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状况,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内江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状况普遍较好,但在社团宣传、社团活动、社团组织管理、学校指导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一例因国外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引发严重抑郁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的过程,强调高校进一步完善在外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在对来访者进行紧急的心理危机干预后,采用叙事等疗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结果:来访者抑郁及各项症状消除,自信心增强,留学生活适应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师范类院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大学生是减肥的主力军。通过开设健康与减肥课,减轻盲目减肥对大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550名进行调查。结果:75.4%的学生有减肥需求,身高是影响女大学生减肥的主要因素。认为体重超标使自尊心明显受到伤害的占减肥动机的26.2%,认为减肥可以找到好工作占减肥动机的21.4%。调查中发现56.2%的大学生单纯通过饮食减肥,占据减肥人数比例最高;18.1%的大学生靠药物和辅助的减肥茶,15.9%的大学生靠运动减肥,运动减肥的同学也存在误区。结论:师范学院很多女大学生都存在盲目减肥或者减肥误区,建议开设大学生减肥与健康教育课,实现对在校大学生减肥的正确指导,掌握安全、健康的减肥方法,有效控制肥胖率,并使得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内江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礼仪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出现了严重的缺失现象,存在很多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抑郁症情况普遍存在甚至导致自杀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对西南科技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现状,并分析产生抑郁症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和干预的对策。方法:对我校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分别选择160名被试对象共640名采用SDS自评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结论:我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偏低,总体抑郁率为25.67%,其中轻度抑郁者占有抑郁状况被试者的80.52%;中度抑郁者占有抑郁状况被试者的16.88%,重度及以上抑郁者占有抑郁状况被试者的2.6%;女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男生;大四年级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高校突发事件严重危及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本文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意义,总结了商丘师范学院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经验与对策,指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对高校教工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工尤其是辅导员应该挺身而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7.
成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广泛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做好危机干预的初步筛查工作.方法:整群抽取2006级大学新生,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辅之以深度访谈进行深入了解.结果:新生中等程度心理困扰的筛查率为9.57%,有自杀意向的比例是2.29%.对比研究发现,我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略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男生.对新生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强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判与干预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研判是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本前提,将大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信号、征兆和严重程度进行梳理归纳,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模型,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操作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及内部差异,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随机抽取东北地区三所高校700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44.71%,其中35.43%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28%的大学生困扰较为严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量表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并在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通过对湖南省内10所大学共200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恋爱压力,且在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的结果对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和日常心理危机干预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态防疫背景下省属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方法: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443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抑郁、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自尊作为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测量指标,分析了常态防疫背景下,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情绪情感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结果:有60%以上的大学生经过疫情后自尊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心理问题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采用心海大学生危机干预系统大学生入学普查问卷,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新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提示:抑郁情绪明显的学生占4%,有潜在自杀风险的学生占5.7%,入学新生总体心理状况普遍较好,但仍需重点关注前两类学生.  相似文献   

13.
何文秋  邓琦 《文教资料》2009,(35):190-192
本文作者结合对南京某高校师范类贫困大学生焦虑的问卷及访谈研究,将其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以期对师范类贫困大学生心理研究和危机干预等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5):161-162
认知行为治疗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本文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韶关某医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医学院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好转,该疗法有一定的干预效果。本研究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医学院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了解其心理危机现状,是危机干预的第一步。通过对漳州地区高职院校1161名学生进行疫情一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为再次返校后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调查得出结论:PTSD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为2.41%,各年级大学生存在PTSD的比例介于2%-3%之间;PTSD在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差异,但是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生存在PTSD的比例高于女生;男生的症状普遍比女生的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对某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工作普遍存在着“过于依靠专业力量、对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关注不足”的状况.从大学生自杀因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如何增加对大学生心理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优化大学生心理环境,帮助大学生适应性发展问题,提出高校全民参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乃卓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86-89,136
高校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危机状况中的大学生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救助的心理操作技术.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源自成长性危机和情境性危机.针对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与危险性特征,应该采取关注高危对象、避免干预误区、明确干预模式与干预原则等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畅 《华章》2014,(28)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未来健康成长的可能性。根据在校大学生实际特点,通过实践,总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内在原因,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江师范学院十二个系143位在校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合作意识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大学生合作意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合作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成斌 《教育探索》2005,(2):102-103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屡见报端,严重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状况、高校要及时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基础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培养模式等五方面向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提出了挑战。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