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着耦合共生的逻辑关联。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多维度耦合关联,是集动力耦合、组织耦合、价值耦合、结构耦合、系统耦合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增强党的领导能力、维护制度权威、凝聚发展动力、增强风险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作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始终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其在中外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样态。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结构性视角就在于坚持社会有机体观念,分析人在整个社会中的现实基础及其关系网络,结合教育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动态发展与结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维度与结构变迁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其内在动力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结构化发展要以各要素的关系为基础,把握关系变迁的动力基础,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变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结构性发展的机制链条。  相似文献   

4.
本语文着重从宏观上考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从政治前提、领导核心、群众基础、精神动力、目标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化由历史要求向历史自觉转变的中介点,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期,它对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个关系全社会、整系统的过程。用制度分析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制度逻辑,搭建一个政治赋权、经济驱动、文化建构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理想模型。用此理想模型考察重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现状,发现重庆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对其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驱动、赋权与建构中的支持与阻力,提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对策,即强化政治赋权的科学性、提升利益驱动的及时性和注重观念建构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6.
活力与秩序是现代化的两个关键要素,二者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活力以自主探索开拓创新为建构取向,秩序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内核;活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中国式现代化较好地协调了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人民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改革创新活力全面激发、精神文化活力持续焕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力;经济发展安全有序、民主政治稳定有序、精神文化健康有序、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生态环境优美有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好地把握活力与秩序的辩证统一关系,保持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基础和现实社会条件的不同,各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也有差异。改革与革命是各国走上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是政治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等研究,成果颇丰.综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足与展望,以期对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演进过程,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路向选择在于大力培育公民的权利观念、法治观念和公共观念,而经济形态的转换、政治结构的转型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引致了这一路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容易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反过来,政治的不稳定又使现代化进程发生中断。政治稳定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又推动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政治可持续稳定是在政治稳定中进行政治改革,通过政治改革维护政治稳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政治可持续稳定必须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13.
晚清法律移植打破了中华法系的固有传统,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法律近代化的艰辛历程.然而,法律近代化并非仅仅是纸面规则的近代化,它必须是当时社会的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从政治权力结构而言,晚清的社会并没有产生政治民主化的土壤,法律近代化与传统的皇权政治实际上成了一对悖论.  相似文献   

14.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与追求现代化的民主政治,是中共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共同追求。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大民主”的政治现代化的基础上开创了“制度化”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为新世纪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形成是该国漫长历史发展的凝集和积淀,是同国家传统的民族文化相关联的。一国国情的本质是该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延续性的表现。然而,政治与民主的现代化势必要求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国家在力求实现政治、经济现代化的改革进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如何实现政治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基于政治文化内涵学习的探讨的视域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呈现的特征,探讨新型政治文化的创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权威现代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权威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政治权威与传统政治权威的区别在于它的统一性、政党性、有限制性、有始有终性、对政治权威的有选择性和自愿认同性等.政治权威制度的发展成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政治权威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情形.现代化建设需要政治权威,没有政治权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政治权威的现代化、制度化、平民化的要求,政治权威与政治稳定才能真正获得一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理论发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们已普遍认同并接受了现代化是指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并且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它涉及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但对政治现代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比较简单、模糊。通过对政治现代化理论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对已有政治现代化界定的考察,通过对政治现代化特点的分析,以期对政治现代化进行另一种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权威政体这一政权形态。在现代化道路上,权威体制推动了台湾的现代化,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又促进了台湾的政治转型和政治民主化。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台湾权威政体与现代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明对于实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集中体现后发型现代化进程特征的东亚地区各国,因该地区缺乏政治民主、自由经济的历史传统,而且绝大多数国家具有经历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背景,因而在现代化初期存在着政治发展逆行的现象,体现出后发型现代化进程特征等规律性或普遍性问题,属于另一种类型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