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教科书在习题的选择上,突出了"一道好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的思想,强调"对题目的拓展与应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科书中的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举一反三"中的"一"、是"触类旁通"中的"类",是高考试题与平时练习的范例和典范.如果教师能够把教科书中的习题做适当的变换,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77):1-2
由一道课堂练习题引发的探究,利用初等数学的知识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坐标表示,并分享解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延续与补充.通过练习课,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与态度.习题的变式教学,不仅可以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而且可以把个别的技能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整个技能掌握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五册诗歌单元有一道关于诗词的节奏划分的训练题。题目要求是给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划分节奏。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所给的答案如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如果单从音调上去考虑的话,两字一个节拍,这样的划分无疑是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在学生提出的一个错误问题之后(他是从某练习册上看到的),经研究得出的.可看做<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55页习题5的一个扩充.经实践,这作为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2000年3月第二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八节课后的第一道问答题“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引注),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失败——引注)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驾驶员要通过图1所示的斜坡冲到右面高台上,摩托车在斜坡上加速时,加速度至少应是多少?摩托车开始上坡时速度为10米/秒,它在斜坡上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此题取自《物理教师》85年二月号,练习二计算题中的第1题。见  相似文献   

8.
邹晓俊 《物理教师》2002,23(2):34-34,63
从高中物理 (乙种本 )上册第八章练习三开始 ,以后多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都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图 1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 ,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 (如图 1 ) ,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 ,用手向上拉橡皮筋 ,拉动玻璃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动手试一试 ,并解释为什么 ?我按照练习题介绍的方法做了该实验 ,只是将橡皮筋换成弹簧秤 ,发现效果十分明显 ,玻璃板接触水面后 ,在向上被拉离水面前 ,弹簧秤的读数有时竟可超过玻璃板重力的两倍以上 ,增加的拉力值最大时相当于在玻璃板下吸附起了 3mm厚的水层 !照教学参考书上…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资料和参考书中都有这样的一道选择题: 例题 在一个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植有绿色植物,并养有以此为食的小动物,罩内的O2用18O原子为标记,每天给予光照,若干时间后,18O可在下列哪项自身组成的有机物中出现( )。  相似文献   

10.
高一地理(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练习篇”中第4题,是考查地球运动有关知识的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练习题。通过让学生画图,把教材中有关地球运动的重要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以图示的形式给予展现。就此题而言,有四种画法,现将此题予以解释。原题为: 4.读图1.29(P27),完成下列要求。画出地轴,标出二分二至的位置和名称,并用斜线画出二至时的夜半球。这道练习题,其目的是要用图正确反映和显示地球在二分二至日时的空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二册第 15 4面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如图 1所示 ,操场的两个电线杆上各有一只扬声器 ,接在同一个扩音机上 .一位同学沿着 MN方向走来 ,他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如果在教室里做这个实验 ,能不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为什么 ?图 1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全文如下 :在 MN方向上有的位置声音大些 ,有的位置声音小些 ,这是因为来自两个扬声器的声波发生干涉 ,有的位置互相加强 ,有的位置互相削弱 .如果在教室里做这个实验 ,不能观察到同样现象 ,因为来自墙壁的反射波会产…  相似文献   

12.
周彬平 《湖南教育》2004,(19):25-25
传统的应用题内容陈旧,答案惟一.解题方法程式化,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因而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注意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探究为主,设计开放式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想像,开放思维:下面是我在低年级设计的一道开放式练习题。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对典型的题目进行剖析、引申、推广,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上)第96页有一道练习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4.
事有凑巧,我同一天在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上看到了一道相同的练习题:一年级教学《日月潭》(二册21课),由于课文中有一句话——“一边象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象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于是教师设计了用“象”造句的练习。五年级教学(《凡卡》(十册19课),也因为课文中有“它身子是黑的,象黄鼠狼那样长长的……”一句话,教师也要学生用“象”造句。同一个“象”,两个年级都要求“打比方”,造出“什么象什么”的比喻句。课堂练习时,一年级学生虽然经老师反复指点,但造句是那样的吃力。除了说“共产党象太阳”这样的现成话,其他就说不上什么;而五年级学生未经任何启发,许多比喻句即脱口而出。相差四年的两个年级进行着同样要求、同样形式的练习,这在数学学科大概是不会有的,而语文课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复劳动?翻阅这两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才知课本上本无这样的练习,原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师从学生实际出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之’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但它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种是用在主谓关系中,表示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这种用法通称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下简称“取独”,——作者)另一种是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的倒置。这两种情况下,‘之’仍是结构助词,但不能译为‘的’……”这两种特殊用法的“之”是不是如上所说“不能译为‘的’”呢?我看大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10)
在习题训练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一道习题经过精心设计,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细化、系统化。"一题多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对于物理这一比较难学的学科,更为适用和有效。原题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9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个池塘,每边有6棵树,四边一共有多少棵树?(课本附有实物图,本文从略)很多学生根据“每边6棵树”和“四边一共有多少棵树?”列出“6×4”这个算式。这算式是错误的。怎样纠正学生的错误,讲清算理呢?我采取了以下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所编的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中有一道无解的练习题,即《游褒禅山记》一课后的练习第三题。此题题干的要求是“从每组的加点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下设四个小题,但其中三个无解,试析之。 第一题是这样的: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教学公开课上,我教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后,布1了这样一道练习趁—怒忽、镇填、说说: ①()就是医生的阵地。 ②()就是营业员的阵地。 ③(‘)就是教师的阵地。 ④()就是许学家的阵地。 ③()就是工人的阵地. ⑥()就是清洁工的阵地。 ⑦()就是运动员的阵地. ⑧()就足学生的阵地. 白术恩大夫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也不能离开().我们现在各行各业的人也亦不能轻易离开(),对自己的工作要( )。 在评课过程中,听课的教师一致认为此道练习题一举多得,设计巧妙,表现在: 1.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阵地”一词。“阵地”本指军队为了进行战斗而…  相似文献   

20.
如图1,AB//CD,∠A= 4O°,∠D=45°,求∠1和∠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第82页第5题] 拓展一:如图2,AB与 CD相交于点O,求证:∠A+ ∠C=∠B+∠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