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才“弃档”现象,甚至达到了六七十万之多,可见“弃档”已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弃档”现象是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应辩证地看待“弃档”,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事档案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我记忆的港湾里,静静地停泊着一艘“航船”……这便是我的故乡西递——她是黟县东部的一个大村落,村形宛如一艘航船。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她迎来无数中外游客,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明清古民居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的事实陈述 ,决离不开史料的搜索考订。史学的变革 ,更是呼唤着需要进一步地开发与提炼史料 ,加深对历史整体情景的感知。有鉴于明清史正逐渐成为中外学界聚讼的热点 ,本刊特约请王家范教授开辟“明清史料感知录”专栏 ,从史料出发 ,介绍其所见所感的明清历史背景 ,供大学与中学的中国史教师作为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弃”模式是中外文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母体类型,“背弃”包含两层含义:背叛和抛弃。其中既有传统的“痴情女子负心汉”模式,也有女性对丈夫或者情人的背叛和抛弃;前者导致的结果是“弃妇”命运的绵延不绝,后者则产生了一批反拨男权社会传统的“弃夫”形象。“弃妇”和“弃夫”是活跃在文学长廊里的两类鲜活的形象,他们作为不同的性别,在情感、背弃方式、背弃原因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本文选择中西方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着重对“背弃模式”中行为主体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的“四民”格局出现了变化。“弃儒就商”、“亦士亦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促成这种转化的还有士人观念的转变和商人自我意识的提高等。明清之际士商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近代士商结构错动的第一步,具有近代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6.
17至19世纪上半叶,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一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赴欧洲留学。他们 或跟随来华耶稣会士辗转欧洲各国学校,或慕名前往那不勒斯中国学院;或学成归国,或定居异邦,为中外文化教育 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并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对明代“吴门画派”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明清诸多画派中,“吴门画派”是人们所熟知的地域画派,也是中国美术史论者热衷讨论的课题之一,许多学者在专著中都会谈到“吴门画派”。采用比较的方式解读20世纪以来出版的中外学者的美术史专著,可以加深对“吴门画派”历史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弃,甲骨文作,象双手捧簸箕弃子状。《说文解字》释“弃”为“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释“捐”为“弃”。故“弃”应是古代育儿中弃子习俗的文字记录。古代育儿中的弃子习俗似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据古罗马神话,瑞亚·西尔维亚和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子罗慕洛斯和瑞摩斯。她怕孩  相似文献   

9.
《离骚》中“不抚壮而弃秽”一句,历来争议颇多。王逸本作“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在“不抚壮而弃”条下注曰:“年德盛曰壮。弃,去也。秽,行之恶也,以喻谗邪,百草为稼穑之秽,谗佞亦为忠直之害也。”在“何不改此度”条下,解释这两句的意思说:“言愿令君甫及年德盛壮之时,修明政教,弃去谗佞,无令害贤,改此惑误之度,修先王之法也。”而《文选》五臣注表这一句作“抚壮而弃秽”,注曰:“抚,持也。言持盛壮之年,废弃道德,用谗邪之言,为秽恶之行。”  相似文献   

10.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使鄱阳湖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清至民国时期鄱阳湖区圩堤围垦的生态影响总体上协调可控,渔、农两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誉.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圩堤围垦快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业主体地位空前加强,渔业日益式微,湖区整体生态环境恶化,但在一定时空下“农进渔退”也有正向生态效应.渔民弃渔上岸成为农民,典型渔业社区嬗变为农村社会.湖区渔业械斗、草洲纠纷和水利案件随着“农进渔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当今社会,“时间就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白话译本;学习古诗词,熟读“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你是怎样看待“文化快餐”现象的?请针对上面列举的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断,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唐至明清茶叶经济、茶业政策、茶风传播、中外交通的有关史料,认为华方丝路贸易应当是丝绸、瓷器、茶叶三位一体,因此对丝绸之路有新的解读。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的“丝绸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丝茶之路”。  相似文献   

13.
自康熙年间 ,新疆地区已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到嘉庆年间止 ,这一百多年间 ,朝廷对新疆的管理却一直采用委派将军、参赞大臣等“镇守”的办法 ,缺乏一套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这显然不利于有效地开发、管理新疆 ,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清代学者龚自珍反复陈述清朝边疆形势与前代大不相同 ,“中外一家 ,与前史迥异” ,汉唐时代的“凿空”“羁縻”办法已完全不适用了 ;今天的迫切问题是朝廷如何在新疆建立起健全的行政系统 ,“疆其土 ,子其民 ,以遂将千万年而无尺寸可议弃之地”。基于此 ,龚自珍第一个明确提出新疆设…  相似文献   

14.
受当时社会大背景和地方小环境的影响,明清徽州社会出现了大量的"弃儒就贾"者。这些人在做出"弃儒"与"就贾"的选择时,有些确是出于被迫,但也有很多人是自愿的。徽州人在初次进行职业选择或进一步转换职业时,除了考虑到该职业阶层的形象、所面临的客观现实条件以及在该职业中的优势以外,还会更多地考虑到个人的才能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挣扎因素在里面。可以说,明清徽州"弃儒就贾"现象的形成,是社会大背景、地方小环境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个人因素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习》2003年第11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刊载了有关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一道试题:明清时期(1840年前)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①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②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③扩大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④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在同一期41页的“有求必应”栏中还刊载了河南一所高中张帆同学的问题:下列关于明清科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集大成科技著作相继问世B.总体上开始落后于西方C.有些科技成就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D.注意吸取西方科技成就但没有创新答案:B我同意第…  相似文献   

16.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其作用不言而喻。恰当的课堂导入对学生学习新知以及教师顺利开展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语文课堂导入应做好“扬”与“弃”的选择:扬简洁有效,弃啰唆说教;扬浅近易懂,弃抽象晦涩;扬质疑思考,弃被动顺承;扬感官并用,弃刻板单一;扬板块互通,弃分裂割据;扬新旧衔接,弃无端无据;扬文体有别,弃混同为一;扬双线并行,弃单线分化。  相似文献   

17.
明清徽商是一支儒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深远的影响。徽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地展现出“儒商”风度与独特的观念文化。因为徽商“贾而好儒”,从而立于那个时期经商业贾的最高层次与境界,创造和拥有了高超的经营艺术。结合对徽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经营艺术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明清徽商经营文化的特色:“儒术”与“贾事”的会通。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笑话集的数量与规模远超前代。许多笑话结集者有意识地借笑话行教化之旨,或直言相劝,或寓言传理,或讥刺度人,开发了笑话的劝惩功能,使笑话具有了“词涉诙谐”但“意存讽劝”的特征。在此将笑话的教化功能简称为“笑化”。“笑化”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明清文人主动关注并参与了笑话的创作和结集、借以寄托劝惩理念之外因,也有笑话自身以“笑”为宗旨、以“话”为载体、以“教化”为底蕴等内因。在明清劝惩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在对笑话劝惩功能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推动了这一文类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明清市民美学思潮有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休闲美学.探讨中国古代美学的“闲”范畴时,只有把“闲”范畴与明清市民日常生活审美化联系起来,才能对中国古代美学中“闲”范畴的历史性演变与内蕴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即可以发现它随着社会历史的转变,如何从先前的文艺创作与欣赏(宋及之前)而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明清).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本省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里,有一个考生在《……1915年——称帝……》的填充题中,写了“辞弃大豆”四字,阅卷同志为之愕然,思索再三,恍然大悟,原来“辞弃大豆”就是“慈禧太后”之误写。想不到慈禧太后死后,阴魂未散,竟在辛亥革命以后的第四年,化为“辞弃大豆”,称起帝来,一时哄然传为笑柄。从“辞弃大豆”说明有些考生在学习历史上,以听代看,不看教科书的现象严重,以致连最基本的历史名词也未掌握。也反映其语文知识很差,慈禧太后四个字全部写了别字。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如有的把“慈禧”写作“兹西”“慈喜”,“太后”写作“太厚”“太候”“大姤”,把“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