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杨林》、《枕中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枕中一梦”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期的贾平凹,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突出表现在《高老庄》的小说创作中。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开始展露出文化建构的端倪,并以原生态展示生活的流程,从民间视角观察生活,语言上挖掘方言,力图宣泄语言的快感。因此《高老庄》在他的整个长篇小说链条中是很有意义的一部。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中"道"的解读是理解这部道家经典的核心,"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阐释和翻译."道"翻译的嬗变表明了不同的阐释域境和译者不同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梳理《白鹿原》的物质民俗文化词汇,结合作品中的语言实例,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予以解读,以发掘其所蕴藏的关中物质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上个世纪前五十年关中农村物质民俗生活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5.
《蒙古秘史》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部草原文学巨著,它采用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形式,成为记述蒙古族历史最早的典籍。而其中所涉及到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如表现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等等,都成为了至今还在北方草原传承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清修《明史》包含相当丰富的欧洲内容。这些内容虽取材于明代史料,但透过明史馆臣对明代欧洲素材的取舍、增补、修订与评赞,可以看出清人对欧洲势力东来亚洲之战略目的有了更为本质的认识,对欧洲文化的态度也更趋理性。但《明史》流露出的西学中源论以及有关欧洲内容的疏漏、错误,又说明清人欧洲观仍然存在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7.
民俗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存在,文学是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小鲍庄>中通过对社会组织民俗、物质生产民俗、婚丧习俗等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描写让人们对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人性产生更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范成大所著的《吴船录》历来都被看作是一部游记,具有很高文学价值,事实上,《吴船录》中还记载了很多民俗文化,特别是宋代巴蜀地区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我们研究宋代巴蜀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世说新语》的分析,从汉末魏晋时期士人言语、行为来探讨其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历程:在言语上,从清议到清谈;在行为上,由高雅脱俗、不滞于物向狂诞不羁,进而再转向平和;在人生价值观念上,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颓废出世。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开发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州浓厚的民俗风情和良好的自然生态,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但由于思想保守、决策欠佳等原因导致旅游开发相对滞后。以民俗文化及自然生态两大特色为龙头,科学规划、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加大宣传推介、开发与保护并重,定能带动黔东南整个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历代对<关雎>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诗经>的阐释和接受有着较明晰的发展过程.其阐释过程经历着由世俗化到经典化再到世俗化,这个过程不过是脱去儒教政治道德教化的重重外衣,重新找回自身本来面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张明华《集句诗嬗变研究》一书对历代集句诗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括,较系统、全面地勾画出集句诗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同时探讨了集句诗嬗变趋势与"创作诗"之关系、集句诗创作与理论发展间的互动关系等。全书既有对集句诗发展的宏观把握,又有详细的个案研究,点面结合,颇多胜义。此书与其另一著作《集句诗文献研究》一同形成对集句诗的系列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集句诗研究的薄弱局面。  相似文献   

13.
徐素伟 《现代语文》2007,(10):87-88
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老舍先生的自传性作品《正红旗下》,从女性一生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姑娘——媳妇——婆婆来阐述满族女性生活中的独特的民俗事象,透视出满族尊崇女性的独特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黄悠纯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3):33-35,40
白薇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创作跨越了两个时期--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其创作主题,也随其人生经历和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由抒写爱情转变为对革命对政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陆游47岁以前的北伐思想,是出师江淮一带攻击金兵,47岁进入川陕以后,尤其是南郑戎幕生活,形成了其新的北伐思想,陆游北伐思想嬗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南郑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方面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该书中反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间关于鬼的民俗以及民间道德。透过民俗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及其对社会现实、丑恶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陈凯歌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忧国忧民的电影人”,在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社会问题、人的生存境遇及命运的深切关怀,特别是通过电影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8.
《白兔记》作为四大南戏之一,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盛演不衰,在中国戏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从历史记载到文学作品,再到经过演绎的舞台作品,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根据各自的时代特色以及自己对于故事本身的不同理解创作了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反映出同一个故事在其发展流变过程中被更改被重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从湖南花鼓戏看湖湘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花鼓戏孕育于湖湘民俗文化的土壤。从其产生的渊源、戏文内容以及语言特点可以窥见湖湘民俗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地的民俗文化总要靠各地的方言词语去表现。本文就方音双关修辞格构成的民俗事象加以分析,论述河东方言对晋南民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