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语言,吸收写法,关键在一个“感”字,一个“悟”字。冰心曾说:“我深切地相信,不论是人情,是物景,到尽头处是万万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的。”的确,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要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光靠教师喋喋不休地分析是毫无创意的,学生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悟性相当重要。这里介绍几种阅读教学中悟性培养的方法。一、语感感悟法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语感好的人,悟性一定较高。语感感悟法就是通过培养语感,建立正确的语言直觉,从而达到培养悟性的目的。把悟性的培养蕴于语感…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一体验理解一领悟表达”的过程。“读中悟”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达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读中悟”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何做到“读中悟”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体验理解——领悟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悟性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体验理解——领悟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悟性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的“咬文嚼字”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徐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词,通过“嚼字”来“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到怎样遣词造句,从而学会准确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在理解文章内容时,通过“嚼字”来“咬文”,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悟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隐”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写”能力,要强化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悟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隐”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写”能力,要强化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受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分注重教师的“传”、“授”、“解”,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悟性”。学习强调“悟性”,古来有之,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思”就是“悟”,清代著名教育家陆世仪在《思辨录》中十分强调“学必求悟”。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悟性”已经超越了古人的认识,它是阅读主体直觉力、理解力、想像力完美的结合,是阅读主体感性经验的升华与飞跃。培养学生的“悟性”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下面就介绍几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李建生 《云南教育》2005,(28):15-16
“我们做教员的,便不能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段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蔡元培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欧芳 《青海教育》2009,(7):45-45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感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悟”带来的喜悦。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阅读教学与“禅道”“诗道”也有相近之处,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感受形象,品味词句,从而创造出“妙悟”之境。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悟性”至关重要。语文课的阅读教学采取“入境”、“察情”、“悟理”、“抉微”、“发隐”的具体措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强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谈淡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一、抓住一个“趣”字抓“趣”字,就是说新课导入设计要注重从形式到内容的新鲜有趣。因为新课的导入,是教师走进课堂后的一段开场白,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首曲子,那么导入新课就好比这首曲子的前奏。导入新课如…  相似文献   

14.
黄艳丽 《师道》2007,(1):50-51
“感悟”二字经常运用到小学语文阅凑教学中。但究竟怎样引导小学生去感悟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悟”呢?笔者想借用五祖的两个弟子神秀和惠能的话来说明。神秀认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强调的是“渐修”。小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悟性,同样要“渐修”。修什么呢?积累课内外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而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怀疑、去发现、去创造。为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紧扣“疑”字,在“导”字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看来,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把握全局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时,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效果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局部,似乎更为重要。比如,《赤壁之战》中“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一句中的“禽”字,孤立地讲,只能让学生知道“‘禽’通‘擒’,捉拿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一、抓关键词语启迪悟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细心品一品,用心比一比,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能较好地启迪学生的悟性。如国标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咐,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我在教学时扣住“研读”一词让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8.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与独创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一、抓关键词语启迪悟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细心品一品,用心比一比,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能较好地启迪学生的悟性。如国标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咐,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我在教学时扣住“研读”一词让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新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许多教师知道了阅读教学应走读书训练之路,并且在课堂上也这样做了。但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读读,没有正确的牵引与指导,让人觉得还是老一套,甚至对以“读书内化”为手段的阅读教学产生了动摇。“读中求悟”听之简单,操之则难。如何在实际的课堂中操作呢?一、我们需要解决一个“读”字1.读书,要会读宋人郑侠有《教子孙读书》:“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