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是学前教师教育改革重要部分,通过分析教育实践课程现存的问题,提出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共建院园合作互惠长效机制,并搭建专业发展共同体。抓住机遇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从而改进教育实践课程的策略,改进教育实践课程,从而促进学前教育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幼儿园管理者的反馈和对学前教育专业已毕业本科生的追踪调查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缺少明确的目标要求、 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等同于技能训练、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教育实践过程监督不力等问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提升相融合;开展专业技能提升专项活动;明确专业实习(见习)、毕业实习的目标,加强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3.
实践课程是增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渠道。能够在强化与培养幼儿教师的情景下,切实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及实践教学意识,帮助学生在反思与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在幼师培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然而在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职传统的实践课程却存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层面上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在探究问题原因的前提下,推动实践课程改革,形成两种平台、三方保障相互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促进我国师范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理念下实践整合课程的思想基础、改革思路、基本内涵、理想追求以及结果效应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整合课程改革思路与方法是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结构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高师教育实践能力的需求日益强烈.而现有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未能给予实践课程应有的地位与重视,致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存在明显的适应问题.基于此,重新审视学前教育课程的定位问题,全面、全程、系统地推行实践课程模式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7.
8.
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关系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与美国相比,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在目标上追求全才与塑造,在实施上追求完成任务、达到规定,在评价上追求完美与标准,重结果轻过程,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削弱了教育实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利于高素质准幼儿教师的培养.我国与美国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上的诸多差异主要受到两国不同社会文化传统、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应借鉴美国相关举措,在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目标时兼顾“社会实用”与“个人发展”,明确培养目标;在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时赋予高校发展更大的自主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发挥整合理念,加强实践课程与教师资格制度的契合与连接;坚持系统观,完善和实施与实践课程相关的其他配套标准,建立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及权威鉴定机构,完善实践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从制度层面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杜威思想自20世纪初期,就深深的卷入中国社会、文化与政策的行动与研究中,尤其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对其课程论思想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运用其去指导在我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性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时期是个体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师范生是否具备实施幼儿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学前师范生普遍缺乏正确实施幼儿性教育的科学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由此迫切需要加强幼儿性教育课程的建设.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应从性的自然存在、男女两性特征、性与爱情及家庭关系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正确而系统的性教育知识,同时结合幼儿园见实习,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撰写相关报告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回应幼儿性问题与引导幼儿性行为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角色特点与适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是从高校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过渡性角色.该角色具有矛盾性、双重性、边缘性和他主性的特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角色适应是以角色认知为基础、在解决角色冲突中不断追求教师身份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师美学课不应仅仅是一门以传授书本知识和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课,还应是一门能够承载多种文化、实现个人知识能力整合的综合性课程.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来说,美学课的开设对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为实现这一目的,高师关学课应吸纳传统文化,关注当前文化事件,实现"以美立德"的效应;应贴近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教育实际,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以美育人"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空前活跃,同时也由于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对幼师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幼儿基础教育母系的幼儿师范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甚至略超前于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值得我们每一个幼儿师范教育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已成为幼儿园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幼儿园教研实习、本科生科研立项等途径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6.
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教育改革形势的推动下,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迈向了更具时代特色的全面转型期,但也出现了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过热、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设置脱节等问题。改进高校设计艺术教育,须倡导个性化的办学模式,提倡创新,培养个性,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师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探讨社会情境变迁中高等师范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及有效的人格教育策略,用EPQ-REC人格问卷调查460名师范大学生.结果显示:男生的精神质和稳定性显著高于常模,女生的掩饰性极显著高于全国女生常模.学业较差的学生精神性、掩饰性高于一般及较好的学生;男生在精神性高于女生;城市生源稳定性高于乡村生源;经常上网掩饰性低于偶尔上网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精神性、外向性都有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提示教育管理者要密切关注社会情境的变化作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发挥人格的能动力量塑造健全新型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双向渗透式师范生教育实践,从教育理念、实践基地、培养培训一体化以及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当前,师范类大学生哲学素质的现状与应达到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某种意义上,这类问题的原因可归结到学生和教师对哲学的理解。以培养学生哲学素质为目标的哲学教学,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改革考试模式,有效提升师范类大学生的哲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加强师范生的教师形体礼仪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开发教师形体礼仪课程是师范院校实施教师形体礼仪教育的重要的途径,通过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实施适当的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要保证教师形体礼仪课程取得良好的成效,还需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配备、良好的设施设备配置以及师范生的观念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