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生浅水中,夏季开花,名曰荷花,有红白粉诸色。又别称为“菡萏”、“芙蓉”。《尔雅·释草》:“菡萏,莲花也。”《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明东清初李渔文《芙蕖》:“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菡萏即荷花。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自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系指荷花。“菡萏”为未开之花,既开之花为“芙蓉”。而荷的得名来自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尔雅·释草》:“江东呼荷”。  相似文献   

2.
荷花又名莲花、菡萏、芙蓉,她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推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下迄当今文坛新作,不管是民间文学还是文人文学,荷花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深深地积淀于民族艺术文化心理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随时都可能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人眼里,荷花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既是“物之美者”,又是典雅高贵的象征。屈原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作者内质高洁之美,并以此突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宋代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填…  相似文献   

3.
荷花,历来为中国的文人所偏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荷花,又名藕花、芙蕖、芙蓉、菡萏、净友、芰荷、水芸、泽芒,原产印度,为多年水生草木。夏季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单瓣或重瓣。民俗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历来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象征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高洁、坚贞、隐者的象征、祥瑞、爱情的象征、怀才不遇者的自况和美的象征等。荷花象征高洁,诗文中不胜枚举。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这首诗将…  相似文献   

4.
荷花诗话     
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喜爱荷花。他们对荷花有许多爱称,比如荷花的叶叫“荷”,荷花的苞叫“菡萏(han dan)”,荷花的柄叫“茄”,荷花的果叫“莲”,荷花的茎叫“藕”,荷花的花叫“芙蓉”……。  相似文献   

5.
陈满丽 《大学生》2020,(1):68-69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芙蓉"一词代指荷花最初源于屈原的这篇《离骚》。自古以来歌颂荷花的文学作品甚多,无数诗词里用"芙蓉"一词指代荷花,如南北朝薛道衡的"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唐代李商隐的"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宋代欧阳修的"七月芙蓉生翠水。明霞拂脸新妆媚"。人们喜爱荷花,也赋予其精神。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5,(26):52-56
[作品展示] 清华的荷塘 《楚辞》里写荷花,写得清纯高洁,写得超然出尘.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直向往着那样的生活: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一阵幽香将我唤醒;梳洗罢,乘一叶扁舟,携一丝柔风,穿梭在荷塘之中;待到万籁俱寂之时,载着一船的清香,踏月而去.  相似文献   

7.
荷花是中国名花,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目。荷花名称很多,如莲花、芙蕖、芙蓉、水芝、藕花、水芸、水旦、水华、泽芝、玉环等。在中国古典美学里,“莲”的意象是朦胧多义的。“莲”既可是爱情的象征,也能指人格高洁清爽。  相似文献   

8.
荷花又称莲花、藕花、芙蓉、芙蕖、红蕖等,还有碧波仙子、风露佳人的雅号。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有关荷花的句子,可见它在中国栽培历史之久,可谓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国花”。荷花花朵硕大而雅丽,  相似文献   

9.
每当盛夏来临,漫步于荷花池边,看那枝枝清荷亭亭玉立在青萍碧叶之上,随风摇曳于波光水色之中,一如风神绰约妩媚的少女,娴静多姿,冰清玉洁;又如志趣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意在幽远;更如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不苟世俗。微风起处,阵阵清香随之飘散开来,沁人心脾。在悠悠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无论是诗歌辞赋还是散文小说,都飘逸着缕缕的荷莲清香。汉代闵鸿的《芙蓉赋》因文采华丽,群起而效之,后有潘岳的《莲花赋》、孙楚的《莲花赋》、初唐王勃的《采莲曲》等。观荷、赏荷、咏荷、赞荷、采荷的诗篇,尤以唐宋为盛。如王昌龄的《采莲曲》:“…  相似文献   

10.
荷花又称莲花、藕花、芙蓉、芙蕖、红蕖等,还有碧波仙子、风露佳人的雅号。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有关荷花的句子,可见它在中  相似文献   

11.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象征义:一是取荷的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的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  相似文献   

12.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七绝圣手”王昌龄所写的这首《采莲曲》,文笔精巧,脍炙人口,构思独特,耐人寻味。全诗将采莲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其花人合一,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读后细品,令人叫绝。“荷叶罗裙一色裁”,是说罗裙与荷叶一色;“芙蓉向脸两边开”,是说荷花与笑脸颜色俱红,脸庞与荷花共美。这两句把颜色相同的事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采莲女的笑脸掩映于红荷之中,艳丽的荷花又向着少女的红颜开放;采莲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人可与花媲美,花亦对人有情,相互映衬,花人合一,浑然难…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君子之花的荷花,以她亭亭玉立的风姿和高洁傲岸的品格,自古以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是各类文学作品的永恒题材。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光彩夺目的并蒂奇葩,关于荷花的诗词同其他题材的诗词一样繁荣,并且受到诗人们更多的厚爱。透过荷花诗词,可以窥探到唐宋文人对于花的喜爱,主要源于对自然、人生的热爱,淡朴的审美意趣,由花及人的生命共感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一、解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清塘荷韵》. (师板书“荷”.) 师:荷花大家太熟悉了吧? (生点头,微笑.) 师:美丽的夏日之花,一到夏天,我们学校就被荷花所围绕,荷花朵朵,荷香脉脉.荷还有另外的名字,大家知道吗? 生:莲. 师:对,莲,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15.
荷花亦称莲花,又叫芙蓉、芙蕖、菡萏,早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诗句。荷花除了可供观赏外。它的种子可以食用。夏秋之际.江南妇女驾小舟出没于莲塘.采摘莲子.汉时文人往往将此情此景摄入诗赋,唐代也有不少诗歌吟咏这一古老而又情趣别具的劳动形式与劳动场面。  相似文献   

16.
赏荷品佳联     
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它的高洁、无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扩散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沉淀而成丰富的荷文化.……  相似文献   

17.
咏荷诗拾趣     
荷者,植物也。有根,有茎,有叶,有花。其别称为莲花、水芙蓉、水芝、芙蕖、君子花、玉环、菡萏、水华等。多少文人墨客往往从荷叶、荷花、莲蓬、莲藕中选取一二作为写作对象,或为文,或为诗。文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为例,诗句则不可胜数。兹择要述之: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南朝沈约《咏芙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唐王昌龄《采莲曲》)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唐李白《拟古》)素菂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唐陆龟蒙《白…  相似文献   

18.
《芙蕖》中“迨至菡萏成花”句,课本注为“菡萏,荷花的别称。”我们认为此注欠妥。 首先,《说文解字》云:“菡萏,芙蓉。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段注引高诱曰:“其华曰芙蓉,其秀曰菡萏;华与秀散文则同,对文则别。”徐锴《说文系传》也说:“菡,犹含也,未吐之意。”可见,  相似文献   

19.
荷花,又名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等,此外还有碧波仙子、风露佳人等雅号。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咏荷的诗文多如牛毛。同样,中学语文教材中以荷花为题材的课文也不少。据统计,通篇咏荷的诗文有6篇,文中借用咏荷名句的则更多了,这些写荷课文(片段)风格迥异,写法精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直写形态,赞荷花之美。 课本中的咏荷诗,一般都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直接赞美荷花的形态。古代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首,可说是历代采莲歌之祖,诗人赞美饱满劲秀的荷叶。北宋诗人黄庭坚用“凭栏十里芰荷香”着意创造出一个清静、优美的环境气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用一望无际的荷花来描写六月西湖的美好风光。  相似文献   

20.
王实甫的语言艺术,一直为人称赞,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其实,这“花间美人”既有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华丽之美,又不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笔,其语言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鲜活的口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元曲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