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翦伯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与中国具体的历史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通史、史学理论和史料学等众多的学术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人曾对中国现代几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作过这样的比较:“如果说郭沫若是古代社会研究的开山,吕振羽首次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史前社会,范文澜最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中国通史框架,侯外庐系统而深入地梳理了中国思想史,那么兹伯赞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则主要在于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方法论建设”①。的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历史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明了我国历史科学发展的方向,因而,毛泽东关于历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李大钊、李达、郭沫若、吕振羽等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在与封建旧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的斗争中初具规模。但是,草创时期的我国马克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带来了中国史学的根本变革。吕振羽继郭沫若之后发表《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系统地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上古历史,初步建立起关于中国原始社会史的科学体系,并摸索出一套研究原始社会史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开创之作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吕振羽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创者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华岗是兼有战士和学者双重身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特殊贡献。在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上,有开拓之功;对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起过推进作用;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方面,进行过可贵探索。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范文澜在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历史评价体系作出了贡献。其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演进中对外关系的格局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的论述,深刻揭示出历史问题的本质,具有突出的警策力量和启发意义,是一笔很有价值的史学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是中国历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现代新史学的诞生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实证史学,一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对于中国现代实证史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李大钊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则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刊已经发表了 2 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人物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的专门论作 ,编辑部又约请我对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总体发展作一概述。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要在一篇文章里讲清8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是相当困难的。只能明知其难而勉为之 ,以极粗的线条勾划出一个大致的发展轮廓。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由奠基、酝酿、形成、初步发展到基本定型。(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基本历史条件 ,一是由于一系列新史料的发现。中国传统的文献史料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历史和现实互为因果,互相渗透。人们总是为了满足现实的某种需要而去研究历史。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一开始就把史学和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现实的革命斗争需要出发去研究历史,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等为其代表。历史研究的现实性意义逐体现于教育的鼓舞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史研究是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嵇文甫积极响应"学术中国化"的号召,成为当时推动这一学术运动的重要人物,并在此时的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有关研究成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1930年,郭沫若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1932年,侯外庐读到了郭沫若的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逐渐在郭沫若的影响下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思考,但也提出了对郭沫若史学的批评意见。1941年,侯外庐写作《中国古典社会史论》、正式从经济学转向史学之时,不仅将郭沫若视为学习的对象,更是将之视为超越的对象。侯外庐一生把郭沫若既当成导师又当成论敌,这种符合辩证法的学术态度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学风,促进了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是陈垣先生将佛教史与史学研究相结合的成果。从史学史研究的角度来看 ,它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在考证史实、勾稽史料、考镜源流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在学术定位、学术批评、人物评价、探讨学术规律等方面的理论贡献 ,以及通过对佛教与政治、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而体现的突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发展,其中被尊称为“五老”的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和侯外庐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有关专家、学者,对“五老”的史学成就作一总结,以飨读者。 本文是这组文章中的第一篇。──编者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剧作家。他曾多次说过:“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者写成小说”。又说他有好些历史研究“是为创作的准备而出发的”①。郭沫若同志一生所创作的历史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在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写于抗战时期的五幕历史剧《屈原》,是一部在郭沫若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对促进中国传统史学现代化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史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理路,他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历史观以及史学与人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等作出了精辟论述,强调要以"新"历史观指导史学研究,重视史学的理论基础,把"活历史"放入整个历史进程之中,以"民众"为基础建构"平民"的新历史,最终本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原创性贡献,确立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7.
<正>于文善,男,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7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旅游文化课教学和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与淮河流域社会史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获安徽省社科联2015年度全省"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优秀奖。出版专著《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邹兆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28-35,58
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了《史学思想史》课程,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也论述了若干近代西方史学思想的重要问题和代表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此多有论列,充分肯定了其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中国的西方史学史这一学科的建设、发展已经历了一百年,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史的二级学科,也成为中国史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回顾这百年的历程,不能不追述李大钊对其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文字,史学等许多领域都处于开拓者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郭沫若同志在史学上的重要贡献,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一代学术宗师。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作家和诗人 ,他在先秦史研究中取得了前人无法与之相比的成就。这是因为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先秦史的第一个典范。同时 ,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研究历史的许多科学方法 ,诸如乾嘉学派的归纳法、古史辨派的层次性归纳法、乾嘉学派和今文学派都曾使用过的内外线结合法以及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为了有助于史学研究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今天探讨郭沫若在先秦史研究中使用的科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