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平 《学习之友》2009,(2):47-47
1949年8月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的时候,伴随他的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嘲讽奚落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彼时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政府土崩瓦解,毛泽东胜利在握,意气风发,写一篇那样的文章也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2.
俞萍波同学问:我们在学习《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时,有的同学认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指的是美国发表的白皮书,有的同学却认为指的是司徒雷登走了。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义。因为全文的第1自然段粗看上去是讲美国国务院选择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白皮书很适宜,所以也就很容易误认为“美国侵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政府奠都南京以后,开始重视合作运动,并把合作运动作为实现其民生主义方策而列为七项民众运动之一,力图对其加以控制、驾驭和利用,使之成为推行“训政”,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在国民党政府大力推动下,江浙等省的农村合作运动首先获得了较快发展。而在皖、赣、湘、鄂、豫等省,国民党政府以救济水灾为契机,以“剿共”“善后”政策的推行为烟幕,以“复兴农村”相号召,不遗余力地扶植农村互助社(合作预备社)和正式合作社的成立,从而使合作运动在3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畸形的,也是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政府是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背叛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之后在南京建立起来的。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府。可是,它却在1930年6月颁布了一个《土地法》,并声称该《土地法》是“国民政府为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特依国民党政纲之规定与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制成的。”这部《土地法》真的是“为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吗?真的是依照“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制成”的吗?考察国民党政府在土地立法上的言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和中国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在分析《别了,司徒雷登》一课时,“题解”部分有一段话:“本文的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义双关已使题目十分生动、形象、醒目,主谓倒装,更使题目增加了表达效果。”说题目“主谓倒装”,显然是把“司徒雷登”当作主语,把“别了”当作谓语,为了加强语势,“谓语”提前,“主语”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国民党政府消极反共.特别是一九三八——一九四一年之间,国民党政府更是酝酿投降,同汪精卫在南京组织的傀儡政权遥相勾搭.到了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撕破了国民党政府抗日救国的假面具,暴露了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茅盾在一九三九年三月至一九四○年五月曾赴新疆工作.他一方面听到国民党政府大小官员丧失民族气节,做汉奸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看到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在广大的北方原  相似文献   

7.
日前读毛主席《别了,司徒雷登》一文,顿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何等之重要。于是放眼看去,却只见当今世界一片混沌。我辈凡眼驽钝,安识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8.
    
死是谜。有人把生也看作一个谜。许多人希望知道生,更甚于愿意知道死。而我则不然。我常常想了解死,却没有一次对于生起过疑惑。世间有不少的人喜欢拿“生是什么”、“为什么生”的问题折磨自己,结果总是得不到解答而悒郁地死去。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四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发展概况“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问题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探索的谜,而对生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却始于现代。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解放之前的几个月内,司徒雷登一直热衷于主张将大使馆继续留在南京,想利用个人在中国的特殊经历与中共接触,以影响中共的对美政策。由于中共和美国双方在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严重对立,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作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必须执行美国的对华政策。最终,他本身也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该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和幽默性等特点,下面分别谈谈。1.准确性如“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其中“业已”“快到”“但是尚未到达”这些修饰语的运用,看似文字游戏,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政府发表白皮书的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熟悉司徒雷登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1949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在这篇文章里,他已然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但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却往往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13.
1927年3月和1928年5月,帝国主义先后制造了干涉中国内政、屠杀中国人民的“南京惨案”和“济南惨案”。以往,史学界一直把国民党政府在“两案”上的妥协看成是其软弱无能和依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的体现,本文认为这样概括似乎失之于简单和偏颇,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别了,司徒雷登”1949年9月,正当即将成立的年轻共和国面临“向何处去”的新的历史选择的关键时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当时的冷战世界战略出发,对新中国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封锁.毛泽东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他写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宣布与西方世界的彻底绝裂,并作出“一边倒”,即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苏联一边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走上了在与西方世界隔绝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在文化思想上,在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绝对领导地位的同时,又根据苏共文化首领日丹诺夫的理论,只批判地接受“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十八、十九世纪西方人文主义文化,而断然拒绝“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的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化,这样的文化选择,对在五、六十年代的封锁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教养、精神素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别了,司徒雷登》(以下简称《别》)一文,由于没有直接表述中心论点,因此对中心论点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理解。许乃法老师认为《别》文开头的复句表明“文章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发表上,评论的对象和母体是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而非司徒雷登或美国的对华政策”,“司徒雷登主要是作为文章的  相似文献   

16.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是众所周知的古训。我国现代不少名人学者曾有过被传为美谈的“一字之师”。 1930年4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创办和主持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遭国民党政府非法封闭后,学校教师被迫离去。但晓庄小学部的学生自动组织起来,自办了一所叫“佘儿岗小学”的农村学校,推选  相似文献   

17.
提高电教教材中认知内驱力的思考蔡兴勇一、问题提出*在我国电化教育实践中,常常发现:有些电教教材深受师生欢迎,而有的*却备受冷落;有些电教教材利用率高,而有的却不高;有些电教教材一旦用*上,就好象“上了瘾,着了谜”似的,放都放不下,非学完不可,而有的却...  相似文献   

18.
为人之师的我却曾有一次“破案”的经历,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谜”——永远解不开的“谜”。那一学年,我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开学初的一天,我班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卢林归同学放在课桌抽屉里的3元钱丢了。“3元钱”——一周的零花钱,对于乡村学校住校生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偷盗,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更不是  相似文献   

19.
司徒雷登,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据报道,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下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这是司徒雷登的遗愿。美国现任驻华大使雷德出席当天的骨灰安放仪式,杭州市民以及中外友人参加司徒雷登骨灰安放仪式。  相似文献   

20.
<正> 许慎《说文解字》释“谜”字云,“隐语也,从言、迷”;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则谓“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谜语真象一座语言的(当然也有非语言的谜事形态,但毕竟离不开思维材料的语言)迷宫,古往今来,使无数人流连其间,乐不知疲。我自小也喜欢猜谜,“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寝食可忘,而有些巧妙、隽永的谜语却使我永志不忘。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