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已经由传统农业的体力型转变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劳动力,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培养农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而培养的职责在教育,但我们的教育却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培养现代农业第一线的劳动者,就要既抓对现有农民的培训,又要抓未来新农民的培养,对未来农民的培养要实行免费教育,国家从工业反哺农业的费用中对这些学校拨付培养费用,对这些到农业第一线的学生实行有限合同管理.给以诸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酒泉市农广校为适应新形势发展,不断寻求和创造良好时机,大胆实践和探索,拓宽办学领域,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教学水平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如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又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的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走农民培训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农民学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接轨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是中国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由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解决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出路在于:首先要提高占中国人口70%的中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其次,要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与土地之间的数量矛盾;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形式。第三,在当前我国国家经济已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农民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所谓农民分化主要是使固守在土地上的农民大量地转移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农民分化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即农民劳动者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市场机制的全面启动,使农民从三个层次迅速分化,达到了今天近一半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经营的状况;我国农民分化具有离土不离乡、对整个社会冲击较小等特点;农民分化既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农民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存在着对环境造成冲击、弱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组织的功能等问题;目前,农民分化尚面临一些障碍,需要合理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1999年农业产业沉淀了大约3.3亿劳动力,并且在“十五”期间,我国农村每年将增长劳动力850万人。现阶段,如何转移和吸纳这支庞大的劳动力大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在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概括谈来,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在劳动力市场建立时发挥主导作用;在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发挥调节作用;在劳动力市场活动中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目前的转移状况尚不满足农村实际的需要,为了加快转移的速度,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其吸纳就业的能力;(2)通过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区域间劳务协作、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增加劳务输出等措施,引导民工潮向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我们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以及发展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按照农民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配合杨凌示范区努力营造重视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社会氛围和优惠政策环境,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部分“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中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正式肯定了劳动力市场,并且把它作为发展市场体系的重点,从而结束了建国以来长达四十余年的争论。肯定劳动力市场,也就肯定了培训市场。因为:劳动力市场需要培训市场的服务;培训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培训市场交换的商品是培训服务,它是劳动力商品的一部分。因此,培训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对公众的吸引力却不足。在理性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法的逻辑框架下,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职业教育吸引力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行业、职业和体制分割;同时,就业竞争激烈、文凭贬值,大部分职校生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业、职业和工作单位就业,承受着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导致职业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偏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是: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减少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增加职业教育投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投资收益;转变社会公众观念,理性看待职业教育投资回报;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推进普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当地经济的发展后劲,决定了当地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模式和方向,政府采取适宜的措施和方法,将促进当地劳动力的转移和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2.
分析沙县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强调农产品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等农业结构调整途径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农业产业自身特点、地位与我国农业长期缺乏保护的矛盾;农业发展B益增加的资金需求与农业投入不断减少的矛盾;我国现行农业劳动力转移方式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户超小规模生产方式与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等。克服这些主要矛盾,走出农业发展困境的选择应当是,思想高度重视,政策上扶植保护,资金上加大投入和加大法律对农业和农民利益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行业对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工作指导,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部2005年华东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座谈会,于6月6日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座谈会的内容:一是总结交流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服务,特别是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方面的经验;二是研究当前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谈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是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的反映,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是受教育者跨国谋职的凭证,是国内劳动力市场选择外国劳动力的主要标准。因此,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要将中国职业教育纳入世界职业教育范围,需要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在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受教育者跨国跨地区求职和发展的需要,其在本国所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质量标准必须能够得到多数国家用人单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云南教育》2007,(10X):32-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我国扫盲工作开展最有成效的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繁荣。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本、技术等工业化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聚集,农业呈现出新型危机特征。这种危机不是农民生活质量下降或者生活无保障,而是在农业工业化的诱导下,农民通过资源和劳动力的输出获得了高于经营农业的收入,因而渐渐失去对农业的信心。输入农村的新型生产要素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并不为农民所掌握和使用,农民丧失了主动权和自我主宰能力,在农业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范式的推动下,农业被产业链条排挤了,农业的基础性和社会稳定功能丧失,农业的功能性危机也随之产生。对危机的化解需要在工农业本质的差异中寻找适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质,有其客观必然性:一、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需要。据此,作者提出了四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为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搭建高效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劳动力动向的研究,劳动保障部于1999年建立了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制度,它是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要载体,以适应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供求模式向市场调节转变的需要而建立的。其目标主要是:为政府制定劳动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为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提供指南;为培训教育鉴定机构提供向导。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的内容、作用及与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湖北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改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北农业、农村经济尚存在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带动全局的龙头企业,乡镇企业转轨升级缓慢,农民增收减负难等突出问题和工业对农业缺乏反哺力,分散的经营方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等深层问题。“十五”时期湖北农业发展钉解决三个重要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即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现代市场大农业;坚持特色经济导向发展绿色农业;坚持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非公有制和混合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