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八五”期间山东省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的概况 山东省各级各类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围绕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科研自身发展规律的新机制、新体制,认真贯彻“依靠”、“面向”、“攀高峰”的方针和“科教兴鲁”战略,紧紧围绕改革运行机制,调整组织结构,合理分流人才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开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 科研院所引入股份制是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科研院所为何要引入股份制?实践效果如何?本文试从科研院所的改革历程、股份制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等方面试作剖析。 一、科研院所改革历程 我国科研院所改革始终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市场经济这个主旋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长期存在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现象,以及单纯依靠  相似文献   

3.
1 科技体制改革 1)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走企业化的道路,是科研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逐步落实,最近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的<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除保留少量、精干队伍外,绝大部分科研机构将转为或进入企业,并归属地管理.应考虑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如固定资产流失、老科研人员退休后的生活费用、福利、医疗待遇、富余人员安排等).对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可按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让他们在退休后仍能得到原事业单位相应的待遇,并由国家财政支付其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制定配套政策促进科研院所向企业转制,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税收政策;提供配套资本金等.  相似文献   

4.
李劢  田青  周勇 《科学与管理》2006,26(6):84-85
随着改革的即将到位,在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明确改革后科研院所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参与意识,并把创新制度化,凝聚人心,提高创新能力,避免人才的流失,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科研院所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区别,在于能否发挥科技人才的巨大能量和才智  相似文献   

5.
深化转制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科研院所改革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目前,科研院所改革大体上正在应用开发性科研院所转制、公益性科研院所转为按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和基础性科研院所建立国家研究基地等三个层面上顺利推进.科研院所这些不同的改革方式,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途径的调整,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的建立.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进一步推进转制科研院所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日前,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党政机关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领办、创办、参与科技企业。政策规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到其他单位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以及领办、创办、参与科技企业;党政机关(包括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在职人员可带薪分流去领办、创办、参与科技企业。对分流再组合、受聘到其他科技实体、从事农业开发、自愿参与搞活国有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领域的  相似文献   

7.
<正> 前不久,济南市召开了全市科研院所改革座谈会。会议围绕《济南市市属独立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对本市科研院所改革的形势和前景进行了座谈,市科委有关领导和全市30多个市属科研院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根据国家、省对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和济南实际,市科委对市属科研院所转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革措施。 按照改革进度,在今年6月底以前制定出台《济南市市属独立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方案》,各科研院  相似文献   

8.
政策文献是政策主体行动目标的表达形式,以1984-2015年期间中央政府机构颁布的293件科研院所改革政策文献为样本,根据文本数量峰值分布并结合国家五年计划实施,将改革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描述政策主体结构,发文数量统计显示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之间合作密切,形成推动该项改革的轴心。测量政策主体发文合作网络,根据网络结构阶段变化明晰推动改革受经济逻辑主导,在行政体制架构下自上而下的改革。1984-2002年期间改革旨在组织再造以转变科研院所组织属性,但受制于行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以致该项改革停滞。运用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发现科研院所与行政管理体制条块的共生关系已经被打破,但与行政管理体制间的共生关系尚存。科研院所、政府以及市场三者间的关系被调整重构以期以科研院所替代政府部分科技资源配置作用,随之引起市场机会集合变化。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需强化经济逻辑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9.
云南现有科研院所存在科研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创新活力不足、稳定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对于云南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至关重要。深化改革要解决科研院所准确分类、增强改革主动性、制度再构建等难题。加强统筹布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配置公益科研资源、优化改革的社会环境是云南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需要谋划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的“一所两制”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俊峰 《科研管理》2001,22(6):102-108
“一所两制”是我国科研院所(包括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管理体制,它对于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解决经费不足、提高职工收入、分流富余人员、提高机构运行效率和活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影响社会科技产品和服务质量、导致科研水平下降、商业性行为侵蚀公益性产品、公益性科研产品被机构垄断等负面作用。在今后的改革中,应对社会公益类社研院所中“一所两制”中的两种行为严格进行区分,并分别明确制定规定,以消除“一所两制”带年来负面影响,保证我国社会公益类科研事业持续稳定和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研院所实施产业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笛 《科学与管理》2000,20(3):24-25
<正> 科技产业化是以研究开发为基础、以发展新产业和开拓新市场为目的的创新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将研究、开发、经营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产业化是当前科技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科研院所尤其是开发型科研院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十多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化,部分科研院所在实施产业化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科研机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应宇  夏斌 《科研管理》2000,21(1):87-92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类科研院所建立一套有效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了科研院所在改革与发展中的现状、潜力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贡献,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科学分析,指出科研院所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更加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从改革发展历程、存在问题与分析、发展形势与对策等方面对地方科研院所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进行了回顾与综述.重点总结理论和实证研究此类中关于改革发展的经验与主要结论,并揭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已取得以下几点结论:目标的多重性是院所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起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院所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功能定位不清和发展模式多元化是院所改革与发展的困境.目前改革已由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转为从事公益服务的科研院所法人化.未来地方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是明确其功能定位,构建法人化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4月21日,四川省科研院所改革工作推进会在蓉召开。刘捷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科技厅刘东厅长介绍了科研院所改革的具体推进措施和进度安排,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主持。刘捷副省长强调,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骨干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既是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也是院所自身发展需要,我们要把握四川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机遇,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总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公益型科研院所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山东省省属公益型科研院所分配制度有了较大改进,但与传统分配方式比较,尚未有实质性突破,为使我省省属公益型科研院所的分配制度改革模式有所创新和发展,为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制定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我们对省医科院、农科院等26个公益型科研院所分配制度进行了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6.
<正> “九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改革的重点是独立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合理地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变机制。我国科技资源不足,人才十分宝贵,但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通过结构调整、分流人才,宏观上能使科技力量合理布局、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微观上能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并增强科研机构的活力。本文根据1996年全国科研机构年度统计所得到的数据,对自然科学领域独立科研机构(这部分机构是我国独立研究机构的主体,机构数占91.1%,职工总数占97.4%,能代表科研机构的全貌。)的人才分流情况进行分析,以反映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的备案数据,以2008—2017年我国科研院所专利运营活动为分析对象,从专利运营的总体趋势、运营方式、行业及技术分布、产业化速度、技术流入流出特征等多个角度系统定量地分析我国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现状。研究发现:自2008年以来我国科研院所专利运营数量快速增长;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运营活动愈发活跃;价值易于精确评估和实施的应用类技术多倾向于以转让或许可的方式转移;专利转让形式较为灵活,具有更短的产业化时滞;东部省市的科研院所专利运营始终比西部省市活跃。  相似文献   

18.
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明星科学家成为影响改制目标实现的“第一要素”。以广东省科研院所改革为背景,本文探索了明星科学家在组织创新与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项目式与平台式改革模式的调节效果,研究发现:明星科学家对组织双重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高于经济绩效;政府财政科技项目在明星科学家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创新平台在明星科学家与科研院所创新绩效、经济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将为科研院所的人才体系优化与资助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科研院所历经转制改革,科技创业方兴未艾,但如何通过科技创业有效转化科技成果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缺乏探究的新课题。本文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科研院所通过协同科技创业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理,揭示了科研院所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并提出了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协同科技创业的相关理论命题。本文拓展了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开启了科研院所协同科技创业的研究,对我国科研院所的科技创业和成果转化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孝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38-1344
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仅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一个细小环节,但它却是绩效工资、收入分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无法回避的关键节点。本文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为例,系统探讨科研院所创新发展面临的制度困境。原有管理体系无法适应科研院所差异化、动态化的发展需要,而现有改革创新仅治标不治本、用新问题掩盖旧问题,使得科研院所改革与创新发展陷入困境。当前,应当推进以社会化为导向,以科研院所而非科研人员为对象的系统化改革,使科研院所成为以提供公益类科技服务为职责、依法实行法人自治的官办社会组织。同时,构建涵盖内部治理、绩效管理、市场竞争、社会监督等多重约束的宏观调控机制,确保科研院所不失公益属性,真正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