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主题内容认知。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及对外关系,与中国社会各阶段的经济实力、统治者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息息相关。“弱国无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外交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而新中国的外交史则是一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主题内容范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线索与重点 本部分复习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
线索与重点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本部分复习从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7.
8.
经济史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专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历代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二、古代的土地、赋税制度。三、农业的发展。四、手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说,任何有效的复习都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历年高考试卷的钻研和领悟基础上的,教材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即考什么的问题),而高考试卷提示了考试的方向和形式(即怎样考的问题),两者共同引导着师生的复习思路。在对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2003年6月版)和这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相关题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觉得古代史的复习应树立四种意识。一、整体意识。从编纂方式看,新教材采用的是按阶段分块的方式,从教材内容看,不少朝代的沿革、政权的更替(如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不考内容,特别是分裂时期的历史大多属于阅读课。这启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11.
徐新 《新高考》2004,(4):41-44
高三二轮复习主要是编制知识网络,使已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就一些主干知识、热点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近年高考在主观题的命题上呈现重点知识反复考、联系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如2002年广东、河南卷问答题:“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历史高考有回归教材的倾向,不再刻意追求创新.而注重考察学生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繁、难、偏、怪的试题难见踪影,考过了的重点内容还是一考再考。因此,历史复习不用考虑过分复杂深奥的知识与能力.只要抓住重点.抓住主流,能适当结合当前形势。复习备考就会真正到住。  相似文献   

14.
15.
近两年高考,对历史图片的阅读理解和从图片类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考查力度较以前大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对图片类内容的复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史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三分之一弱,在分布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部分:从领域上看,政治史题目的比例比较大;从时段上看,明清史的比例比较大。此外,农业史的比重也比较大,这里体现的是对热点问题的考查。上表中体现出来的试题分布的比例特点一方面反映出来中国古代史中  相似文献   

17.
18.
陈康衡 《新高考》2004,(11):56-57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的演变贯穿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逐渐建立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也比较直观地折射出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弱的全貌。因此,古代政治制度历来是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考点扫描】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井田制,“青铜时代”,“商人”,齐桓公的称霸,春秋争霸战争及进步意义,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技术,老子、庄子的思想主张,荀子的自然观,孔子的教育思想,《诗经》和屈原,“脉学之宗”扁鹊,哈雷彗星和《甘石星经》。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秦的统一及意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影响,“汉承秦制”中的损益变化,昭君出塞与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秦汉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贾思勰、郦道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文综考试中,文化史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复习时注意文化的成就及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史专题将从科技、宗教、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