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诸多的地域文化中,河洛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最为深远、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统一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闽台两地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具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富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对海峡两岸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尝试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及两岸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论述海峡两岸的文化之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蒙元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蒙古在三次西征中横跨欧亚的广袤地域,实现了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使蒙元文化在扩张中形成了其独特历史地位,蕴育了具有多元性、兼容性、开放性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使学生具备传统文化深刻底蕴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格,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最后,提出了在文化传承视角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何培华 《学苑教育》2023,(5):52-53+5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而怎样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从小就植入爱国主义的情怀,渗入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地域特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促进青少年更意愿去接受、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精髓,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章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思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有效策略,更好地突出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研究可以挖掘区域文化、经济资源,也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新的素材和动力。从文学视角看,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历代边塞诗中,寄寓着大量的阴山地域文化因素,但是专门针对阴山文化的挖掘、文献收集整理不够,在区域文化的感知上存在零乱感和断代感。文章对阴山文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以古代诗歌为切入点,对阴山文化进行文学视角的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族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及其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以构建哈萨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疆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性。从中得出的结论有:构建与新疆地域多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与新疆地域旅游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新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云芸 《大学教育》2023,(3):75-77+96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是多民族共居、多文化汇聚之地。提升广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广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探索提升广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数十余次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并总括其主要思想,具体包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蕴、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策略.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习近平又将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