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清亮 《出版参考》2009,(16):32-32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所共同面临和关注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社会问题,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的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无不对地球环境生态的日益恶化作出了强烈反映,表现在政治层面,就是生态问题被纳入到政治的视野和范畴体系中,许多政治学者以强烈的热情和责任感开始了对生态政治问题的理论建构。然而正如同“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一样,当我们把环境生态问题纳入到政治学的视野、致力于生态政治学建构的时候,还需要用生态学的视角和智慧来考察一下政治学本身,  相似文献   

2.
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保持良好的文化生态。“生态”本来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生物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状态,文化生态当然只是一种比喻。“生态学”这个术语提出来已经有132年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才逐步形成了人类生态学或社会生态学,开始重视研究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环境保护的实践问题。今天我们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借题发挥,提出“文化生态”问题,也许不无意义。什么是文化生态,现在还找不到公认的、准确的定义,我们姑且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  相似文献   

3.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一词源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可以说,这个定义是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存困境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对工业革命以来粗放的甚至掠夺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不断反思、面对未来重新探索的产物。它紧紧围绕人类社会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问题,抓住了人类与自然这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人口众多,而整体素质低下,土地广阔,但资源相对…  相似文献   

4.
高琪 《新闻通讯》2013,(6):49-50
访谈作为一种文体出现,或许可以上溯到《柏拉图对话录》和《论语》。它们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高度,仰之弥高,也使我们确信这是一种可以引领人类精神的传播形式,更使我们在做访谈时心怀谨慎与谦卑。这谨慎与谦卑不是对采访对象而言(在采访技术上,对名人有时更需要平视),而是对我们所做的事、所面对的关于“人文”的命题而言。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心在于“构建”一词,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不断地付诸于具体的社会实践的理论命题。我们要从“实践”角度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通过全球传播向全球民众传递出融合共进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可以为全球传播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的土地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通过革命重建民族国家意义的人民主权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明富强是政治精英思想的核心命题。而正如“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动摇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所表明的,无论是革命时期战争力量的形成,还是建国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急速推进,农民和土地都成为‘‘政治”的核心对象。也就是说,中国革命和国家现代化过程存在着一种决定农民命运的土地政治学。探索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政治学,可以为我们理解历史的逻辑、讨论现实的中国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原点。  相似文献   

7.
蒋白俊 《电子出版》1999,(12):57-59
一、反客为主:外设在信息化时代的决定性意义今天,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当人类走向对世纪的时候,紧密伴随我们,跟我们一路同行的,是所谓信息化,是计算机应用普及跟人类生活、工作的共同成长!计算机应用为信息化提供了基础设备,真正的全面普及则需要许许多多应用的扩展,需要附着于计算机设备之上的外部设备、辅助设备、应用功能设备的深入普及。可以说,我们人类今天正是走到了从“专用计算机”到“应用计算机功能计算机的分水岭”上。最初的计算机出现以来,打印外设一直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时代”最最重要的输出设备。所谓“以计…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年多来,网络上开始刮起一阵令人反感和不适的“炫富风”,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易烨卿”、“烧钱男”、“雅阁女”、“7万女”成为网络红人和“网络公敌”。而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炫富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回顾这股炫富潮流,我们无需追问这些人究竟怀着什么目的炫富,我们需要厘清的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炫富行为中,究竟体现了人类与金钱、财富的一种什么关系?而新近出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炫富风,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新的社会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声讨笔伐之后,我们更应思考中国人,尤其是富人,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9.
实现人类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有关和谐的论述遍见于中国古代文化之中,诸如“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者,天地之正也”、“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以及“德莫大于和”等。然而我国不可回避的现实却是,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已经造成了从自然到社会的生态关系的严重失衡,并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正视和改变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和谐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理想性的生存境界,是一种需要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表达和实现的价值理念。从生态学的角度讲,  相似文献   

10.
超越阅读: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概念 ;在宏观上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精神现象 ,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与精神的最基本的“对话”模式、文献传播与文本阐释的核心形式以及人类生命体验的重要形态 ;在微观上 ,文本阐释理论则更多地注意、考察个体阅读行为的本质特征、价值意义与结构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社会化问题,在理论上研究和揭示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上,则是图书馆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因为,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它的发展是体现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图书馆既是“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装置”,它存贮着人类社会发展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思想。另一方面,它作为开发人类智力,培养人才的基地,又以自身所特有的功能影响着…定的社会生活,为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因此,图书馆社会化作为图书馆与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应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符合社会群体的规范,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它包括符合社会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两个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2.
一、北京奥运新闻传播需要彰显人文理念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一种普遍而稳定的文化而存在的。人文的核心是“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是“人”与“文”的统一,即强调“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的统一。可以说,奥林匹克从远古时代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依托于古希腊的文化而被赋予了极其丰富而深远的人文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奥林匹克的人文内  相似文献   

13.
从整体层面而言,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而且还是一种思想观念。作为一种思想,生态博物馆的内涵与特质不仅限于理论与实践逻辑的自洽性,而且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工具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数族群、移民群体、地方社会、沉默阶层纷纷以“边缘修辞”的诗学和政治学方法要求获得历史叙事和自我表达的社会权利,以此来解构现代性所构筑的思想大厦。在博物馆领域,生态博物馆正是这种社会秩序变动的思想体现,在与地方达成了“异形同构”的关系之后,生态博物馆在西方社会以“乌托邦”的形态出现,以此来挑战与解构既定的社会秩序与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读网     
关于读书和读网,都是“读”,但却是两种“读”法。阅读书籍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读”这种行为和书籍乃至其他印刷媒体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传统意义上说,读书让我们获得沉淀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且能进行个人的冥思,我们可以说,广义上的“读书”,实际上是和人类发展自身识读能力、进行线性的、抽象的思维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欧林宁 《视听》2023,(4):13-17
《银翼杀手》独特的视听语言诠释了未来人类与机器之间关于“主体性”的挣扎与思考,以人类“他者化”倾向为基础,以机器“主体化”趋势为载体,透过拥有“记忆”的复制人与人类之间的互动,让观众感知到人机之间的微妙关系。思考未来人机关系,通过后人类视域去理解未来“人类”的主体性缺失,将为我们重新思考未来人机关系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同时提示着我们需要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并以此探讨人与造物主、人与动物、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话题。  相似文献   

16.
通常意义上,对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家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对外传播是一个国家树立国际形象、奠定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话语权”是传播政治学概念,即指媒介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现实影响力,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权”。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表达出来,并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直伴随着话语权的争夺,可以说,传播的实质就是人类的话语权之争。  相似文献   

17.
唐英 《当代传播》2006,(6):66-68
马克思不曾系统论述人类社会精神财富的消费,因为那个时代美的生产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社会化。随着文化成为社会商品和消费品,社会精神财富生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生产。而美和美的生产根本上属于人类生活和生存的物质性和文化性领域。在这个消费时代,作为社会精神生产组成部分的美的生产已空前的专业化了,与之相应,我们的生活也空前的“审美化”起来。和其他任何社会化生产一样,美的生产也有生产和消费两大基本环节。生产是创造,消费是对已有成果的占有和享用。由此,我们可以把美的生产二分为消费式和生产式两种。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新闻传播学是对人类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以及更广义上的人类交往活动进行阐释的系统性知识,在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在数字媒介技术变革带来的网络社会语境下其价值和意义则更为凸显。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相似的是,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说过:“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1]”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个命题,“传播即文化”.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他的著作中表达了一个想说而未点破的命题:“媒介即文化”.在他看来,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三次媒介革命,即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相应地,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和重新部落化三个阶段[2].用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3]”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美国经验派研究相比,批判传播学派显然还处于一种较为“边缘”的地位。在以“利益”与“效益”为主导的当代社会中,批判学派的大师们更像是孤独的行者。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高举着理性的旗帜,对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发出猛烈的批判。在人类为所谓的、表面的“进步与繁荣”沾沾自喜之时.重新反思批判学派的观点,不能不说是一种理性的必要。也正是基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