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康拉德的生平记载,以《诺斯托罗莫》中女性人物为例,解读了康拉德的女性观,认为康拉德并非一位男性霸权主义者。作为一位关注伦理道德的小说家,康拉德通过塑造拥有纯洁灵魂的女性来凸显男性如何在物质和名誉的诱惑下逐步陷入道德堕落的泥沼。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彰显出强大的道德力量。以艾米莉娅为典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康拉德主张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解读康拉德中篇小说《黑暗的心》。通过分析马洛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在父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或者被边缘化。作品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折射出作者康拉德受父权思想的影响,在性别的建构和人物的塑造问题上,塑造了二元对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是一部引起很大争论的小说,本文论述了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中心》中的非洲和非洲人形象以及欧洲殖民者形象,认为康拉德虽然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对非洲的苦难表示了同情,但由于受欧洲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康拉德在小说中又一次复制了非洲神话,并且相信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它会给殖民地带来光明。因而,康拉德仍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术界普遍认为《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女性视角重新解读该作品,不仅会发现其中的大量女性"在场",而且还可以解释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兼胜者"无所获的真正缘由。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以他笔下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和独特的文体风格而为人称道,他对现当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近年来,许多学者重新审视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本文试分析《雨中的猫》(1920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1936年)与《老人与海》(1952年)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来透视海明威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探究海明威从同情女性—支持女性—尊重女性的转变,从而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与两性观。  相似文献   

6.
付高  邹菊云 《教师》2013,(9):122-124
《纹身》是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处女作,1910年11月发表于第二次《新思潮》。迄今无论日本还是我国,对《纹身》的研究多集中于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一般认为其女主人公是"妖妇""恶妇"的化身,而且先行研究多侧重对作品的解读。本文通过重新解读《纹身》,联系谷崎的个人经历,并结合当时日本社会的传统女性观,揭示了作品体现的"反俗"女性观:女美则强;女强男弱,并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期待:女性应克服一切(包括人类的本能),勇于追求美,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引入,国内学者对康拉德与殖民主义的批评呈现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有的批评家认为康拉德是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有的则坚持康拉德是对帝国主义持反对态度的人道主义者。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对非洲形象的建构为例,通过分析和论述康拉德小说他者形象建构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这些争议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康拉德小说的他者形象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被公认为承上启下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小说家。本文用后现代阐释学理论对他的《进步前哨》作个案分析 ,探讨其中的颠覆性、卑琐性、反讽和象征的多义性等后现代属性 ,以挖掘康拉德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达·芬奇密码》颠覆了父权制社会以男性中心价值为主导的基督教历史,追溯了被尘封的"神圣女性"的历史。在小说中"神圣女性"代表着两性之间的平等以及权力的平衡。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达·芬奇密码》是"神圣女性"回归的一种信号,在此笔者将从分析《达·芬奇密码》中索菲·奈芙这一角色出发,探寻"神圣女性"是否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王华勇 《文教资料》2006,(26):65-66
诸多理论家对约瑟夫·康拉德及其名作《黑暗的心脏》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进行了批判,认为康拉德是种族主义者,也是殖民主义者。笔者解读了小说文本和康拉德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批判之批判,并得出结论:康拉德不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御用文人,而是真正的反殖民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1.
"框架叙事"是著名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探讨了其短篇《礁湖》《卡伦》《青春》、中篇《黑暗之心》、长篇《吉姆爷》等小说中"框架叙事"模式的特点和作品主题,对康拉德"框架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看似作者(叙述主体)不介入的叙事实质上是作者为了让其小说显得真实和可靠而有意为之。这实际上却恰恰表现出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对《骆驼祥子》的创作有直接影响的是康拉德的创作态度和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康拉德和老舍的创作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大海和城市入手,阐述"一个近代伟大人格的创造者"对老舍创作车夫——祥子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萧红在《生死场》中从女性意识视阈出发揭示了现代中国女性的三种生存方式:一是女性承继并践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分工的设定,依附于男性,在男权的夹缝中求生;二是女性试图通过"出走"以摆脱男性控制,重获自由;三是女性凭借某些强于男性的能力赢得尊严争得与男性相对平等的地位。萧红通过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第一、第二种生存方式的否定,认为只有自强才是现代中国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铁凝一直以"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为底色,用敏锐、细腻的女性之笔探询着人性的幽微。作为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铁凝注重女性经验的表达和女性意识的彰显。同时,她也一直试图摆脱单一的女性叙事,努力以客观的立场和"第三性"的视角"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建构女性健康人格,健全宽容、理性、和谐的人类精神世界。《玫瑰门》(1988)写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鲜血淋漓的"玫瑰战争"。铁凝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书写女性意识的觉醒,直面女性自我的解构,既不回避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又勇敢探询女性成长与解放的方式和出路。因此,丁帆认为,直到铁凝的《玫瑰门》等作品的出现,才宣告一个新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英国小说界发展迅猛,女性文学创作也成绩斐然,女性作家群的崛起和独特的文学现象成为世界文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简·奥斯丁、夏洛特·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乔治·艾略特……这些驰骋女性思想、敢为女性代言的优秀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让大众了解到女性群体在文学范畴的价值,其文学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在历史长河中流芳百世、熠熠生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玛丽·巴顿》《米德尔马契》《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她们笔下极具世界影响力的传世佳作,也对后来参与到女性文学创作、积极从事女权运动的个体,和开展女性文学艺术活动的群体,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谨以部分女性小说家为例,尝试通过具备实践意义的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发展的相关内容获取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托经典文学形象解读女性创作特点和女性意识,探究19世纪英国文学前所未有的"女性小说家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思考女性文学创作对推动两性平等和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以期为当今蒸蒸日上的女性书写和女权运动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小调《第一叙事曲》诞生的背景,音乐史上一直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它是以波兰浪漫派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为文学脚本创作而成的。其中,美国音乐评论家詹姆士·纪本兹·休涅克的观点可说很有代表性。他在1900年写成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瓦伦洛德》而写的。”《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密茨凯维支在目睹了波兰革命的失败,并经历痛苦心路历程后所撰写的一部渗透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叙事诗。那么,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否就…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因其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的特征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文章试图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人物塑造和创作理念四个方面分析康拉德小说《诺斯托罗莫》所体现出的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9.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真正的女性文学作品乏善可陈,但"十七年"的女性文学创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宗璞的《红豆》等。"文革"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关于性别的体验与表述在整体疏离中仍然有着潜在的表现和认同,一些女作家在万马齐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潜在写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女诗人张烨、灰娃、周陲、赵哲、柳溪等。应尽可能勾勒出这两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全貌,在有限的女性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辑佚"工作,"这才是一种既不失思想文化的超前性又比较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学术选择。"  相似文献   

20.
英国20世纪初期著名的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其小说《黑暗的心》有人认为是对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掠夺的抨击;有人认为宣扬了白人至上论。以后殖民理论为依据,对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东方主义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康拉德具有潜在的东方主义意识,即康拉德不是反殖民主义者,也不是白人种族主义者,他是一位普通的西方人,具有西方历史与文化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