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以及时代基础。在理论之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均为该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借鉴。在实践之维,习近平在其知青岁月及从政期间的民生实践为该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在时代之维,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思考、后疫情时代保基本民生的必然要求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时代选择为该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对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落实.在当前它又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协调社会利益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之高远、创新思维之开放、辩证思维之灵活、法治思维之规范、底线思维之清醒。学习好运用好这些哲学思维方法,是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新理念、新目标、新原则、新思路,指导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深入探究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蕴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成为党的十七大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法律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增强国民的维权意识,是保障和改善我国民生问题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生成为党的十七大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法律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增强国民的维权意识,是保障和改善我国民生问题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优良传统,是新形势下党执政理念的具体化和深化。研究和求解包括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行政效率、教育及就业问题等网络参数,建立一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的政府绩效评价网络模型。对该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给出各个子节点的定量评定,建立一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绩效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评价体系在浙江某地区的实际应用,得到该地区的群众满意度评价,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数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因此选择了继续读书或出国的方法为自己"减压".但在同时,这些"高学历"派与"海归派"也同时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力,其他的本科生就业压力也就相应增大了.这种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社会造成人才浪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了有关议题,充分证明了政府积极解决民生问题,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9.
7月17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对238个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239名全国就业先进工作者、240家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和240名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执政理念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上把发展民主、保障民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协调民利、实现和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把紧抓科学发展、增强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并作为当下的现实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推进民生的改善,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是民生建设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非政府组织服务民生建设的作用主要包括:充当沟通桥梁,促进干群和谐;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矛盾;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和谐。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性;强化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服务民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探析民生概念入手,阐释了检察机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现实意义,明确提出了检察机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制度的合理构建,只有借助合理的制度调整,才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本文在充分认识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源的同时,提出了民生问题解决的制度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与政府职能关系密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政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政府的职能规定着其必须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的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直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从未放弃对现实的人的研究。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问题,是关于人的生活、生计问题。从马克思人学的角度分析民生问题,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开办新闻节目的后起之秀,也是最受市民关注的新闻节目;本土化、百姓化、参与化、特色化是民生新闻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民生建设的过程就是反贫困斗争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构建和谐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加快民生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创新和发展的90年。贯穿这90年一个始终不变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厘清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道路,对当前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新目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