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语言变化是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不同的方言却有其各自不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探讨赣榆县城所在地青口镇的四种音变现象。以国际音标记音,用小字数码“1、2、3、4”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类,记音时放在音标的右上角,轻声则在音标前加圆点儿表示,某些需要解释的方言例词用小字在词下加注。赣榆方言声、韵、调的描写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赣榆方官内容的主要差异以及赣榆方言儿化音变的类型与规律等,已在拙作《赣榆(青口)方言的语音系统》(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1989年总第37期)中论及,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一)同化造成的音变 赣榆(青口)话中前鼻音韵母—n与以舌根音声母—习为声母的音节连读时,“n”往往是同化为“叮”,从而造成韵母的变化。例如: 例词 单字音 后字声母 音变后的读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赣榆(青口)方言不含轻声音节的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青口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有三种类型:A式是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B式是前字、后字都变调,C式是前字、后字都不变调。两字组变调形式主要取决于今音环境,变调后产生三个新的调值,而原有的上声调调值在连调后则不复存在。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可分为延长型和连锁型。延长型分别是A式和B式的延长;连锁型是指三字组的第一字不是按第二字原来的调类变调,而是按第二字变调后的调值所属的调类变调,本文称为E式变调。本文还谈到了新老派语音在两字组连读变调方面的差异,指出新派连调呈现出向原有词型靠拢的趋势。全文分四节:(壹)声韵调,(贰)两字组连读变调,(叁)三字组连读变调,(肆)余论。  相似文献   

4.
壹引言 1.1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现隶属于连云港市。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青口地处赣榆县的中部偏东,东与城东乡接壤,南、西分别与宋庄乡、城南乡相连,北邻赣马乡,下辖八个街道(镇内),九个行政村,人口三万三千余人,总面积十一平方公里,自1945年起,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2 1961年,蒋希文先生发表了《赣榆方言的声母》(《中国语文》1961年9月号,第25-29页),对赣榆(青口)方言的声母及语音系统作了较详细的描写。1983年,岩田礼先生发表了《赣榆·青口方言声母近几十年的语音变化》(《中国语学》第230期,  相似文献   

5.
赣榆方言在官话方言中非常有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本文总结了赣榆方言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赣榆方言归属矛盾的本质,明确了赣榆方言应划归中原官话,同时提出了对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对深入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这种差异也普遍存在于各种方言体系中,是语言社会变体的常见形式。方言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本文着重对赣榆方言中的词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分析赣榆方言在不同性别中的使用情况,以掌握赣榆方言词汇在普通话以及社会因素影响下演变的过程,并试图从心理、职业和传统文化层面分析赣榆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一民族与他民族的相互交往中,词语的相互吸收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地从其他语言里吸收了汉民族原来没有的词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这种源于其他民族的外来词,从现在的使用范围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已经进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为全民族所共同使用;一种却始终未能向全民族推开,只使用于某些汉语方言中。这后一种,我们称之为方言外来词。方言外来词并非每一种汉语方言中都存在,一般说来,它只出现于汉语方言区中那些与操非汉语的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或者与国外有较多交往的周边、沿…  相似文献   

8.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苏鲁交界处。赣榆方言属江苏四大方言区(江淮西北方言区、吴方言区。江淮东南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中的北方方言。赣榆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比较接近,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给土生土长的赣榆人学习普通话带来一定困难。赣榆方言语音大体分为五个语区:(一)青口语区以青口镇为中心、沿青口河两岸的乡镇,包括城东、城南、赣马、官河、门河、朱培、胜任(范河以北)土城(东部)、徐山、塔山、宋庄(部分村庄〕等。(二)海头语区以龙河乡为中心、沿龙河两岸的乡镇,包括海头、厉庄、徐福、九里(大部分村庄)、石桥…  相似文献   

9.
赣榆方言在官话方言中极具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赣榆方言归属矛盾的本质,明确了赣榆方言应划归中原官话,同时提出了对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并建议了深入研究的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使感结构是指外界环境刺激使人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主观感觉的一类句法结构,这种感觉大多数是不舒服的。其基本格式是:"V/A+人"(V指动词或动词性语素,A指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其述语位置是谓词或谓词性语素,宾语位置必须是"人"。文章首先划分颍上方言使感结构的类型,其次描写使感结构的句法功能,最后阐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tti*tti*tti*tti*tti*tti*tti*tti*tti*tti*_。、主生i闻英语同Z一\学筷环寻在穴论_。,丁,焉>-寸。:祟二”广-卢呷圈缀憾缀口口_.口穗7缀键瞩圈圈瞩回憾③蚤纂圈圈M缀H壑$…MeSk._gK&i一鹰一一发展进步中的赣榆县青口一中  相似文献   

12.
赣榆县青口一中建于1975年9月,校名为“河南初级中学”。1978年,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扩招两个高中班。1980午2月,经县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赣榆县青口一中”,成为当时县十所完中之一。现在,学校共有初中班16个,高中班10个,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讨论的是武汉方言中的"洋"词。本笔者考察了武汉方言中"洋"词的类型,使用状况。同时,探讨了"洋"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得出"洋"可以作为武汉方言的方言特征词这一结论。最后,探讨了武汉方言"洋"词反映的武汉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林甸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区黑松片的站话小片,迄今为止,没有专门研究林甸方言后缀的论文。林甸方言后缀的数量和用法都十分丰富,运用描写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林甸方言后缀与辽宁方言后缀进行比较,分析林甸方言词缀与辽宁方言后缀的异同,力求全面地描写林甸方言后缀,从单功能后缀、多功能后缀与辽宁方言后缀对比的异同三方面进行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歙县北乡话,使用人口大约2万人.其代词系统可分为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一般二分,用词比较复杂.在具体的形式以及在语言运用上显示出很强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7.
<正>乜 mei~(55)〔mei~(55)〕怀化话远指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那”,“~儿”即“那里”。字书无此音义,但山东话此字正作指示代词,鲁东鲁西为远指代词,鲁北则作中指代词,读音略别。  相似文献   

18.
<正>訾[ts(?)~(55)]本义“何”。《集韵》:“~,将支切音紫平声支韵。”《方言》:“~,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怀化话“~”相当于普通话的“么”,“要~”即“怎么”,“兀~”即“这么”,“乜~”即“那么”。 (火巴) [pa~(55)]怀化话俗字,意指“热”或“烫”。“水~了”指水热了,“水太~了”指水太烫。非蜀语的(火巴)字,蜀语(火巴)字怀化话作“(氵巴)”或“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岷江小片"代表的乐山话与四川话主流语音系统,即成渝语音系统相比,在声、韵、调方向体现出独特的特色,尤表现为在入声上。  相似文献   

20.
都昌方言属北片赣语,它的语法有其特殊现象,词类、附加、重叠形式和句法跟普通话都有不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