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此道路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从而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本章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谢冰 《华章》2012,(13)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以新的形式和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已被实践证明的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仅就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革命道路的探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找到了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发展,对于总结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有结合的历史经验,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在革命…  相似文献   

5.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独创性贡献,而且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接受问题的学术研究在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各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也有初步的涉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研究则是全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从接受的相关研究、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相关研究、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相关研究等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创造了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党和人民在集体奋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完整理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最后形成的过程。仔细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走向农村,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体现出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策略的英明。河源苏区的革命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一部分,见证并推动了中国革命深入和转向的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在详细考察何孟雄在1927年9月到1931年1月间革命活动的基础上,揭示了何孟雄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和对中国革命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以达到对何孟雄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所作贡献给予全面历史的评价,这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基于对中国具体国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创造性地提出了首先从农村改革的战略思想,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农村包围城市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政治发展之路,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而探寻到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求索,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冲破"城市中心论"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取得的,它对于中国革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农民土地革命模式的探索,促成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确立。这条道路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它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有效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对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蔡和森曾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过认真的探索,提出了与“工农武装割据”相接近的思想,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毛泽东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民主革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具体来说,中国革命的道路同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是从毛泽东拟定以汝城为中心《湘南运动大纲》开始的。汝城"新湖南"形成与发展、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建立、朱范合作和汝城整编、"汝城会议"、毛泽东创建龙溪、西边山革命根据地是这一探索的具体实践。这些理论设想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主要内容中国革命道路的最早雏形,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思想、武装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和回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冲破“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束缚,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找到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九月来信”加速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古田会议及决议保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胜利实现,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中央苏区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成功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中国革命从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的转移的认识,首先是毛泽东独立思考的结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其中起了杰出的历史作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发展农村根据地的完整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了说明。贯穿这条独特道路及其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坚持这个基本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井冈山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为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明了前进方向,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开辟过程中 ,毛泽东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