度!有清风明月,有美酒佳肴,更有洞箫嘉朋,难怪东坡即便在这穷乡僻壤的黄州,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