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胡鞍钢  任皓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55-1365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做出战略决策,国家制定"863计划",中国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在经历30年的成长期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高技术产业呈现出增加值高增长、就业高增长的态势,并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产品出口额、出口增加值各方面都实现了对美国的追赶和超越。这主要得益于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与互补带动,表现为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趋势的一致性。此外,高技术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起到了促进制造业高增长、改善经济结构、推动贸易发展转型、发挥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新的增长引擎。展望未来,实现高技术产业由大变强,由多变优,由粗变精,由跟随变为引领,在质量创新等方面赶超美国。  相似文献   

2.
从高技术产品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方式、出口的企业类型分布以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企业类型分布等角度,分析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认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及其占世界份额的迅猛增长,实质是建立在外资绝对控制的、对国外高技术产品进口高度依赖的、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基础之上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繁荣表象的背后,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对发达国家严重的技术依赖.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尝试构建包括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获取和改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4个一级指标,下设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因子分析发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原始创新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完善高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机制、制定"辽宁创造"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鼓励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4.
尹伟华 《情报杂志》2012,31(5):94-98,127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固定规模报酬的网络SBM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效或一高一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发展缓慢,越来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在当今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借鉴国外成功的做法,加速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化道路,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初始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遗传约简算法求解最小约简,剔除冗余指标,最后,采用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得出高技术产业主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排序,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4-2006年间中国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额与专利授权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以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具有正相关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远远低于R&D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与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性较大是导致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4-2006年间中国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额与专利授权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以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具有正相关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远远低于R&D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与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性较大是导致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是当前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两大路径,二者的作用关系无疑值得深度探讨。本文借助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不高,集群发展和技术创新分布极不平衡,但二者具有比较稳定的互动作用关系且长期来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实证测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要积极实施高技术产品创新战略、完善技术创新整合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健元  马冲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159-162
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存在很多具有共性的地方,形成了长三角产业集群。在科技发展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值和增加值、从业人员情况、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与支出情况、技术创新能力等科技实力总量水平及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进行分析,为揭示这一地区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提出提升长三角地区科技实力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迅速增长,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1985-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R D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R D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R D投入和人力资本能够显著的提升高技术产品竞争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其中R D投入的正向作用最强,人力资本的正向作用具有较长的时滞性。而技术创新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较小,且具有时效性。因此,加大科研投入,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强化技术创新机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国强  梁瑞心 《软科学》2000,14(4):61-6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世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 ,通过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 ,国家级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数已达到 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于智力密集的区域 ,通过宽松优惠的社会政策环境 ,将技术、资金、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重新构造、建设新的机制 ,促进技术创新与转移、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一、高新区技术创新机制的优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 ,是因为高新区是一种适应技…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作为产品附加值高、牵引带动性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了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发展产业.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是一个由规模效益、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和国际竞争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深入探究各子系统间的反馈机制及作用机理.采用Vensim建模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情景仿真模拟,设置基准情形、技术创新改善、产业政策扶持、国际竞争力提升四种模拟情景,通过不同情景模式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作为产品附加值高、牵引带动性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了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发展产业.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是一个由规模效益、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和国际竞争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深入探究各子系统间的反馈机制及作用机理.采用Vensim建模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情景仿真模拟,设置基准情形、技术创新改善、产业政策扶持、国际竞争力提升四种模拟情景,通过不同情景模式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区域比较。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在于:高技术产业聚集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制度创新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分区域比较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发挥人才、资金的推动作用和利用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得出市场需求规模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将这一思想引入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中,得出产业链各个环节也存在需求规模临界点。尤其通过本土需求规模构建一条基于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的价值链,培育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强产业链对外界反应的弹性,从而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行业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以上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着重从增强市场开发能力、工业设计能力、产品试制能力和批量生产能力等四个环节阐明了增强技术创新实力,从而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与高技术产业化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中部五省高技术产业规模在全国的比重偏低,且逐年下降,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之间的差异明显,中部五省必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通过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实现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迅速追赶。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FDI和R&D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采集了高技术产业五个子行业2000—2009年面板数据,以C-D函数理论模型为基础,构造技术创新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R&D人力资本投入和FDI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间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