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公民科学素质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科协等引进美国米勒关于科学素质的三维体系开展了全国性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调查带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工作.从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到其调查测度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争议中不断发展.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进行了官方界定,并由多个政府部门大联合大协作开展了大规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在调查理论和提升实践两条路径中,对如何衡量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回顾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问卷。并利用安徽省的大样本实证调查数据,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同时对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项研究对于政府准确掌握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进而制定和实施更为有效的公民科学素质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当前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范式存在的几个问题,包括:指标体系欠完善、调查和研究主体单一、对调查过程的控制欠严谨等.希望能对将来的调查及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自科学素质概念提出后,在学术和实践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推动,科学素质的概念内涵也在三个维度上发生了变化:从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向对科学素养的习得、从与人文文化的对立走向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从对宏大议题的参与下沉到社区层面的决策。这种变化显示出科学素质概念对变化的和多元化的社会的回应,对中国新时期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关佳 《科学生活》2010,(11):1-1
<正>根据最近的统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众所周知,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数据变化的研究,以及将其与国内其他主要省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进行比对,分析出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特点、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上述特征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的《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是一项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的生动实践。解读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近年的发展现状,分析公民科学素质五大基础工程实施情况和工作进展,对明确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9月18日上午,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出席了新时代公众科学素质评估评价专题论坛暨第25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发布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并致开幕辞,强调公众科学素质监测评估要坚持科学化、精准化、国际化,不断推动公众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创新发展。为深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 2018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至11月,宁夏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宁夏五个城市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经严格核查和标准测算,确定了宁夏五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本次调查获得了宁夏各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现状、公民获取科技信息、参与科普活动的情况和公民对科普工作的认识等翔实数据,为今后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作参考。一、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宁夏五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  相似文献   

10.
公民科学素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程度以及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指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反映了建国以来这些因素的聚集结果。基于2010-2020年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构建“年龄—时期—世代”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世代效应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变迁的贡献情况。研究发现,世代效应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教育事业发展使年轻世代为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快速提升提供增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足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时期效应;而个体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也存在显著影响作用,青少年是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期,中老年对科学素质提升产生制约性影响。通过解析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素质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探索新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中国科协"十三五"区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战略研究课题之一。主要对长三角地区(专指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状况进行研究,根据该区域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数据,综合分析影响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主要因素,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和文化、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对应关系,旨在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以下简称"三大创建"),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而精神文明"三大创建"具有管理层次高、社会参与面广、激励机制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力度大等优势和特点。"三大创建"的开展,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但是总的来看,"三大创建"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结合得不紧密,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找出"三大创建"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结合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10,(4):35-35
近日,新疆自治区科协下发通知,安排部署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培训等工作,由自治区科协和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织的自治区首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全面表开。  相似文献   

14.
2007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协论坛》2008,(12):48-48
11月16日,中国科协在纪念成立5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调查内容涵盖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方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报告显示,公众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前3位分别为教师、医生和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杭州公众科学素质现状 2008年,杭州市科协开展了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本次调查是杭州继2005年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为确保调查结论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次调查沿用2005年的调查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调查的抽样方法采用以全市人口为总体,分层的4阶段与人口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总样本量为1920个;调查对象为在杭州市境内居住半年以上、年龄18~69岁的成年人。  相似文献   

16.
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及时、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科学素质纲要>的监测评估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经国家统计局国统制[2007]90号文的批准,中国科普研究所(受中国科协委托)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进行了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继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之后,依托遍布全国的基层组织及2001年建立起来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变化观测网"成功进行的第7次全国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16,(4):59
正日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奋斗目标,标志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成为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素质是反映公民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是衡量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宁波市扎实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做好"科普、联合、协作"大文章,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履行《纲要》办职责,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2006年,宁波市成立了《纲要》领导小组,在科协设立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1家增至33家,形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21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罗晖,副所长赵立新与来京调研的济南市科协党组书记雷卫国一行座谈,就围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科普信息化建设和公民科学素质应知应会研究等专题内容进行交流。罗晖介绍了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中国科普研究所战略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以及近期落实中国科协党组指示精神,开  相似文献   

20.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从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项目分析、合格线的划分以及题库的建设等方面,对项目反应理论如何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中使用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测评方法与研究思路提出若干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